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老烟台 查看内容

昼夜有涛声相伴 四季有草木常青——烟台山纪事

2016-3-11 15:49| 发布者: sun| 查看: 1247| 评论: 0|原作者: 孙为刚

摘要: 昼夜有涛声相伴,四季有草木常青,山巅有灯塔耸立,塔旁有烽火台屹然———烟台市区正北,有这样一座三面环海、景致优美的小山。小山面积约8公顷,与陆地相连的南坡坡缓林茂,东、西、北三面临海处怪石嶙峋。山巅有 ...
昼夜有涛声相伴,四季有草木常青,山巅有灯塔耸立,塔旁有烽火台屹然———烟台市区正北,有这样一座三面环海、景致优美的小山。



小山面积约8公顷,与陆地相连的南坡坡缓林茂,东、西、北三面临海处怪石嶙峋。山巅有一巨石,上面刻有“燕台”二字,烟台是否因这块巨石上常有燕子栖息而得名不得而知。

潮涨潮落,斗转星移。时光到了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洪武三十一年,这座无名的小山上来了大明王朝的一批军人,他们奉命在山巅修筑了一座烽火台,而此时的山南,不过几座鱼寮而已。为防倭寇侵扰,明王朝在这座小山下设了一座守御千户所。于是,这座荒凉的小山上有了第一座人工建筑——烽火台,遇有外敌入侵,便施放狼烟报警,因为烽火台的全称叫狼烟台,因此,这座无名的小山便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烟台山。



600多年后,在小山南面那几座鱼寮的基础上,崛起了新中国版图上又一座沿海开放城市——烟台市。



就地理位置而言,烟台北接辽东半岛,身后直通京津,腹地广阔,海岸险峻,素有“京津门户”之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时光流逝到19世纪中叶,此时的烟台山上已换上了大清国的旗号。1860年6月8日,3000多高鼻子蓝眼睛的法国大兵,不费一枪一弹地登上了烟台山,并在山上安营扎寨,而昏聩无能的清政府全然没有意识到一场战争即将发生,竟然莫名其妙的认为:“何忽至烟台?”并指派登州候补知府到烟台劝和,请法国大兵下山。而法国人根本没理这个茬儿,继续在烟台山上集结兵力,到7月已集结了1.4万多人。7月22日、23日,法国士兵兵分两路,乘50多艘舰船从烟台山下出发,会同英军向天津、北京进发,震惊中外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再燃烽火。不久,大清国战败,批准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天津条约》。

翌年春天,一位名叫马礼逊的英国人登上了烟台山。他是从登州(今蓬莱市)沿海岸线一路步行而来,目的是为大英帝国及其盟国选择一处可供通商的口岸。他从登州一路东行,其间有多处海湾,均不甚理想。一天,他来到了时为芝罘地界的烟台山。此时,狼烟台已经坍塌,更无人值守。他登上山巅放眼一望,一片天然良港展现在他的眼前,北有芝罘岛天然屏障,任凭岛外风起浪涌,芝罘湾内波澜不惊,水深湾阔,真乃一处天然良港。于是,根据《中英天津条约》列为通商口岸的登州改在了烟台山下的这片港湾,而腐败软弱的清政府没敢说半个“不”字,默认了侵略者的这种违约行为。



1861年4月,马礼逊开始在烟台山上建设领事馆,1867年正式开馆。这座烟台山上的第一座外国领事馆至今犹存。为了便于外国船只进出港口,1905年,在距英国领事馆不远处的山巅,英国人建设了一座近代建筑风格的灯塔,此后近百年,这座灯塔几乎成了烟台的标志性建筑。从大英帝国在山上建设领事馆开始,列强纷纷插足烟台山,于是,这座不过8公顷的小山,成了烟台的“使馆区”,继英国领事馆之后,先后由美国、日本、法国、丹麦等17个国家在烟台山及其周围设立领事馆。一时间,烟台山上洋房鳞次栉比,洋人熙熙攘攘,洋车横冲直撞,成为一块不是租界的租界。烟台山成了外国人的乐园,而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则只能望山兴叹了。



烟台山上,不见狼烟滚滚起,却见洋人纷纷来。烟台山上,花花绿绿的万国旗迎风飘扬,星条舰花旗轮在山下的港湾里耀武扬威。一位爱国诗人曾在“燕台”石上镌刻上如下的诗句:“崆峒居左,芝罘横前,俯临渤海,镇接齐燕,吁嗟群夷,蚕而食之,唯台岌岌,一石岿然,谁守此者,保有万年?”作者悲愤的心情溢于言表,而那悲怆的发问,在当时是得不到答案的。

人类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有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经过8年抗战,1945年8月23日,胶东八路军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总攻,经过一夜激战,红旗插上了烟台山,烟台市成为当时解放区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烟台山,此时才真正挺起了自己的胸膛,成了自己的主人。



1945年9月27日9时许,烟台山东北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两艘美国军舰,他们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两栖特遣队,企图以保护财产为由强行登陆,夺取我八年抗战的胜利果实。这一无理要求理所当然地被严词拒绝。10月4日,美国第七舰队司令金盖德上将又发出“通牒”,要求八路军撤出烟台并向美国作“有秩序之移交”。10月7日,海面上的美国军舰增至13艘,并派多架飞机在烟台山上空盘旋,大有黑云压城之势。此时,延安关注着烟台,世界关注着烟台。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领导下,烟台军民在做好战斗准备的同时,10月8日,数万烟台军民涌上了烟台山下的海岸街,面对海上面的美舰,他们挺起了勇敢的胸膛,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怒吼:“反对美军干涉中国内政!”“侵略者滚出去!”就在美国军舰虎视眈眈地陈列烟台海面时,烟台八路军部队向盘踞在崆峒岛的伪军发起进攻,在美舰的眼皮子底下解放了崆峒岛。10月30日,美军代表赛特尔少将在向烟台八路军表示:“祝贺贵军海战胜利”之后,带着他的舰队灰溜溜地撤离了烟台海面。



烟台山亲眼目睹了这令全体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幕。



无独有偶。1947年5月,一个外国人开车轧死了洋车工人杨禄奎,这个在中国土地上骄横惯了的洋人还像在蒋管区一样企图一走了之,但站起来的烟台人民岂容他人横行?!这个开车轧死人的洋人被我人民政府扣押。第二天,烟台市政府、市职工会就“杨禄奎事件”向这个外国人所在的“联合救济总署”(简称“联总”)提出强烈抗议和严正交涉。后来几经谈判,终于达成成立治丧委员会、为死者送葬、赔偿损失、抚恤死者家属和登报公开道歉等协议,烟台地方法院还对肇事者开庭审判,并判处有期徒刑2年。送葬那天,烟台市内万人空巷,烟台山下人山人海,“联总”代表为死者“牵绋拉幡”……

烟台山下,多少人的眼睛为之湿润。外国人轧死一个洋车夫,这在过去算得了什么?!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面前,外国列强不得不低下他们“高贵”的头。



这个被称为“杨禄奎事件”的故事上了教科书,拍成了电视剧,影响了几代人。烟台山作为见证人,自始至终目睹了这个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

地壳的变动造就了烟台山,山巅上的狼烟台使它得名。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见证着烟台落后屈辱的过去,也见证了烟台扬眉吐气的今天。

经常有人问我:烟台山到底有多高?

其实,烟台山海拔只有42米,还不及一座二十层的楼房高。在外地人眼里,它也许算不上一座真正的山,但在烟台人的心目中,它是一座巍峨的山、一座雄伟的山。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5-4-30 18:12 , Processed in 0.045412 second(s), 1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