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4 传说很久以前,福山有一户人家,家里就有一个儿子,家境富裕。男主人是个读书人,还是个秀才。妻子在家料理家务,她的手擀面可谓福山第一。邻居家有个喜事只要她去帮忙擀面,一个能顶三个。邻里都夸她的饭食手艺好。她为人心眼好,勤快能干,心灵手巧,窗花剪得也是一绝。她长得也很漂亮,特别是有一头秀发,乌黑锃亮,垂腰飘荡。这年宫廷开科考官,她的男人就要进京赶考去了。临走时她将自己的一绺长头发装在一小盒子里,交给自己的男人,以表示对丈夫的思念,并告诉他要早日往家中捎信。 男人一去几年都没有音信,她不知道男人已中了进士,因为边疆兵乱,被派到了边疆。几年后,男人回京议边疆战事,从京城捎了一封家书回福山,说了他在京为官,一时半会儿回不来福山。后来他又去了边疆,从此音信全无。 家里的妻子因为思念男人得了眼病。孩子已老大不小,在福山的一家饭馆当学徒。儿子非常勤快,学手艺认真,菜案面案样样精通,几年的时间就能独当一面。但是他母亲的眼疾却越来越重,晴天还能看见个人影,下雨阴天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一天,儿子为母亲擀面吃,剩下一块面团。母亲想丈夫在家时就爱吃自己擀的面,就把剩下的面团拿在手里揉搓起来,几天来都是如此。大概这也是她思念丈夫的一种寄托吧。儿子很有孝心,常给母亲换些新的面团来揉搓。久而久之,他母亲把揉搓面团当成了一种消愁解闷方式。说来也巧,有一天母亲揉搓面的时候,边拉边抻,用手抻拉出了像手擀面一样的面条。她反复试验了多次,用这种抻拉的方法确实能做出面条来。母亲把拉出的面条给儿子看。儿子一看,感到真是神奇:母亲几乎双目失明,怎么能做出这样的面条呢?娘儿俩就按比例,用食盐水和碱水和面,按母亲的方法果真做出了面条。儿子经过多次的试验,添加了摔和揆条等手法。人们吃了这样做出的面条,都说比手工擀的面还好吃。这种做法加工时间短,操作一次可多人食用,面条爽滑可口,耐嚼而不硬,适合于饭店。就这样,儿子就在福山城东门外开了一个拉面馆,他一边经营一边对拉面进行改进,还带了许多徒弟。拉面馆的生意非常红火,儿子拉面的手艺也很快传遍了福山。几年后,许多福山的拉面手艺人又到外地开起了拉面馆。 几年后,这户发明拉面的人家生活有了改善,又有了积蓄,但儿子和母亲都有一块心病,那就是没有和父亲团聚。儿子看透了母亲的心事,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京城那边开个面馆,以便打听父亲的下落,他的想法一说母亲就答应了。就这样,儿子领着几个福山老乡,风风火火来到了京城,开起了福山拉面馆,因福山大面加工工艺特别,卤汁讲究,条形多变,美味可口,老幼可食,拉面馆在京城红遍了大街小巷,儿子和老乡们在面馆里忙活,瞎眼老太太就天天在后屋盼望着能早有丈夫的下落和消息。 10-75 福山大面。 图/权福建 再说这丈夫,自从进京考官取得功名后,先后两次被紧急派到了边疆。因边疆战事吃紧,交通又不便,无法通信,他和家中多年没有书信来往。后来边疆战事平稳,他被调回了京城,官至兵部大员。他先后写了几封家书回福山,因家中无人也没有收到回信。过了几年,他被恶人诬告。皇帝听信不实之言,将他贬为庶民。因他为官清廉,身无分文,就剩下妻子给他的那几绺长头发。他看着长发就想起家中的妻儿,也想妻子拿手的手擀面。因在战场上腿受伤落下了残疾,他只好在京城以乞讨为生。 一天,儿子的面馆里有一食客提及一个很像他父亲的人的遭遇。儿子和母亲核实了一下,这人只是和父亲来京城的时间吻合,但对于在边疆作战和父亲的残疾他们全然不知,感觉不会是自己的家人,就没有在意。但是母亲梳着自己的长发,无事揉搓着面团,心里总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自己的丈夫就在京城。 一天午饭过后,京城的福山拉面馆的伙计们正在门口歇息。这时,过来一个瘸着腿,穿着破衣烂衫的乞讨者,向伙计们要水喝。话一开口,伙计就听出了来者是山东福山老乡。他们相互打听着对方的来历,无话不说。开面馆的儿子在一旁听着,越听越觉得来者像自己要找的父亲。儿子把来人的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就叫儿子拿几根自己的长头发交给来人,看看他的反应,老太太在屋里听着。来人接过头发一看,说自己福山老家的妻子的头发和这头发一样长,还拿出自己带的头发比量说,这头发完全一样。儿子便说:“那你说说家中妻子的名字。”他刚说出名字,儿子和母亲就知道,来人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全家人高兴地相认了。 一家人团聚后,都知道了对方的遭遇。老太太就劝丈夫说,当官如流水,人有手艺在身,走到天边也有饭吃,以后开好自家的面馆便是。就这样,福山的拉面馆在京城开得红红火火。在京城名医的治疗下,老太太的眼睛也好了,家人小日子过得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好事连连。有一天,皇宫里的人在面馆旁边贴出了告示,写着:山东福山某某在朝为官时,被人诬告,处罚有误,现已平反昭雪,请回朝复命,切切!爷儿俩看见告示后,父亲叫儿子将告示揭了下来,不予理睬。但是官府还是找到了他。皇帝为他平了反,又安排了官级。他推说自己腿有残疾,不能胜任,只能好好开面馆为皇上效劳。无奈,皇上就赏了他一些银子,要他在京城开一个像样的大饭店。后来,福山的拉面馆就在京城开成了有名的大饭店。饭店的鲁菜人人叫绝,拉面人人叫好,经常为皇宫做御宴。 一次,皇帝吃了十几个花样的福山拉面。大臣们问皇帝福山拉面怎么样。皇帝说,福山的鲁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福山拉面是中国四大面条的老大。从此,福山拉面就叫福山大面了。据说凡是用拉、抻、摔的技法来制作面条的,他们的师祖都是福山人。明末清初的时候,福山的大面技艺又传到了国外。近几年韩国的炸酱面来中国寻根,最终找到了福山,这充分说明福山大面名不虚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