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烟台故事 查看内容

名医田文

2016-9-6 08:57| 发布者: WANGSZEYEUNG| 查看: 1698| 评论: 0|原作者: 万叶

摘要: (人物)田文,男,1933年8月出生,山东省荣成市人,主任医师,教授,原烟台毓璜顶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烟台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第一、二、五届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烟台市4-5届政协常委,烟台市2-5 ...

(人物)田文,男,19338月出生,山东省荣成市人,主任医师,教授,原烟台毓璜顶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烟台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第一、二、五届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烟台市4-5届政协常委,烟台市2-5届科协副主席。国际时间生物学时间医学会会员,中国时间生物学时间医学会副理事长(1988-1994),第1-4届山东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副理事长,第1-3届山东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科协委员,山东省卫生厅技术委员会委员(1991-1994);首批享受国务院终身津贴。先后两次受到国家卫生部的通报表彰,两次被评为烟台市科技拔尖人才,2009年获评烟台市十大医界名人,1998年获评山东省名中医,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国家名老中医工作室,2014年获评山东省名老中医。

   每个周的周二周五,田文都会坐在毓璜顶医院一楼中西医结合科的诊疗室里,为病人把脉看病,通常他不需要借助医疗器械的检验,只需看看舌苔,就能确诊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这位一生从医,现已83岁高龄的名老中医仍然红光满面,身体健朗。应诊时,他总是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不厌其烦的回答着病人的问题,即便是患传染病的病人他依然凑近观察。能够挂上他的号的病人,该是幸运的,他们大多需要早晨45点钟前来排队。医院考虑到他的年龄问题,每次诊治的病人都是定了量的。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曾经担任该院院长长达十多年的田文先生,和蔼可亲的就像邻家的老伯。

  

成就一位名中医,需要的是一生的努力和追求

 

田文出生于胶东半岛荣成市的一个小村庄。四十年代末,高小未毕业、只有14岁的田文就有了参军的想法,后来他们15个同学步行几十里找到华东军区军工部集体参了军。不久田文被分到了军区卫生所的手术室当起了护士,这是田文第一次接触到医疗工作,从此他便与医疗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田文就想,由于战争的原因,自己没有系统的念过书,国家稳定了,是该系统学习知识的时候了。于是他先后到烟台水校、淄博第一中学学习。1951年,田文来到山东医学院系统学习西医,这是一个名医必须经历的过程,三年后大学毕业,他成为齐鲁大学附属医院的住院医生,紧接着就来到烟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毓璜顶医院前身)从事临床实践。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穷尽一生来探索研究,不间断的学习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是必须的功课。1958年,田文又入山东中医学院"西学中"三年。当时全国培养了3000个中西医结合的高级医生,田文有幸成为"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批学员。他苦苦的研读古典医药学的经典名著,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等,还潜心思考过千百个不同类型的医疗案例。毕业那年,他的论文《暴盲21例中医药治疗报告》引起了医疗界极大的关注,论文获得国家卫生部优秀论文二等奖,时任卫生部长的李德全为他颁发了证书。4年后卫生部直属中医研究院充实科研人员时,田文又成了山东省的唯一人选。

中医研究院是当时中国中医研究的最高平台,那里聚集了全国中医方面的顶尖级的人才,如中医界的泰斗浦辅周,胃肠病专家朱伯未,还有他的导师"中学西"专家朱颜,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中医研究院的科研基地分布在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和东直门医院。田文被安排在东直门医院从事医学研究,他选择了内科血液病的研究课题。那时的田文只有32岁,血气方刚,精力充沛,一下子进入中医研究院这个全国最高的科研机构,只觉得天高地阔,日月生辉,他决心把握好机会,把自己锻造成名医。

