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品牌烟台 查看内容

胶东渔民号子:闯海之歌

2021-11-10 11: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14| 评论: 0

摘要: 10-50随着渔业的不断发展,在捕鱼协调配合的劳作中,号子自然应运而生。 图/曲建鹏渔民号子是一种劳动号子,源于海洋渔业劳动的一种民间原始音乐,也是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自发创造的海洋文化。它从最初劳 ...

10-50

随着渔业的不断发展,在捕鱼协调配合的劳作中,号子自然应运而生。  图/曲建鹏

渔民号子是一种劳动号子,源于海洋渔业劳动的一种民间原始音乐,也是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自发创造的海洋文化。它从最初劳动中有节奏的简单叫喊开始,经无数次的重复和文字口语化的传承,逐渐产生了音韵和曲调,最后形成了有节拍、有文字、有名称的船工号子,具有了一定的文学和审美价值。
胶东渔民号子起源于长岛北端的砣矶岛,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风帆时代渔民的闯海之歌。
随着渔业的不断发展,在捕鱼协调配合的劳作中,号子自然应运而生。正如长岛渔民所说:“世上有哑巴人,没有哑巴船;只要船一动,号子嘴上哼。”随着渔具、渔场的变化,渔船也逐渐变大,至清末民初,砣矶岛上的大风船已达300多艘。一艘大风船多为近20个人操作,其动力全靠风力和人力。于是,以吆喝、呐喊和领唱、和唱为主要形式的长岛渔号,便成为统一步调、协调动作、指挥劳动的渔令歌。
这些大风船系母船带子船,长年活动在烟威、莱州、渤海湾和辽东湾一带渔场。因此,长岛渔民号子传播到整个渤海和黄河沿岸,影响范围北至丹东、大连、营口,西至天津、塘沽,南至蓬莱、龙口、莱州,东至威海、荣成一带,流传地域广泛。
关于渔号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清代道光年间刘梦兰《蓬莱十景·南浦归帆》:“绿波春水桃花涨,红蓼秋风荻苇矶;唱晚渔歌惊倦鸟,烹鱼沽酒趁斜晖。”诗中的“渔歌”即渔民号子。(说明:此处的“蓬莱”非胶东之蓬莱。)据《荣成市志》记载:“荣成的民歌类型之一就是渔号类,包括蹬船号子、摇橹号子、升帆号子、打橛号子、行挂号子、拉船号子、赶船号子、上网号子和抬船号子等40多种。”

无号不齐,不齐没力
大风船在捕捞作业中,或是与风浪搏斗,或是不惜时机地追赶鱼群和撒网,都是紧张而激烈的,因此,渔号的呼喊具有一往无前的冲击力。号子的形式为一领众和。领者俗称号头,也叫“号头老艄”,是富有经验的闯海者,具有权威性和凝聚力、号召力。领号,有轻重长短,也有急促和平缓。和号,视号令为军令,应和的句头紧咬领号的句尾,并严格配合领号的语调、情绪和节律。渔民俗话:“无号不齐,不齐没力。”一领一和,一呼百应,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之势。
胶东渔号以粗犷高亢的“宫、徵”调式为主,以婉转平和的“商、羽”调式为辅。按调式风格,可分为大号和小号两类。
大号又称急号、生死号子,节奏急促强烈,反映的劳动内容往往紧急、严峻,充满力度,领与和衔接紧凑,节拍多为2/4拍。如渔民在海上遭遇逆风大浪时的《摇橹号子》。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号子就是命令,急促紧迫、坚定有力,有气吞山河之气概。大号多用于远海作业的环境中,故又称远海号子。
小号又称舒缓号子,所反映的劳动内容比较轻松和单一,多用在近海作业环境中,故又称近海号子。小号又可分为两种:平号和抒情号。
平号又称自由号子,是在风平浪静的海况下,正常捕鱼作业时喊唱的号子,其调式平稳舒缓,节奏快慢结合,着力点明确,如《起锚号》《撑篷号》《拉网号》等。
抒情号又称歌唱号子,是一种自娱自乐的休闲号子,采用渔民号子中少有的3/4拍旋律,流畅欢快,带有明显的歌唱风格和浪漫色彩。多用于休息间歇、满载而归的途中和收港时,如《发财号子》《丰收号子》等。
渔民号子中大量使用语气词和感叹词。有的号子甚至从头至尾没有一个实词,而是根据劳动场景、肢体动作、人物情绪、周围气氛、呼吸节奏等,即兴发挥,呐喊出一连串的语气词和感叹词。
据《长岛县志》记载,上世纪30年代,砣矶岛口村有一艘名为“大瓜蒌”的帆船停在烟台港内,适逢天津的“大改翘”船正要撑篷出海。时值雨后,篷绠湿涩,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把篷拉起来。砣矶岛“大瓜蒌”上的号头,即刻带领船上的众伙计靠了上去,拉起大篷绠,喊着《撑篷号子》,硬是把沉重的篷帆张了起来。港内的渔民无不钦佩,长岛渔号也从此闻名遐迩。

