仙境烟台网 首页 关注 查看内容

牢记嘱托, 烟台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上篇)

2019-4-10 09:39| 发布者: sun| 查看: 713| 评论: 0|原作者: 文/王遥驰 图/小草

摘要: 新时代,新篇章,烟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图/小草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希望山东再接再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

新时代,新篇章,烟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图/小草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希望山东再接再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这为山东为烟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一年来,烟台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开启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新征程,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烟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希望的田野春潮涌动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烟台市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安排部署,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坚持“走在前列”目标定位,用“一盘棋”“一张图”的理念谋划乡村振兴战略,在省内率先完成市级层面“1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5个振兴工作方案”的政策体系,高标准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烟台篇章。

奋斗不息,幸福自至,一年来,烟台市统筹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五大振兴”,聚力抓好脱贫攻坚这一底线任务,传统产业实现提质增效、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467.5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26.1%,100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村全部确定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正在徐徐染色铺绘。

20多台大型机械一天完成400余亩土地的施肥与起垄,200多名雇工几天便可栽植近7万棵苹果苗,加之机器除草、自动浇水、飞机打药、电脑诊断病虫害,这样的耕种速度、管理方式,让习惯“单户单干”、人工劳作的栖霞市蛇窝泊镇唐西村果农们,对农业生产发生了颠覆性认知。“老把式”认知的变化,来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7年9月,栖霞市获财政部、农业部批准,创建以苹果产业为重点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市规划用4年时间投资18亿元,按照“两片四园”的空间布局以及“两基地两区”的功能定位,改造建设18.6万亩宽行密植、起垄栽培、支架绑缚、纺锤整形的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的新型果园。目前已从6个苹果主产镇街的39个行政村流转果农土地1.13万亩,栽植果树新品种116万株,由此带来的新模式、新技术,正在引领栖霞苹果“二次革命”。

十里清风丰收悦,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正在烟台土地上染色铺绘。  图 / 小草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顺利推进,让村集体和果农双收益。栖霞市松山街道汉桥村果农张志虎介绍,土地流转后,按照入股老果园折价800斤小麦、光板地折价600斤小麦的市场标准,由栖霞市财政统一发放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0年,果园见效后农户还能按纯收益的20%比例分红。

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产业兴旺”。烟台市拥有18家“农”字号上市企业,1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9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烟台苹果、莱阳梨等一大批特色产业、优质品牌,粮油、蔬菜、畜牧、水产等七大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这些是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

让产业更加兴旺,去年以来,烟台市将产业振兴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兴农、质量兴农为支撑,以绿色、生态、高效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水果总产量625.41万吨,苹果出口量占全国的1/4,大樱桃产量占全国的1/3,有效使用“三品一标”的基地面积652.7万亩,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达7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总数达1.48万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720家,规模以上农业休闲观光基地发展到130多处,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467.5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

烟台苹果盛大的丰收场景,是果农用劳动创造的壮景。  图 / 鞠春喜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农产品质量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烟台农业品牌日渐响亮,走出偏居一隅的村庄,走向国内外市场。根据统计,全市共培植出中国驰名商标93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产品63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0家,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到200万亩。去年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27亿元,总额居全省第一;烟台苹果品牌价值137.39亿、连续十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农产品出口34.47亿美元,占全国的1/20,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初春,走进莱山区莱山街道明泉村,空气中透着新鲜气息,村落中配套着完备设施,街头巷尾整体干净整洁,不时有保洁员巡逻、打扫。“经过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村的猪圈、草垛、柴堆早都没了,不仅户户门前有风景,而且村里栽种了3000多棵绿化树,跟小公园似的,着实让人心里敞亮。”村民姜宏波扒拉着手指头,高兴地列举,“这几年,村庄还建起美术展览馆、老年人敬老院、文化娱乐中心、图书阅览室等,乡亲们生活和谐幸福。”

留住乡村的鸟语花香,明泉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让村庄环境变好、村民生活便利,另一方面吸引外界目光,引来社会投资,正在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去年,烟台市以良好的环境和生态为支点,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先后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4个,打造省级美丽乡村标准村100个,市级提档升级村165个,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26.1%。

实现农村美,要直面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烟台市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两大领域,争取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的服务,仅去年便建成农村幸福院855处,建设农村学校256所,完成109家乡镇卫生院、2839家村卫生室基本设备配备,完成农村清洁取暖3.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2万多户,巩固提升30万农村居民饮水条件,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7万公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去年以来,烟台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提供道德滋养和精神支撑。数据统计,全市扶持600个基层单位建设四德榜,评选出94个市级四德工程建设示范点,建成“法德共进”示范点213个、法德讲堂7859个,建立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68个,村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96%,实现乡风更加文明、民风更加淳朴。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在基层基础。