在导师朱颜的指导下,田文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他所研究的课题上,先是研究血液病,后又研究结核病,他像是打开了祖国医学的巨大宝库。闲暇时,他都安排得满满的,每天先去秦伯未教授那儿陪诊、求教,然后赶到北京中医院赵丙南老先生那儿学习坐诊。为此,他需要坐30多里地的公共汽车,赶到门诊上等候。回到自己的医院后,他打开门诊记录,查阅中医经典反复对照琢磨,一张药方往往能琢磨一个晚上。他的刻苦钻研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1970年,应烟台方面邀请,田文第三次重返毓璜顶医院。由于对中西医有着系统的学习,而且领悟了中医大师们的精髓,所以他在治疗常见病的临床实践中得心应手,用药独到,别具一格,往往收到神奇的疗效。他的论文也不时在省级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独特的见解常常令同行们惊叹不已。由于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方面成绩显著,1982年他在全国中西医结合会议上受到国家卫生部的通报表彰。

                                                         仅用几副药,治好了巴金先生的失眠症

      1975年,田文成为毓璜顶医院分管保健的副院长,为来自各地的老干部保健成为他的分内职责。田文先后参与过邓小平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巴金等一些赫赫有名人物的的保健工作。

巴金是文坛泰斗,当年身体消瘦,精神萎靡,夜不成眠,只能靠安眠药入睡,他选择了烟台,希望这座滨海小城能给他带来心灵上的宁静。田文建议巴金先生用中药改善睡眠,巴金先生接受了,没想到几副药下去,巴金先生的失眠症便被治好。

     1979年,80高龄的叶剑英元帅来烟台时,外感风寒发烧。经田文诊断,确认是肺炎。谁都知道,古稀之人如果患上肺炎很危险。田文毅然开出了中药方,叶帅吃了田文开的中药,症状果然大大缓解。之后赶来的叶帅的保健医生对田文的医术大加赞赏。叶帅即将返京时,特意与工作人员合影,他让田文站到他的身边,并握着田文的手说,你的医术很好啊!

     田文的长子田跃驰回忆,上初中时他记得有个阿姨领着孩子找到家里,说起孩子的病满脸是泪,说着说着就要给父亲下跪。再看那孩子,浑身都是紫疙瘩。后来他才知道,这种病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疑难病。父亲没有犹豫,一口答应了下来,他用中药为这个孩子治疗了整整3个多月,终于把病治好了,那位阿姨欢天喜地,逢人便说田院长是华佗再世,妙手回春。这件事使田跃驰对学医治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父亲的指引,他也走上了和父亲一样的人生道路。

在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田文治大病、治疑难病的故事一直为烟台人津津乐道。他收到的锦旗感谢信不计其数,他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很遥远的地方,不少外地病人千里迢迢前来求医问病。一位山西的病人患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神经遭到破坏,已经不能走路。病人去过许多医院,经北京的顶尖级医院治疗后,仍然毫无效果,西医已经无可奈何。这位病人辗转打听着找到了田文,田文对坐在轮椅上的病人进行了诊断,认为应该辩证施治,以补气血为主,他开出了以马钱子为主的中药方子。马钱子有剧毒,用药量的多少十分紧要,用少了不管用,用多了可能致命,不是经验老道的名医,谁也不敢为之。田文让病人吃下药后第二天打电话给他。第二天晚上,病人果然来了电话,说是头晕眼花,四肢抽搐。田文又问有没有口吐白沫、翻白眼的症状,病人回说没有。田文放心了,嘱咐病人多喝水,不用担心。这天晚上不到10点钟田文就睡下了,不久就鼾声如雷,一觉睡到天亮。他不知道的是,儿子田跃驰却是辗转反侧,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8点钟,电话铃声响起,病人那里传来好消息,说是腿有劲了,而且能够站起来了。

    2010年,一个起死回生的故事在烟台的肿瘤病人中传播,这是田文创造的生命奇迹。一位芝罘区的女病人患上了肺癌和红斑狼疮,病人的肺癌已经转移到了脑部,并不具备手术条件,某医院判定这位病人只能活36个月。病人的丈夫终究不甘心,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田文,述说了妻子的病情。研究了一辈子血液病的田文医生心中有数了,还得辩证施治,他决定以扶正祛邪为主,攻补兼施。肿瘤病人用药需以毒攻毒,这对田文又是一个考验。用药准确,把握有度,是一个具有数十年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才能有的本事,田文用上了他的看家本领,为病人开出了"田氏药方"。病人服用一段时间后,奇迹出现了,脑部肿瘤渐渐萎缩了。如今这位女士已经活过了5个年头,她的丈夫从此对中医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清白做人,认真做事,廉洁从医