“迎着浪头冲上去”
渔民每次出海捕鱼,须先举行上网仪式。船老大一声高呼:“上网啰!”立刻锣鼓鞭炮齐鸣。一人即刻点燃谷秸(当地称干草)火把,围着渔网紧跑。后面一人端着盛满荞麦面的葫芦瓢,一边向空中撒着面粉,一边紧追火把,跳上颤颤巍巍的桥板后,在船甲板上把瓢里的剩余面粉扣在持火把者头上。此时,岸上众人高喊:“打满了!”船工们抬起沉甸甸的渔网,伴着高亢的《上网号子》,开始了新一轮的出海作业。
船工们登上船,在船老大的指挥下,呼着《撑篷号子》开始撑篷。
领:一拉金来格。和:嗨哟!
领:二拉银来嘛。和:嗨哟!
领:三拉聚宝盆呐。和:嗨哟!
领:加把劲呀。和:嗨哟!嗨哟!
领:鱼满仓哎。和:嗨哟!嗨哟!
领:风送金来,嘿嚎!和:水献银哪,嗬嘿!
篷帆升起来了,渔民那古铜色油光发亮的脸上,汗水在流淌。蓝天白云下,风口浪尖上,帆船乘风破浪,犁开湛蓝的大海,两道层层叠叠的白色浪花,簇拥着船儿扬帆远航……
突然,狂风大作,海上掀起巨浪,渔船在大海里逆风摇橹航行。号头带领众船工吼起《摇橹号子》:
领:嗨哟—— 和:嗨哟!嗨哟!
领:嗨哟—— 和:嗨哟!嗨哟!
领:向前啊! 和:别惊慌。
领:顶风啊! 和:斗海浪。
领:划呀—— 和:划呀,划呀,划呀,划呀。
领:使把劲啰!和:拼命摇哎,嗨啰嚎!
领:压住浪呀!和:嘿嚎!迎着浪头冲上去啊!
船工们赤裸着铜铸般的身躯,腰上只系一条布带,全身上下汗水和着海水,胳膊和腿上暴起粗粗的青筋,眼神和全身力量都被渔号调度在拨水推浪的橹杠上。
经过奋力拼搏,渔船终于冲出风浪区,海面变得风平浪静。阳光和煦,天蓝蓝海蓝蓝,海天一色,一碧万顷。一群群两三尺长的大鱼,从船舷旁游过。放眼望去,处处鳞光闪闪,烁人眼目。渔民们唱起《拉网号子》,开始捕鱼。
领:兄弟们啊。和:嗬嗨!
领:用力拉呀。和:好嘞!
领:鱼满船哟。和:满嘞!
领:虾满仓哎。和:满啦!
合:满啊,满啊,满啰!
海上凉风习习,渔船满载而归。此时,惬意的《发财号》小调,在船甲板上响起。歌声委婉悠扬,如浪花低吟浅唱,又像一曲带着海鲜味的抒情信天游,在海风中飘荡。
领:怀揣小红鞋呀,和:红鞋暖心窝哎。
领:日子天天过哟,和:越过越红火啰。
领:福星高高照喂,和:照得满堂彩哟。
领:一网两船鱼哎,和:鱼丰发血财呀。
合:发血财,发血财,顺风又顺水哎,财源滚滚来!
胶东渔民号子,唱了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经久不息。如今,已成为胶东地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那雄壮苍劲的旋律,带着浓郁的胶东特色和生活气息,透过先民纵横沧海的勇气、血泪及沉重的呼吸节律,将渔家汉子无所畏惧、傲然不屈的精神,淬炼成铁骨铮铮的号子,在岁月的潮汐中永久地回响。
2007年,长岛渔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渔民号子是一种劳动号子,源于海洋渔业劳动的一种民间原始音乐,也是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自发创造的海洋文化。它从最初劳动中有节奏的简单叫喊开始,经无数次的重复和文字口语化的传承,逐渐产生了音韵和曲调,最后形成了有节拍、有文字、有名称的船工号子,具有了一定的文学和审美价值。
胶东渔民号子起源于长岛北端的砣矶岛,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风帆时代渔民的闯海之歌。
随着渔业的不断发展,在捕鱼协调配合的劳作中,号子自然应运而生。正如长岛渔民所说:“世上有哑巴人,没有哑巴船;只要船一动,号子嘴上哼。”随着渔具、渔场的变化,渔船也逐渐变大,至清末民初,砣矶岛上的大风船已达300多艘。一艘大风船多为近20个人操作,其动力全靠风力和人力。于是,以吆喝、呐喊和领唱、和唱为主要形式的长岛渔号,便成为统一步调、协调动作、指挥劳动的渔令歌。
这些大风船系母船带子船,长年活动在烟威、莱州、渤海湾和辽东湾一带渔场。因此,长岛渔民号子传播到整个渤海和黄河沿岸,影响范围北至丹东、大连、营口,西至天津、塘沽,南至蓬莱、龙口、莱州,东至威海、荣成一带,流传地域广泛。
关于渔号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清代道光年间刘梦兰《蓬莱十景·南浦归帆》:“绿波春水桃花涨,红蓼秋风荻苇矶;唱晚渔歌惊倦鸟,烹鱼沽酒趁斜晖。”诗中的“渔歌”即渔民号子。(说明:此处的“蓬莱”非胶东之蓬莱。)据《荣成市志》记载:“荣成的民歌类型之一就是渔号类,包括蹬船号子、摇橹号子、升帆号子、打橛号子、行挂号子、拉船号子、赶船号子、上网号子和抬船号子等40多种。”

