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戏灯穿花

2023-1-3 10: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48| 评论: 0

摘要: “戏灯穿花”源自元朝,流传于栖霞市臧家庄镇泊子村一带,是集音乐、舞蹈、民歌、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表演艺术,是胶东乃至山东民间舞蹈的一个瑰宝和“活化石”。“戏灯穿花”极富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 ...
“戏灯穿花”源自元朝,流传于栖霞市臧家庄镇泊子村一带,是集音乐、舞蹈、民歌、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表演艺术,是胶东乃至山东民间舞蹈的一个瑰宝和“活化石”。“戏灯穿花”极富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艺术价值,2013年,栖霞“戏灯穿花”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渊源与流变
“戏灯穿花”产生于元朝,由当地“民间小戏”(也叫“草台戏”)发展而来。据传,它的产生与栖霞滨都里村人丘处机有关。丘处机是道教“全真七子”之一、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全真道第五任掌教宗师,以74岁高龄抵达大雪山劝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于世,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丘处机在家乡修建的传道之所滨都宫,被金章宗赐名“太虚观”,是当时极负盛名的道教从林之一。丘处机去世后,为了纪念他,人们便每年在他生日那天(农历正月十九)于太虚观举办“燕九节”庙会。传说,这一天谁有幸遇见长春真人,就能驱除百病,延年益寿。明《帝京景物略》记载:“相传是日,真人必来,或化冠绅,或化游仕冶女,或化乞丐。故羽士十百,结圜松下,冀幸一遇之。”于是人们便在庙会上敲打着锣鼓,跳起舞蹈,欢迎“丘神仙”的到来。到了夜晚,舞蹈的人便举着内置蜡烛的木花盆为“丘神仙”引路,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戏灯穿花”。
“戏灯穿花”自元朝始,历经明、清的发展,到清末民初时,兴盛于泊子村,并辐射到其周边十多个村庄。直到今天,泊子村的几百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会跳穿花舞的人。村里从领导班子到老艺人,都大力支持和关注着“戏灯穿花”的传承发展。“戏灯穿花”在每年正月初一就开始演出,先是在本村,初二后开始窜乡,一直演到正月十五,有时延续到二月初二。

内容及特征
“戏灯穿花”的表演者一般由24人组成,男女各12人,包括“灯头”一人和数十名身着不同戏装、扮演不同角色的男女“灯花儿”。演出时,在正式表演前后,还有“开台”和“收台”两种形式。“开台”就是在开演前,戏班班主带领已经化妆好的全体演员,手持花灯在台前广场跑“戏灯穿花”,之后将灯悬挂于舞台四周的木柱上或布置在舞台台口前,然后演出正式开始。“收台”就是在演出结束后,戏班班主带领全体演员和乐队队员到当地村庄再跑“戏灯穿花”,并唱“灯歌”以表达对人们的美好祝福。
“戏灯穿花”的表演道具主要是花灯,花灯由花盆、蜡烛、簇花组成。花盆为木条制成,呈上大下小的梯形,以各色彩绘纸裱糊,灯后固定木条,以便手握;蜡烛固定在花盆底部的十字形木架上;簇花由人工扎制而成,主要有迎春花、荷花、牡丹、菊花、百合花、月季花等。
表演过程分唱歌和舞蹈。唱的歌是《十二月对花》,又称“灯歌”。舞蹈要求表演者右手擎花盆在胸前,左手有节奏地横在胸前,随着激越的鼓点分男女排成两列,在笙、二胡等乐器的伴奏下,一男一女成对儿扭着、跳着出现在中间,对唱“灯歌”。对唱的形式是一问一答,一唱一和。每个月都有一种代表性的花儿,回答时也恰切地说出一个与花儿有关的典故或传说。例如,问“正月里是什么花人人所爱?什么人手扯手走下山来?”答“正月里是迎春花人人所爱,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问“二月里是什么花披头先老?什么人背书箱定下乾坤?”答“二月里是老公子花披头先老,孔夫子背书箱定下乾坤。”问“三月里是什么花满园所红?什么人在桃园结拜弟兄?”答“三月里是桃花满园所红,刘关张在桃园结拜弟兄。”……歌词风趣而富有哲理。
“戏灯穿花”的表演步法有严格要求,要做到步幅小而轻,使花盆平稳,花儿颤动,而烛火不灭。舞步和队形变化复杂多样,主要有剪子股、“8”字、四门斗、龙摆尾、双菱花、蛇蜕皮等,花灯随着舞蹈者进出起伏,变化多端,显得分外美观。演出的剧目一般是《打渔杀家》《武家坡》《锯大缸》等,表演者以生动传神的扮相、惟妙惟肖的表演,将戏剧中的各色人物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穿花舞的伴奏主要是锣鼓和乐器,舞蹈时主要由锣鼓打点,指挥着舞蹈的快慢和节奏的急缓,具有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形式多变、风格明快紧凑、气氛感染力强等特点。对唱时,则锣鼓停,二胡、笛子、笙等器乐奏响。

价值与贡献
“戏灯穿花”作为山东省独具一格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其流传至今,仍然保留着古代戏曲的印记,为研究明清时代“民间小戏”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也填补了山东省“民间小戏”中“跑戏灯”的空白。
“戏灯穿花”集合着流行于胶东民间的几乎所有门类的表演艺术,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成就,是研究胶东地区传统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戏剧等艺术发展史的鲜活素材。同时,作为胶东地区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戏灯穿花”体现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寓含着胶东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尤其是《十二月对花》歌词,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使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戏灯穿花”历经数百年沧桑,已深深扎根于栖霞民众之中,成为群众祈求安康、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2013年,“戏灯穿花”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确立了代表性传承人。栖霞市也进一步建立了有利于“戏灯穿花”传承发展的新机制,深入发掘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加强保护,积极推广,扩大社会影响,以更好地传承弘扬这一胶东乃至山东民间舞蹈的瑰宝。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3-29 09:52 , Processed in 0.030909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