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品牌烟台 查看内容

寻找一座雕像

2016-9-6 09:07| 发布者: WANGSZEYEUNG| 查看: 1097| 评论: 0|原作者: 李登建

摘要: 十几年前初秋的一个晚上,我在烟台海边不停歇地走,一心想用脚步把这湾海圈过来,好像这样它就属于我了。这是来自内陆、极少见到海的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大片大片的海从面前晃过,被我贪婪的眼睛急切地抚摸。我胸口扑 ...

年前初秋的一个晚上,我在烟台海边不停歇地走,一心想用脚步把这湾海圈过来,好像这样它就属于我了。这是来自内陆、极少见到海的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大片大片的海从面前晃过,被我贪婪的眼睛急切地抚摸。我胸口扑扑地跳,巨大的快乐和幸福感鼓胀着,双脚越发轻快有力。不知走了多远的路,看到凸进海的沙滩上立着一座很高的雕像,雕像主体为一女子,强劲的海风吹拂着她的长发和裙角,恰好衬托出那豪迈地奔向大海的英姿。擦着游人的肩膀,我来到雕像下细细端详它,线条极为流畅生动,让你感觉人物是活的、有生命的。但女子的神态和气质却分明告诉我,这是一个渔家女儿。我猜测,可能是雕塑家为了让他的作品不乏现代色彩,视觉上更美一些,才给她"穿"一件漂亮短裙的。也许在艺术上这并不违规——它只是一种象征存在,是渔民形象的象征。于是这座雕像就具有了丰富的内涵:渔民与大海是什么样的关系?渔民奔向大海意味着什么?绝不是像我这样来观景,但是渔民面对大海却没有丝毫的犹豫、畏缩,而浑身都是勇气、信心和力量,且一代一代,前仆后继,你没注意到女子手里拎着一个欢蹦乱跳的小男孩吗?

  大约到了夜间十点钟,热闹的沙滩冷清下来,海潮的喧嚣变得尖利,黑色的雾霭在海面上甩开雄狮的长鬃。不是风和日丽时那个可爱的尤物了,大海露出它野蛮、凶猛、狰狞的一面。我也要回宾馆,但是走出很长一段距离,鬼使神差地,我又壮着胆,顶着在头皮上轰响的浪涛返回来,借助射灯,再一次凝视渔家女儿那俊美却粗砺的脸庞,那柔和又坚定的目光。我的心灵受到重重的撞击:游人们都离去了,只有她和孩子还站在这里!不,他们听到了大海的召唤,他们要迎着风浪一直向前,如磐的黑夜也不能阻挡……
  可巧,第二天在莱山区一个小渔村,我又见到这样一幕:在村中心一块难得的空地上,停放着一条旧船。船身的鳞片几乎被刮净,斑斑驳驳,船帮断裂处有些糟渣了。这显然是一条经过无数浪打涛劈,甚至撞过礁石,从生死线上"退"下来的船,但是渔民们没有把它弃在海边或墙根儿,而是选了这圣洁的地方安置它,当"神"来崇拜、敬仰。其实这一点不为过,船本来就是渔家的图腾,没有船就没有渔家;船又是渔家骨肉难分的兄弟,月月年年,他们相伴相随,一块儿在波谷浪峰间穿行,一网一网、一船一船地讨生活,多少回遇上狂澜恶流,桅折樯摧、连人带船葬在海底,渔家祖祖辈辈都是跟船同样的命运。
  这座雕像,这条船,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我常常忆起它们,眼前常常浮现它们的模样。奇怪的是,每当这时,二者就叠印在一起,好像它们原本就是一体的,又好像它们变幻成了一个新的形象。这个形象如何命名,我还没想好。

  今年七月,烟台市莱山区邀请我来参加"全国散文名家看莱山"笔会,宾馆坐落在凤凰山半山腰,山上花木葱茏,山下流水潺潺,真是个下榻的好去处。然而我却没冲洗一下旅途颠簸五个多小时的风尘,放下行李,即匆匆扑向海边——我要去寻找那座雕像。
  无边无际的大海展现在眼前,那么壮阔,那么强悍,那浓浓鲜腥味的生命气息让你着迷,站在它面前你不能不被深深感染。它的魔力亘古不变,而海边却旧观不再。大海边建成了海滨广场、月亮湾景区、黄海游乐城、鲸鲨馆……一景接一景。路旁也看到不少雕像,海螺的,蚌的,海星的,海龟、海豚的……不是小巧玲珑,就是憨态可掬。前边一座雕像比这些要高大,由一根圆柱高高擎在空中,听人说塑的是一只美丽的海鸥,但手法高度抽象,已经符号化,根本辨不出它的体貌,那用来搏击风雨的翅膀,也被软化为弯曲的线条,只有透明的玻璃钢材料在阳光下闪烁的银白,与海鸥的羽毛有些许相似。渔人码头上塑了一个人,可这个人是一个垂钓者,当然不是姜太公,而好像就是附近村子里那个衣食无忧、悠游自在的张三……路过此处,这些雕像及点缀着的瘦石、花草扎就的各种造型所营造的休闲娱乐、和谐温馨的氛围紧紧裹住了我,而记忆中那座雕像的悲壮、崇高却消失无痕。
  第二天要到村子里参观新农村建设,我老惦记着那条船,能不能见到它呢?也许能。我不敢肯定,但还抱着一线希望;如能见到它将是我的幸运,我默默祈祷着。但进村后,彻底傻了眼:村镇已改为社区,一色西式风格的别墅,原来的海草房荡然无存,连于家滩、孙家滩之类村名,都隐到了历史深处,哪里还有那条船的影子?!我失落地跟着大家去下一个"点"--朱雀山下一个叫朱唐夼的村子,远离市区,它或许"变"得稍慢些吧?这时天下起了毛毛细雨,而在文化中心大院,一群老年妇女还踏着鼓点扭秧歌,瘾头上来,雨丝在头发上凝成水珠儿,从脸上滑落也不顾得抹一把。看得出,她们心里漾满了生活的满足和欢喜,不把这满足、欢喜扭出来是不罢休的。汉子们则坐在图书室,粗大的手捧着书本,有看《致富信息》的,也有读小说的……都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不过这样的场景,也是令人感动的,我的情绪逐渐好起来。
       躺在床上,睡不着,闭目悉数、回放着在莱山的所见,始终萦绕在脑际的那座雕像、那条船又闪出来。忽而无限扩大,盖过其他影像;忽而隐到背后,作背景地儿。我的心思重新聚拢到它们身上,我琢磨:白天只看了几个村子,而昨天在海边的时间也不长,如果多看几个村子,如果沿着海岸线继续走下去,会怎么样呢?它们肯定都还在,只是我还没找到它们。虽然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但绝不会忘记它们的。我一个旁观者尚且如此,何况渔家人呢?它们是一种精神,即使石头风化、木头朽烂,这种精神也将永存……
■作家简介
李登建,男,山东邹平人,1958年6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滨州市作协主席,一级作家。散文作品100余篇次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读者》《青年文摘》《中华活页文选》《中学语文》《大语文读本》《当代散文精品》《百年中国散文经典》等书刊转载。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3-29 00:07 , Processed in 0.033626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