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关注 查看内容

烟台:率先走在前列打造成功城市

2017-5-2 15:59| 发布者: WANGSZEYEUNG| 查看: 1049| 评论: 0|原作者: 文/侯召溪 姜乾 杨春娜

摘要: 在日前召开的中共烟台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未来五年全市工作指导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坚持以人 ...

在日前召开的中共烟台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未来五年全市工作指导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施政所向,坚持以党的建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矢志谱写率先走在前列新篇章,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成功城市。

  奋斗目标是:全面落实“十三五”时期“一二三四五”总目标,登高望远再攀发展高峰,聚力突出规模总量攀升和质量效益提升,使烟台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聚力突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使烟台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聚力突出更好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使烟台营商环境发生新变化;聚力突出重大战略重点板块重大项目带动,使烟台发展硬支撑得到新提升; 聚力突出共建共享,使烟台人民的生活再有新改善。到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左右,并力争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主要指标增幅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和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平均水平。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打造活力四射、动力澎湃的创新型城市。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产业转调主战场上彰显创新威力。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在创新驱动中把工业做大做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打造“好品山东、烟台智造”为引领,着眼改造提升食品加工、黄金、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化工五大传统产业,突破发展新材料、海工装备、汽车制造、核电装备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重点技改项目,形成传统产业不断长高、优势产业更强崛起、新兴产业加快变大的产业格局。深入实施“双百千”工程,引导创新要素向优质产业集中,培育壮大“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方阵”,在现有千亿级产业方阵基础上,加快构建千亿级的医药健康产业、千亿级的精细化工产业、千亿级的核电装备产业、千亿级的航空航天产业。到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万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5%。用更大力度繁荣发展服务业,在创新驱动中把服务业做优做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科技型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服务型制造、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领域拓展新天地;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智慧型、高品质转变,在医疗健康、养生养老、旅游休闲、文化体育、商贸流通等领域打造新亮点;推动公共服务业向便利型、高效率提升,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等领域开辟新空间。高起点发展全域旅游,大手笔搞好旅游综合体建设,全链条完善旅游要素,全方位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葡萄酒、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创新驱动中把农业做精做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突破发展“第六产业”,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绿色化发展,塑造种植业、海洋渔业和畜牧业新的竞争优势,在苹果、葡萄酒、海珍品等优势农产品领域,加快建设辐射国内外市场的生产中心、加工中心、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中心,打造中国著名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要以企业创新推动产业转调,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骨干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造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创新企业集群。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激发创新能力、创业活力和创客潜力。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持续推动企业上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主动融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发展潮流,突破发展“四新经济”,做大分享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虚拟现实经济。深入推动电子商务与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品牌。要把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相结合,牢牢抓住项目不放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强力突破项目建设,谋划推进一批牵动全局、影响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靠优质项目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要抓住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机遇,驰而不息抓开放促发展,努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

  坚持以开放兴园区、筑高地。烟台开发区要发挥优势、再攀高峰,继续在招商引资上领跑,在转型发展上领先,在产城融合上领路,在更高层次上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打造烟台新经济的龙头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烟台高新区要聚力创新、跨越发展,以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面向全球聚集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打造创客创意的摇篮、创新创造的高地。烟台保税港区要做活体制、释放红利,抓紧复制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探索创建自由贸易港区,加快建设国际性区域贸易中心。烟台东部新区要彰显特色、领军“蓝色”,聚力大招商、突破大项目,加快建设蓝色经济增长极。中韩(烟台)产业园要高点起步、快速成势。招远开发区、海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其他各个园区,要坚持高端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做强实力、做优质态、做靓形象。

 

全面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协调发展。

  更加积极地统筹城乡发展,让城市与农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主动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打造烟威都市区中率先而为。到2021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6%。要加快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完善“一城居中、两翼齐飞、融合发展”城市框架,着力提升主城区繁荣度,以都市化为方向,深度挖掘内涵,高度提升品质,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以东部各区为主体,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和蓝色经济示范区;以西部各区市为主体,以烟台开发区为引领,全力推进“三港一站”区片上升为省级或国家级战略,打造先进制造业核心区、开放型经济龙头区和产城融合西部新城; 围绕各区融合、一体发展,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统筹推进“水电路气暖”“科教文卫体”建设,加快实施城市连接工程,增强城市竞争力。要强化县域城市骨干作用,高度重视县域、持续突破县域、做大做强县域,依托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城市。要把建设县域城市与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经济强市强区要百尺竿头、率先发展,中间区市要加快崛起、力争上游,基础偏弱的县市要不甘居后、赶超发展,各县市区都要在全国全省大格局中实现位次前移,在新常态下再造县域发展新优势。要完善小城镇节点功能,积极培育重点镇,加快提升中间镇,建设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的特色小镇,推动有实力、有潜力的中心镇建设小城市。要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文明新风向农村辐射。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

  烟台拥有令人向往的秀美山川,我们要倍加珍惜原生态,精心打造新生态,加快建设“生态城市、美丽烟台”。

  做优生态环境,用碧水蓝天装扮美丽烟台。立足于“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打造好长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促进生产空间向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向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向山清水秀发展。着眼于“增”,实施“四大造林工程”,造林、修复退化林50万亩。用心于“护”,全力强化森林防火,改善海洋、湿地、河流等生态系统功能。致力于“减”,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减排,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到2021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农村饮用水水质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让蓝天永驻、空气常新、碧水长流。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5-4-30 18:28 , Processed in 0.032253 second(s), 1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