走进福山区门楼镇斗余区片,宽敞洁净的水泥路连通千家,整齐排列的门头房惠民利民,热闹喧哗的文艺活动室有人翩翩起舞,安静雅致的棋牌室有人低声细语。就是眼前这么一个美好家园,可有人清晰记得,斗余片区原本是门楼镇环境问题最严重、矛盾隐患最突出的区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由乱到治、由弱到兴,主要是通过区域统筹打造了多村联合、一体提升的利益共同体———斗余农村党建示范区。

“示范区覆盖8个行政村、3000户村民、245名党员,它有效地把片区内干部、人才、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构建了大党建的工作格局。”斗余农村党建示范区党总支书记李显栋介绍,从地域分化到区域共治,8个村党组织有事共商、有难共解、有责共担,有效解决了环境整治、违建拆除、经济发展等一大批靠一个村无法解决的难题,斗余区片正在朝着全域优化蝶变。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烟台市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以组织振兴凝聚乡村振兴的整体合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村“两委”班子中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成员达到92.5%,全市建成120个农村党建示范区、覆盖930个村庄,114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镇街级综治中心建成率100%。去年,全市100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村全部确定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入社社员达到2.8万人,新增集体收入82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9400万元。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支撑。当前,烟台市农村面临年轻后备力量缺乏、新产业新业态紧缺人才等问题,必须破解人才制约瓶颈,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满足乡村振兴需要。

创新人才开发培养引进机制,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烟台市实施“农业领军人才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扩容”三大工程,抓好“农业科技人才、农村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五支队伍,并出台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建功立业,让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家乡的人更加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2018年,全市新增院士工作站6家,培训农民11万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950人,开展农产品电商、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2.5万人次。

加大统筹力度,集聚乡村人才优势资源,烟台市还选派12名优秀人才到县市区政府挂任科技副职,确定首批市级科技特派员347名,促成引才引技项目30多项。同时,完善体制机制,全市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专业技术职称评价使用制度,正高级教师推选名额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进一步优化了乡村人才发展环境。

丰收的季节,烟台农村处处呈现出“产业兴旺”的场面。  图/鞠春喜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如今,一个“村美民富产业旺”的乡村新画卷,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烟台这片沃土铺展开来,乡村新图景愈加清晰。

向海图强 走向深蓝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经略海洋做出重要指示。总书记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烟台致力于完善现代海洋体系,建设海洋强市。  图 / 小草

一年来,烟台市认真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主线,加强经略海洋的宏观规划、指导和协调,对标世界一流,优化港口布局、提高港口效率,加快建设具有烟台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持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广阔的海洋中。

2018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实现3814.1亿元,增长11.8%;海洋生产总值实现2241.1亿元,增长11.5%……一年间,烟台市经略海洋的步伐更加稳健,向海图强的意志更加坚定。

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2018年前11个月,全市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4.17亿吨,同比增长15.0%,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国沿海7.76个百分点和10.72个百分点。港口货物吞吐量跃升至全省第2位,在全国沿海港口跃升至第8位。

经略海洋,烟台市从海洋港口谋突破,对标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抓住我省整合优化港口资源、推进现代港口群建设的重大机遇,统筹抓好西港区建设和老港区改造搬迁,进一步优化港口布局,提高港口利用效率,加快建设一流港口。

现代化港区设施布局,烟台港西港区不断加快现代港区建设的步伐。  图 / 徐建彬

港口做优做强,必须有顶层设计。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意见》,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交通运输部和国家能源局已将烟台市西港区、龙口港区4个泊位列入了环渤海地区液化天然气码头重点布局方案(占环渤海地区总数的1/4),对助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建设一个龙头港,发展多个特色港”,打造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烟台市推进港口资源整合,调整港区功能分工,优化港区设施结构,加快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建设,调整临港产业布局,推动烟台港步入东北亚国际强港前列。

根据规划,西港区重点发展铁矿石、原油液化、化肥、建材和为城市服务的煤炭等大宗散杂货中转运输,远期发展集装箱。芝罘湾港区主要发展集装箱、客滚运输、铁路轮渡、旅游等业务。龙口港区重点发展煤炭、以铝矾土为主的有色金属矿石、液体化工、粮食储运等中转业务和集装箱运输。莱州港区重点发展液体化工、地方建材、电厂煤炭、粮食等中转运输,并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其它散杂货提供服务,打造成为黄河三角洲龙头港。蓬莱东港区重点发展木材、对旅顺的客滚运输和对长岛的陆岛交通运输,同时保护好港口预留岸线和后方腹地。长岛港区主要发展陆岛交通运输和旅游客运。

2018年11月中旬,龙口港采用车船直取的操作模式,成功接卸国内首船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65个,此举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交通运输部三部委联合批准LNG运输方式创新的试点项目,是我国首次利用LNG罐箱将海南接收站富余产能大规模运往北方地区的有益尝试。