10-51

胶东渔民号子起源于长岛北端的砣矶岛,距今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是风帆时代渔民的闯海之歌。  图/曲建鹏

无号不齐,不齐没力
大风船在捕捞作业中,或是与风浪搏斗,或是不惜时机地追赶鱼群和撒网,都是紧张而激烈的,因此,渔号的呼喊具有一往无前的冲击力。号子的形式为一领众和。领者俗称号头,也叫“号头老艄”,是富有经验的闯海者,具有权威性和凝聚力、号召力。领号,有轻重长短,也有急促和平缓。和号,视号令为军令,应和的句头紧咬领号的句尾,并严格配合领号的语调、情绪和节律。渔民俗话:“无号不齐,不齐没力。”一领一和,一呼百应,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之势。
胶东渔号以粗犷高亢的“宫、徵”调式为主,以婉转平和的“商、羽”调式为辅。按调式风格,可分为大号和小号两类。
大号又称急号、生死号子,节奏急促强烈,反映的劳动内容往往紧急、严峻,充满力度,领与和衔接紧凑,节拍多为2/4拍。如渔民在海上遭遇逆风大浪时的《摇橹号子》。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号子就是命令,急促紧迫、坚定有力,有气吞山河之气概。大号多用于远海作业的环境中,故又称远海号子。
小号又称舒缓号子,所反映的劳动内容比较轻松和单一,多用在近海作业环境中,故又称近海号子。小号又可分为两种:平号和抒情号。
平号又称自由号子,是在风平浪静的海况下,正常捕鱼作业时喊唱的号子,其调式平稳舒缓,节奏快慢结合,着力点明确,如《起锚号》《撑篷号》《拉网号》等。
抒情号又称歌唱号子,是一种自娱自乐的休闲号子,采用渔民号子中少有的3/4拍旋律,流畅欢快,带有明显的歌唱风格和浪漫色彩。多用于休息间歇、满载而归的途中和收港时,如《发财号子》《丰收号子》等。
渔民号子中大量使用语气词和感叹词。有的号子甚至从头至尾没有一个实词,而是根据劳动场景、肢体动作、人物情绪、周围气氛、呼吸节奏等,即兴发挥,呐喊出一连串的语气词和感叹词。
据《长岛县志》记载,上世纪30年代,砣矶岛口村有一艘名为“大瓜蒌”的帆船停在烟台港内,适逢天津的“大改翘”船正要撑篷出海。时值雨后,篷绠湿涩,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把篷拉起来。砣矶岛“大瓜蒌”上的号头,即刻带领船上的众伙计靠了上去,拉起大篷绠,喊着《撑篷号子》,硬是把沉重的篷帆张了起来。港内的渔民无不钦佩,长岛渔号也从此闻名遐迩。