 

古之名医,必先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然后才能为人治病。几十年来,田文阅读了大量的中医经典,不仅接受了古代中医大家留下的宝贵遗产,而古之良医高尚的医德也让他肃然起敬。从农家走出来的田文还深受父老乡亲淳朴善良品性的传承。田文认为,要当一名好医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把病人当亲人。心中没有病人,工作没有责任心,治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酿成医疗事故。

清白做人,认真做事,廉洁从医,是田文几十年医疗生涯的真实写照。他救治过无数的病人,有的甚至是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但他从没有收过病人的礼物和红包。他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病人康复,这个时侯他就会有巨大的成就感,他就会感到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

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到80年代,还不兴送红包,人们对医生治好病后的表达方式就是送礼品。田文拒收礼品的事儿太多了,几乎三天两头都有,有时也让病人或病人家属下不来台。有一回,一位在文艺界工作的病人家属送他一筒饼干,说是给孩子吃,田文当即拒绝说,我这里没这个规矩,你还是拿回去吧。一筒饼干在那个年代虽说是稀罕物,但也不能说多贵重。病人家属感到很没面子,但田文又不破这个例,双方一时僵持不下,后来病人家属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说,我那里有戏票,要不给你送几张戏票吧。田文没有反对,算是默认了。后来,对方果然送来几张戏票,全家人看了一场戏。

物质欲望难以撼动田文的心,这是一个名医的境界,那么权力呢,是否能打倒田文?事实证明也不能。从1988年开始,田文出任毓璜顶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10年后,65岁时才从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在长达10多年的执政生涯中,田文坚持清白做人,廉洁从政。这10多年正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人的欲望也急速膨胀。田文如果想捞钱,那机会太多了。而田文始终不渝的坚守自己的做人原则,当上院长后,他召开了家庭会议,以少见的严厉对家人们说,从今以后,家里任何人不得插手医院的事情,不仅你们不能找我办私事,也不得为他人请托办私事,我现在是在给你们打预防针。也许田文早就料到了当上一把手后请托的事会找上门来。果然有找他进人的,有找他推销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尽管都是熟人熟面孔,他仍然不留情面,一概加以回绝。

亲朋好友的情面好拨,也得罪得起,可有些位高权重人物的请托就不那么好拒绝了。田文一直这样坚持:要把毓璜顶医院办成全地区最强的医疗中心,我们要的是真正的人才。滥竽充数者基本被田文挡在了毓璜顶医院的大门外。

1988年田文出任院长之时,正值全省医疗改革的开始,三年之内,全省医院要进行等级评审。而当时的毓璜顶医院还很难说是一座严谨正规的医院,医护人员的医疗素养参差不齐,医院的规范化建设亟待提高。田文认为,毓璜顶医院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有能力的领导班子;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医疗规章制度;要完善和重建一批重点科室;要引进一批各科急需的高水平人才;要购置大量的先进的医疗设备等等。

许许多多的问题摆在田文的面前,他无法当"太平院长",他只能当一个筚路蓝缕的"拓荒人"。上任后田文开始一步步推行他的执政理念。首先是打破常规组阁领导班子,他从卫生局和医院内选拔了部分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到领导班子,启用德才兼备的专家担任各个科室主任和负责人。招聘人才是重头戏,他的起点甚高,眼光瞄向了全国甚至国外。当时的毓璜顶医院还没有心外科,有位留学澳大利亚的心外科专家进入了他的视野,他决定千方百计把这个人才""过来。无奈对方单位扣住档案不放,田文为此和有关人员不停的奔波,最终为引进的这位人才重建了档案。

在田文的大力倡导下,医护人员学习业务的风气渐渐形成,一大批优秀的医生护士脱颖而出。毓璜顶医院的各项制度建设、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医教研一体化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三年后,在全省第一批三甲医院的评审中,毓璜顶医院毫无悬念的得以顺利通过。

