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王父子,栖霞郝夫妇”这桩佳话,盛传于郝懿行在经学和训诂学领域名声大振的晚清。“高邮王父子”指的是经学世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栖霞郝夫妇”指的便是郝懿行和王照圆夫妇。 王照圆,字瑞玉,号婉佺。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出生于福山县河北村一个书香门第。王照圆之母林氏是栖霞四大望族之一林家的大家闺秀,知书明理,品性温良。照圆6岁丧父,全靠母亲一手教授《孝经》《内则》《毛诗》等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不仅悟性高,而且触类旁通,博览群书,出口成章,崭露头角。 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王照圆与长他6岁的栖霞才子郝懿行结为伉俪。才女遇才子,其言也不俗。新婚之夜,听悄悄话的人,听到的却是新婚夫妇的吟诗对句、相互唱和。据传是王照圆说:“千里良缘彩线牵,三冬谷旦结团圆。挑灯最喜亲风雅,先说周南第一篇。”郝懿行心领神会,便以《催桩》为题,紧扣周南《关睢》主题,吟出表达恋情的一首诗,这样一来一往,其趣盎然。从此,他们夫妇佳话连篇,美传不断。 新婚不久,郝懿行将所辑先祖郝晋《丸笑斋集》请王照圆校订。王照圆当仁不让,订正了其中的8个字,随后作记曰:“聊无鸾随凤鸣之意,观者其诮余耶。”郝懿行做学问一向认真痴迷,这对王照圆影响颇深,夫妇之间亦师亦友,相得益彰。 王照圆一面打理丈夫的生活,配合他的著述;一面不断读书,搞自己的研究。1788年秋,郝懿行在济南应试中举后,作诗向她报喜,她立即和诗以赠,曰:“小试文场久擅名,矮庐一人倍经营。案头挥笔风添势,夜半构思月助明。花结锦成人易懒,云飞露白马登程。如君折得蟾中桂,自尔高山听鹿鸣。” 丈夫收到妻子的一番鼓励和鞭策,戒骄戒躁,更有了考中进士的信心。王照圆在母亲去世后,写下了“君亲须孝也须忠,女子显扬男子同。气吐九霄光日月,裙钗端的是英雄”。并经常以“平生要做校书女,不负乌衣巷里人”自诫。 王照圆尊母遗命,为东汉女史学家班昭《烈女传注》作补注。历经20余年,她不仅独立完成了《烈女传补注》,还完成了《列仙传校正》《葩经小记》《梦书》《晒书堂闺中文存》等作品,并几经周折与丈夫共同研究考证《诗经》,合写出《诗问》一书。 1799年(嘉庆四年)郝懿行考中进士,司职京城,王照圆随夫至任所,与当时的学者、名流来往,她的谈吐和见解,受到众人的佩服与敬重。她曾为当朝尚书阮元母子题联曰:“齐名积古从公定,室有藏书是母留。”联意启迪了阮元的尽孝之心,遂改居室“续古斋”为“积古斋”。 有一段时间,郝懿行因病暂停了对《尔雅义疏》的著述,照圆在照顾护理丈夫之余,操笔整理,清抄成册,促成了《尔雅义疏》一书的最终杀青。郝懿行坦称在他的著作中,“采照圆说者”甚多,实践了她“裙钗端的是英雄”的誓言。 郝懿行谢世后,王照圆回归故里,闭门不出,埋头整理丈夫的遗书,至89岁寿终。假如没有王照圆20余年的呕心沥血,不辍操劳,就不会有后来由他们的孙子郝联薇陆续付梓的郝、王夫妇全部著作的彰显于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