10-52

以吆喝、呐喊和领唱、和唱为主要形式的长岛渔号,成为统一步调、协调动作、指挥劳动的渔令歌。  (资料片)

“迎着浪头冲上去”
渔民每次出海捕鱼,须先举行上网仪式。船老大一声高呼:“上网啰!”立刻锣鼓鞭炮齐鸣。一人即刻点燃谷秸(当地称干草)火把,围着渔网紧跑。后面一人端着盛满荞麦面的葫芦瓢,一边向空中撒着面粉,一边紧追火把,跳上颤颤巍巍的桥板后,在船甲板上把瓢里的剩余面粉扣在持火把者头上。此时,岸上众人高喊:“打满了!”船工们抬起沉甸甸的渔网,伴着高亢的《上网号子》,开始了新一轮的出海作业。
船工们登上船,在船老大的指挥下,呼着《撑篷号子》开始撑篷。
领:一拉金来格。和:嗨哟!
领:二拉银来嘛。和:嗨哟!
领:三拉聚宝盆呐。和:嗨哟!
领:加把劲呀。和:嗨哟!嗨哟!
领:鱼满仓哎。和:嗨哟!嗨哟!
领:风送金来,嘿嚎!和:水献银哪,嗬嘿!
篷帆升起来了,渔民那古铜色油光发亮的脸上,汗水在流淌。蓝天白云下,风口浪尖上,帆船乘风破浪,犁开湛蓝的大海,两道层层叠叠的白色浪花,簇拥着船儿扬帆远航……
突然,狂风大作,海上掀起巨浪,渔船在大海里逆风摇橹航行。号头带领众船工吼起《摇橹号子》:
领:嗨哟—— 和:嗨哟!嗨哟!
领:嗨哟—— 和:嗨哟!嗨哟!
领:向前啊! 和:别惊慌。
领:顶风啊! 和:斗海浪。
领:划呀—— 和:划呀,划呀,划呀,划呀。
领:使把劲啰!和:拼命摇哎,嗨啰嚎!
领:压住浪呀!和:嘿嚎!迎着浪头冲上去啊!
船工们赤裸着铜铸般的身躯,腰上只系一条布带,全身上下汗水和着海水,胳膊和腿上暴起粗粗的青筋,眼神和全身力量都被渔号调度在拨水推浪的橹杠上。
经过奋力拼搏,渔船终于冲出风浪区,海面变得风平浪静。阳光和煦,天蓝蓝海蓝蓝,海天一色,一碧万顷。一群群两三尺长的大鱼,从船舷旁游过。放眼望去,处处鳞光闪闪,烁人眼目。渔民们唱起《拉网号子》,开始捕鱼。
领:兄弟们啊。和:嗬嗨!
领:用力拉呀。和:好嘞!
领:鱼满船哟。和:满嘞!
领:虾满仓哎。和:满啦!
合:满啊,满啊,满啰!
海上凉风习习,渔船满载而归。此时,惬意的《发财号》小调,在船甲板上响起。歌声委婉悠扬,如浪花低吟浅唱,又像一曲带着海鲜味的抒情信天游,在海风中飘荡。
领:怀揣小红鞋呀,和:红鞋暖心窝哎。
领:日子天天过哟,和:越过越红火啰。
领:福星高高照喂,和:照得满堂彩哟。
领:一网两船鱼哎,和:鱼丰发血财呀。
合:发血财,发血财,顺风又顺水哎,财源滚滚来!
胶东渔民号子,唱了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经久不息。如今,已成为胶东地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那雄壮苍劲的旋律,带着浓郁的胶东特色和生活气息,透过先民纵横沧海的勇气、血泪及沉重的呼吸节律,将渔家汉子无所畏惧、傲然不屈的精神,淬炼成铁骨铮铮的号子,在岁月的潮汐中永久地回响。
2007年,长岛渔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3-29 13:11 , Processed in 0.034919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