今天,如果你到毓璜顶医院就会发现,每个科室都是人满为患,走廊里都住满了病号,医院真的有点不堪重负,这是因为患者相信毓璜顶医院的医疗水平。毓璜顶医院能够出现今天的盛况可以说与田文院长打造的这支高素质的医疗队伍分不开,从这个角度说,田文院长可谓居功至伟、善莫大焉。

                                                                         

                                                                                                                   他是我国中医时间医学的开拓者

 

田文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60余载,治学和临床经验丰富,科研成果卓著。19952月田文被山东省卫生厅、人事厅确定为山东省继承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带徒1人。2002年被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第3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师承导师,带徒2人。2012年被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田文工作室",带徒8人,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国家名老中医工作室,带徒12人。田文作为我国当代名医,当代名老中医的确实至名归。

2003年,在田文的徒弟、学术继承人邹勇、刘济跃、顾友谊等人的努力下,《田文临床经验与学术研究》一书作为《中华当代名医》丛书的第一卷出版发行,本书荟萃了田文的学术成果和临床经验。

综合田文先生在我国中医医疗学术领域的建树,可以说亮点多多。首先他是我国中医时间医学的开拓者。经他诊治的许许多多的冠心病人在早上730分服用他创制的中药"时心灵"口服液,获得了极佳的疗效。为什么必须是730分,这就是时间医学的奥妙。古代医学家认为,气血循环在一个昼夜里有着极盛和极衰的变化;现代医学家发现,心脏有节律的跳动,不仅受自身植物神经的调节支配,而且还受外力的推动。以此为依据,田文用生理记录仪对健康人和冠心病人进行过多次心功能昼夜节律变化检测,发现两者的心功能昼夜节律有着明显的差异:冠心病人24小时的心功能均比健康人低下,而且最佳最差心功能的出现时间均比健康人延迟了2小时。就是说健康人最佳心功能出现在早晨6点,最差出现在18点,而冠心病人最佳心功能出现在早晨8点,最差出现在20点。根据这一发现,田文把冠心病人的用药时间确定在了早晨730分。

心功能昼夜节律的变化差异给冠心病人的早期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田文的关于用"时心灵"择时治疗冠心病的论文在首届国际时间生物学时间医学会议上受到21个国家和地区学者的好评,并被评为当年的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田文对脑血管病、冠心病的发病与自然环境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科研观察,发现了一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规律。自然环境如天文气象、日月星辰的周旋、四季寒暑交替、昼夜日落星起的变化,这一切作用于人体使其生理病理表现出了各种节律,这就是时间医学要研究的核心内容。田文的发现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田文的另一个贡献是对五运六气理论及临床有深入的研究。所谓五运,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所谓六气,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从1978年开始,田文和他的助手们根据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天文台提供的上千页数据,对照着烟台气象台提供的十几年的气象资料,以五运六气为理论基础,对天体运行及气候节律对人体病变的影响展开研究。在1978年到1989年的十年时间里,田文对1927例急性脑梗塞发病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涉及到哲学、数学、天文学和气象学等众多领域,没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时间是无法完成的,没有缜密的分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惊人的毅力也是不敢问鼎这样一个庞大的科研课题的。

十几个春夏秋冬的呕心沥血终于得到了回报,1991年的收获季节,这个课题终于完成了,他的论文《脑梗塞发病运气节律与天文气象相关性分析》以3万字的篇幅阐述了他的五运六气学说。这年的11月,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成果鉴定会,中国中医研究院的著名教授方药中、许家松,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徐振韬、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教授于锐锋等特地赶来参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田文的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

田文以五运六气学说为依据,结合浩繁的天文气象资料,对脑梗塞发病的时间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出脑梗塞与气运节律、气象、天文的对应关系。

 

田文始学西医,继而"西学中",中西两大理疗体系他都有深刻的了解和体察,而且他一生都在从事中西医结合事业,他认为中医和西医植根于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内,虽然理论体系和指导思想中存在着诸多不同,但并非水火不相容,两者都是对人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在我国出现中西医结合具有必然性。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5-4-30 18:23 , Processed in 0.033415 second(s), 1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