不断增加的泊位、不断延长的码头岸线、不断提升的航道能力、不断完善的港区功能……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正在加速建成。

在中集来福士MPC车间内,施工正酣、火花四溅,Havfarm1深水养殖工船正在进行分段建造、焊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深水养殖船项目,2018年开工建设,预计4月份将进行核心龙骨铺设,2020年即可交付使用。

海工装备制造业是烟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市海洋强市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以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蓬莱中柏京鲁船业、蓬莱巨涛重工等为骨干的海工制造企业集群,为高端海工装备“中国制造”贡献了令人瞩目的“烟台力量”。2018年,烟台市海工装备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船舶及海工装备企业达到27家,成为全球四大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基地之一。

聚焦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烟台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图 / 小草

聚焦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等,烟台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快速发展:2018年,烟台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230亿元,增长11%。其中,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实现产值239亿元,增长16.7%。

创建7处国家级、17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新建全国首个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管桩大围网,新建8座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全市各类海洋牧场总面积100万亩,占海水养殖面积的近1/3,这是烟台市海洋牧场建设的“成绩单”。

海洋牧场是现代海洋渔业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传统近海渔业养殖向现代深远海渔业养殖的必由之路———烟台市在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还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着力改造提升现代渔业、海洋文化与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3大传统产业,扎实推进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传统渔业正在改造提升,开展水产生物现代种业创新与示范工程,加快海参、名贵鱼、海带、扇贝等新品种研发和示范推广,全市水产种苗业实现产值29亿元,打造水产种业“硅谷”;着力探索和构建“海洋牧场+海洋装备+旅游”、“休闲海钓+游艇”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促进渔业同旅游、体育产业深度融合,2018年休闲渔业产值达到45亿元,增长18%;打造烟台渔业品牌,17个特色水产品生产区纳入省级特色水产品优势区创建名录,成功注册“烟台海参”“烟台鲍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海洋文化与旅游业以及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也取得突破。2018年,烟台市围绕建设“文旅名城”,重点推进长岛、蓬莱、芝罘岛、崆峒岛、养马岛滨海一线旅游开发,打造烟台“黄金文化旅游带”,叫响“仙境海岸”品牌。依托港口整合与建设发展,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区,着力培育发展客滚、集装箱、原油、铝矾土、金属矿石、煤炭、商品车、化肥、LNG“九大物流体系”,打造对接东北亚、辐射中西部、服务环渤海的物流中心。

立足区位、资源、环境和产业基础优势,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烟台市正打造技术先进、分工专业、集约高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具有烟台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渐培植壮大,逐步成为烟台市崛起的重要支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鸥鸣浪涌,天光海色浑然相融,共同谱写出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篇章。  图 / 小草

山青水绿天蓝,休闲慢道蜿蜒。站在长岛南长山海边木栈道,满眼的诗意与美感。但在以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这里曾经是一片育保苗场,岸线破败、空气混浊,村民都不愿过来。现在再来看看,心里说不出多舒坦。”长岛县南长山街道后沟村村民李翔宇满意地说。

长岛是我国海上物种的“博物馆”和海洋环境的“晴雨表”。前些年,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长岛渔民大规模养殖扇贝、海参等。由于无序发展,加上生活污水直排入海,导致海洋生态严重受损。长岛县痛定思痛,在岸上拆除育保苗场,还岸滩于自然;海上有序实施近岸筏式、围网等养殖退养还海,进行养殖腾退。经过多年治理,长岛周边海洋生态持续改善,藻类丛生,恢复了盎然生机。

长岛的变化是全市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具体映像。“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烟台市坚持人海和谐,依法管海、科学用海、常态护海,在打造绿色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上谋取新突破,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行动,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全面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海域使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海洋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2018年,烟台市重点推进烟台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滨海西路幸福岸线综合整治修复等7个总投资12亿元的海域海岛海岸整治修复项目,恢复受损海域生态原貌和自然岸线形态,预计项目实施后可修复受损岸线15.42公里。争取长岛北长山岛、海阳千里岩岛列入《全国生态岛礁“十三五”规划》。烟台市还全面加强海洋环境监管,市区近岸海域在线监测系统成功建成并投入运行。成功列入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全国海洋防灾减灾第二个试点城市,妥善处置海阳绿潮、四十里湾赤潮、蓬莱绿藻、招远溢油等多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

在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上,烟台市将以更严格的措施抓保护,落实更严格的生态红线管控措施和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确保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保持40%以上。以更长远的眼光抓修复,完善生态修复长效机制,加快实施海洋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构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海洋工程区域限批制度;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管护,推进“蓝色海湾”“生态岛礁”“南红北柳”三大整治修复工程,实现海碧物丰、岸美滩净。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3-28 18:14 , Processed in 0.034338 second(s), 1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