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末至今,篮球一直是烟台人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为烟台人带来了许许多多快乐和荣耀,“篮球之乡”的美誉一直被烟台所拥有。 1965年烟台专区男女篮球队在山东省甲级联赛上连续第三次双双获得冠军后合影。 图/李玉忠 篮球运动的兴起 据《山东省志·体育志》记载:“山东的篮球运动最早出现于烟台,当时叫‘筐球’。1893年黄县教会办的崇实学院有玩球活动,1895年烟台文书院出现抢球活动”。由此可见,烟台人开了齐鲁篮球运动的先河。上世纪初,烟台的各教会学校就已经有了各自的篮球队,并校与校之间经常相互进行球赛。当时,有烟台英文学馆(后改为实益学馆)篮球队和烟台青年会篮球队最为出名。经常有篮球比赛,各队频繁交锋,引起了社会对篮球的普遍关注,很多的年轻人对篮球抱以浓厚的兴趣,纷纷组织球队参加比赛,由此使得烟台民间篮球运动渐渐兴起和活跃起来。那时,篮球赛是在场地的两端各立一根杆子,杆上装一个没有底的筐,两队人在一定的规则下抢、传、切、运,将球投入筐内,投入多者为胜。 第一场“国际比赛” 1914年,实益学馆聘请了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体育系的贝克为专职体育教员。这个烟台最早的外籍专业篮球教练员一到任就开始选拔队员组织球队,进行训练,先后成立了6个篮球队,并还利用闲暇指导青年会篮球队。实益学馆这支由洋人执教、以中国人组成的篮球队,经过半年的训练,篮球技术逐渐规范,战技术水平提高很快。这年秋天,由烟台人组建的实益学馆篮球队正式挑战旅烟外侨篮球队,进行了一场烟台有史以来的第一场国际篮球比赛。在比赛中,实益学馆队全体队员个个拼命,奋力争先,最终以13比8的比分,大获全胜。 白燕篮球队 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太平洋舰队每到夏季便来烟台避暑,一来便要停泊四个多月,舰队每艘舰艇都有各自的篮球队,他们在烟台山南角下靠近东码头处,建了俱乐部和室内外篮球场,各个舰艇的篮球队经常登岸打球。 1928年,烟台乐群篮球队的张宽五、庄文聪,凌春阳与烟台青年会总干事王振东共同发起,将乐群篮球队与咖咖篮球队合并,组成了烟台白燕篮球队。乐群队的队员来自洋行、海关、电报局的职员和学校教师,咖咖篮球队是青少年学生球队。白燕队先后共23人参加,都是烟台最优秀的篮球选手。其中,李大宸曾代表国家参加过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七届远东运动会(获亚军),并于1928年12月21日至1929年2月28日,随菲律宾华侨林珠光赞助并率领的中国篮球队远征美国和加拿大,以精湛的篮球技艺,被美国和加拿大篮球界誉为“中国李”。1933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山东篮球代表队的主力关保森、美高弟、傅志寰、王明信4人和指导卢宗文也都是白燕队的。 白燕队成立后,每周活动三次,每次约两小时,在位于广仁路的烟台基督教青年会练球。青年会院内有篮球场、网球场、沙坑和单杠、双杠、石制杠铃等,屋内有乒乓球台、台球台、棍棒、哑铃等,是当时烟台体育设备比较齐全的体育活动中心。每到夏天游泳季节,还专门设有淋浴室,为会员和运动员使用。白燕队有时也借用美国海军青年会的室内篮球场进行适应性训练。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活跃在烟台民间的篮球队“白燕队”全体合影 图/李玉忠 篮球在烟台的普及 新中国成立后,篮球作为烟台人最为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引导下,不仅各县修建公共篮球场,各机关、学校、厂矿企业都纷纷建起篮球场,组织开展各类篮球比赛,篮球活动空前活跃,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机关还是工厂、学校,篮球比赛到处可见,玩球、谈球成为大街小巷市民的一项重要业余娱乐生活。上世纪50年代初,仅专署机关就有十几支业余篮球队,当时的烟台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篮球场每年都有六、七百场篮球比赛,可见篮球运动之普及。每逢有篮球比赛,人们早早聚集到篮球场边,里三层,外三层,把篮球场围得个水泄不通,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1956年11月烟台市成立了青少年业余体校,篮球这项最受烟台人喜爱的运动项目成为了体校训练的主要项目,首期就从各中小学选拔了30名14至16岁的男女学生进行系统的篮球训练。这标志着烟台篮球训练从业余、无序、闲散的状态走上了系统、正规、有序的轨道。接着各县也陆续建立业余体校,开展篮球训练,使烟台的青少年篮球竞技水平迅速提高。1960年7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少年篮球分区锦标赛上,烟台代表队男队获得了第五名。 第一支职业化篮球队 1961年,烟台专署组建了集中食宿,半工半训的专区男女篮球队,这是烟台最早职业化篮球队。由于自然灾害,1962年烟台体校撤销,这支专区男女篮球队转入了山东水产学院(烟台水产学校),继续坚持集中食宿、半工半训。在经受自然灾害,工厂停工、学校停课的情况下,专区男女篮球队仍然能够坚持进行训练比赛。 1966年篮球比赛停止,专区男女篮球队也停止了训练,1968年告以解散。解散后,这些队员依然是烟台篮球运动的骨干,他们分布到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为普及篮球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篮球训练体制的逐步完善 萧条了几年的篮球运动,在70年代初很快又再度火热起来,各类篮球比赛广泛开展,烟台城乡篮球运动又成为了人们热宠的娱乐活动,全市的篮球训练竞赛体制逐渐完善。各级各类中小学都开展了业余篮球训练,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篮球比赛制度得以形成,使开展篮球运动的基础更加扎实,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在1973年7月举办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烟台作为东道主组队参加了有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参加的比赛,女篮获得第八名,男获篮得第24四名,成绩喜人。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后,1973年10月烟台体校重新成立,设立了篮球班,成立了青年男女篮球队和少年男女篮球队(青年男女队1981年撤销)。各县市区都陆续恢复或建立的业余体校,也都开展了篮球训练,形成了以篮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县级业余体校和市体校为链条的篮球训练体系,青少年篮球训练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了全省青少年篮球的霸主,一直稳居冠军宝座,参加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也在前三名的位置,在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烟台男篮荣获季军好成绩。 全国篮球甲级联赛 2015—2016赛季CBA联赛青岛双星男篮在烟台体育公园体育馆主场迎战北京队 图/任庆 2015—2016赛季CBA联赛青岛双星男篮在烟台体育公园体育馆主场比赛 图/任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烟台人对篮球运动的热衷也随之从自娱自乐的玩球,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承办起了全国甲级篮球联赛,在享受全国最高水平篮球比赛的酣畅利落、行云流水、奔腾闪跃的视觉冲击和豪情狂放、激越震撼、跌宕起伏的精神愉悦的同时,也用篮球来吸引国人的眼球,加深国人对烟台的认识、对烟台人的认识。从1997年到2004年8年间,烟台承办了济军天马(后为双星济军)、山东金斯顿、山东大本、山东北斗六星等球队的8个赛季的甲A或甲B全国篮球联赛。一个没有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城市,能承办这么多次全国甲级篮球联赛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