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老烟台 查看内容

1930年烟台公交车艰难启程

2017-1-13 15:03| 发布者: WANGSZEYEUNG| 查看: 1014| 评论: 0|原作者: 宋世民

摘要: 1930年早春,烟台历史上第一条城市公交车线路面世。在东起东山,西至通伸村,全程4.5公里的狭窄街道上,3辆老式福特汽车拐弯抹角分头前行,为时有“小上海”之称的烟台市区平添几分现代色彩。20 世纪 20 年代的公共 ...
1930年早春,烟台历史上第一条城市公交车线路面世。在东起东山,西至通伸村,全程4.5公里的狭窄街道上,3辆老式福特汽车拐弯抹角分头前行,为时有“小上海”之称的烟台市区平添几分现代色彩。

20 世纪 20 年代的公共交通站点 (资料片)

从没见过公共汽车的市民,见这几辆稀罕家伙走走停停,随便什么人都可随便上下,好生奇怪。此前街面上能坐汽车的必定是官达贵人,如今平民百姓花几分钱就能尝试坐汽车的滋味。于是,市民纷纷站到路边翘首观望,无奈手头拮据,看热闹人众,上车乘坐者寡。对于普通民众,几里路的事儿,还是不花线步行更实惠。而在衣食无虞的阶层眼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人力车,召之即来,可把乘客直接送到家门口,远比在街头等公共汽车方便、舒适。

如此这般,令艰难启程的公共交通汽车刚上线便陷入尴尬境地。客源不足,微利难保,经营者寝食不安。没想到开埠逾70年,见识汽车也有近20年历史的烟台城区,居然仍不接纳引领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公共汽车。对此,说怪不怪。烟台这地方交通确有独家特色,作为海口城市,海上运输兴旺发达,古代帆船云集,开埠不久,西方列强为掠夺中国财富,争相开辟了烟台与世界许多著名港口的航线,现代海轮频繁往来。但陆路运输却很落后,到民国初期,还是靠畜力车担当主力。城里人出行,三六九等穷富有别,也不外乎轿子、洋马车、洋车。



对于烟台街面何时出现第一辆汽车,现有资料有不同说词。由曲拯民先生所著《烟台旧事》一书中,在介绍参与创办毓璜顶医院的美籍邓医生(1881~1969,邓为译姓)时,有这样记述:“1909年到中国(指邓),初在登州,继在潍县,1912年,趁返国休假之便完婚,同年返潍县,于次年到烟台,助希医生(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希尔思博士)完成毓璜顶医院筹备开业的工作。医院落成后,专责内科,兼理外科,编写讲义,训练护士,工作繁重,不时与牧师、传道人共同深入农村去施诊。邓宅与我家相距不足一百码,使用T型四汽缸福特车最早。忆他出车时,总见一群儿童们围观称奇。那时,在中国一般小城里,汽车仍是罕见的。”由此可见,1913年,已有烟台人见到这个爬行“怪物”。1923年,仁德洋行又引进一辆福特汽车,继而这家洋行与福特公司达成协议:在烟台设代管站,以6辆汽车开展出租业务。此举比上海华商董杏生用2辆公共汽车,开辟我国第一条公交线路的时间,仅晚一年,但双方经营结果大相径庭。仁德洋行的出租车,由于租价昂贵,仅有少数洋人、富商、官绅租用,所以经营不久即停业。而上海的公交车却逐渐融入大众社会。


此时,支撑烟台城区的交通工具仍是“洋车”。这种人力车自1905年从上海引进后,经不断改进,迅速扩大,到上世纪30年代,已发展到3000余辆。当时全市人口约18万,按此计算,平均每60人就拥有1辆人力车。人力车的盛行,与烟台市区面积较小,街道弯曲狭窄、劳动力过剩等因素有关。人力车形体轻巧,一般街巷都能通过,由于使用简单,无需技术资本,大量闲散人员租车经营,所以价格也较便宜,容易被市民接受。面对烟台街面人力车一家独大情势,似乎没人会去想用公共汽车挑战人力车霸主地位。然而,还真有这么几位不服气的茬儿,动了这个念头。在他们看来,城市公交车辆机械化、大型化,迎合了社会发展趋势,别看人力车眼前兴旺,但前景暗淡,被淘汰是迟早的事,这种优胜劣汰状况,国内已见端倪。早在1906年,天津正式运营有轨电车,随后上海、大连等沿海城市也相继将有轨电车作为公交主体。烟台虽然不具开通电车条件,但市区街道正在不断整治,阻碍行车的东河、西河等几条自然沟渠,先后砌沿建桥……接连利好消息,让有意在公交市场捷足先登的田宪章、泮云书等几位商人信心倍增,多方准备跃跃欲试。1930年初驶上街面的公共汽车,正是这几位先行者的杰作。在艰难启程之后,“营业公共汽车社”的招牌逐渐被人认识。由于汽车数量少,车况老旧,延长了候车时间,营业额自然低迷不振。为扭转颓势,田宪章等人只得再次集资,增加2辆汽车充实运力。此时的汽车社为与人力车一试高低,放下身段,灵活设置线路,客流密集时,也学人力车那样,增加招手即停服务项目。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这条东、西走向的行车线路上,有人曾列出12个标志站点,分别是通伸大槐树、三幢碑、罗锅桥、西围子外、北大街、正阳街、草市街、东门外、东关中街、三马路、威海卫路、东卡子门。赶腊月集(含三、八所集)东门外人流拥挤时,临时调整路线,汽车不走东门外,改行仓浦街、厚安街。逛梨花时(梨花盛开时节,烟台民间约定俗成的赏春活动),加线加车。路线是烟台山下、朝阳街、正阳街、北门外、西门外、集祜街、集祜南街、乱葬岗,下一大坡经醴泉公司北,过一水泥小宽桥,向西南进入河套四明公所,一路上乘客可招手上车。

这些带有时代特征的路名、地物标志,虽然随着城市建设,许多已经消失,但仍可从中感受到当年行车线路的坎坷曲折,看到“营业公共汽车社”的精心策划。尽管缘于生不逢时,美好愿望没能如愿以偿,烟台第一代公交车的诞生,无疑对当时烟台街道整治,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由于市内公共汽车的开通,之前那些弯曲狭窄、只能通过人力车的街道,明显不适时宜,迫使当局于1935年制定规划,对已有街巷标定拓宽尺度,对关键地段裁弯取直。碍于旧街巷过于杂乱无序,且政局动荡,实际工程没能全面落实。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营业公共汽车社”壮志未酬,便关门停业,半途搁置了烟台城区公共交通发展的开篇之笔。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4-25 10:21 , Processed in 0.030792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