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芝罘绒绣:针尖上的“油画”

2019-12-26 09: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22| 评论: 0

摘要: 继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芝罘绒绣再添新头衔。近日,在烟台公布的“烟台市首批十大县域特色文化产品”中,芝罘绒绣榜上有名。芝罘绒绣是用各种彩色毛线将图案绣制在一种特制的网眼布上,以规整板挺 ...


继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芝罘绒绣再添新头衔。近日,在烟台公布的“烟台市首批十大县域特色文化产品”中,芝罘绒绣榜上有名。


芝罘绒绣是用各种彩色毛线将图案绣制在一种特制的网眼布上,以规整板挺,针法多变,色彩绚丽,绣工精致,形象逼真,层次明晰,立体感强,风格高雅而闻名,被称为来自东方的“针尖上的油画”。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东海日出》和毛主席纪念堂的《祖国大地》两幅绒绣巨画,即为芝罘绒绣的代表作。

代表作《贤明带来和平与丰收》荣获2011年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


芝罘绒绣现有30多个品种,l万多个型号,线色达1300多种,工艺针法60多种。既能绣制图案丰富的提袋、靠垫、盘垫、地毯、壁毯等日用品和装饰品,又能绣制中外名画、彩色照片、人物肖像等高档艺术精品。其产品畅销中东、西欧、大洋洲及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886年,法国传教士史密斯女士来到开埠后的烟台,作为法国王室公主,史密斯女士与英国王室交往甚密,尤其与英国玛丽王后私交频繁。当时英国最流行的工艺品便是绒绣,玛丽王后极擅绒绣。得知玛丽王后要过生日,史密斯女士便突发奇想,要为玛丽王后献上一幅绒绣来表心意。用英国的毛线和图案加上中国的技法绣一幅中西合璧的绒绣,这样的礼物既新鲜有特色,又可以比较一下中西方的绣织技艺。

芝罘绒绣嫡系第二代传承人、中国最早的绒绣加工厂创办者许振邦先生全家福。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烟台商界名流李伯轩,李伯轩为她推荐了赫赫有名的烟台传统刺绣手艺人——好友许世光的夫人董泰。史密斯女士带着“绣样”来到了许世光家中,温柔贤惠的董夫人走进绣房,一干就是半年多。


绒绣版的《皇后出巡归来图》送到英国皇宫,整个皇室为之震惊。整件作品的绣织技艺不同于英国的绒绣手法,但表现效果却与西方的油画相差无几。更难得的是,如此大型绒绣作品仅用了半年多就完成,而且绣工精湛,连擅长绒绣的玛丽王后都自叹不如。《皇后出巡归来图》的绣织完成,标志着芝罘绒绣技艺正式形成,它的创作者董泰也被誉为芝罘绒绣“开门第一针”。

《王后出巡归来图》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收藏。


1894年,董泰的儿子许振邦成立了芝罘区第一个绒绣加工厂,当时从业人员达20万之多,呈现出“街街晾锦,家家织绣”的繁荣景象。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自此,芝罘绒绣名扬天下。


《皇后出巡归来图》的问世,使得芝罘绒绣艳惊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烟台绒绣厂,将绒绣技艺发展得更加专业化,这一专业化的指导者与继承者就是许振邦的儿子徐若愚。他代表烟台引领指导绣出了人民大会堂悬挂的该厂荣誉制品——“东海日出”。

 芝罘绒绣改革创新,已经形成了东方与西方完美结合的“创意艺品”。


许若愚过世后,其徒弟周志娟女士以极高的悟性和多年的绣织经验成为烟台绒绣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她从1964年做学徒,到如今成为芝罘绒绣非遗继承人。1977年,周志娟带领43名绣工,历时58天,所用色线数百种,完成了重约350公斤的《祖国大地》绒绣作品,如今该作品仍悬挂于北京毛主席纪念堂。


2011年,周志娟创作的作品《贤明带来和平与丰收》斩获 “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这也是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欧洲风景》等多部作品更是荣获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等奖项,并多次代表山东文化产品到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展出。
2016年芝罘绒绣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


芝罘绒绣嫡系第三代传承人许若愚。


随着一代代绒绣师的改革创新,芝罘绒绣针法由原始的斜针,发展到现在的60多种,色彩多达2000余种,已经形成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结合的“创意艺品”。产品也由单一模式衍生出包括挂画、家纺、特色礼品、私人订制、DIY等30多个品种、1万多个型号。


早期芝罘绒绣技师工作时的场景。

文/初沛晟  张文静  图/许冬阳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4-20 18:37 , Processed in 0.029483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