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由烟台海阳总装出厂的“谷神星一号”海遥二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发射升空,将天启星座25星至28星共4颗卫星顺利送入850km的近地轨道,用于提供低成本化的物联网信息服务,满足航空、海事、林业、地震等军民应用方向的海量数据广域采集需求,促进物联网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中国首个获得国际电信联盟UHF波段卫星通信网络许可证的商业低轨道小卫星通信星座,天启星座为全球覆盖的低轨数据采集卫星星座,可提供全球准实时短数据传输服务。四颗卫星入轨后将利用自身的推进系统完成四星在轨布相,使相邻两星的相位间隔90°,并将四颗卫星的轨道高度抬升至900km。截至目前,国际上已建成具备类似功能的仅为美国的Orbcomm系统。 “‘谷神星一号’海遥二运载火箭属于海射型运载火箭,具有低成本、高可靠、快响应等特点,能够为各类中低轨小卫星提供质优价廉的发射服务。”星河动力公司董事长刘百奇介绍。 从海上运输、发射任务准备再到远距离指挥信号覆盖、实施快速发射控制等,火箭能够顺利发射离不开发射工程船提供的全方位保障。本次任务中,火箭从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出厂,乘坐海阳建造的“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向宇宙进发。 据悉,“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由海阳兴港船舶服务有限公司投资,系国内首条海上航天发射和回收的多功能船,兼具火箭冷热发射能力,可满足当前在役及在研大中型固体火箭、中小型液体运载火箭的发射需求。围绕打造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这一核心,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服务配套正在持续完善,除了发射工程船,海上发射指控中心、“一平一竖”岸基火箭垂直保障厂房都已投入使用,全球首个坐底式火箭海上发射平台也在加快建设。 四年多来,海阳以海上发射母港、火箭总装制造为龙头牵引,逐步吸引固体火箭动力总装、液体火箭动力试车等关联产业集聚发展,逐步打造以海上发射带动产业园区发展、以火箭制造推动全产业链布局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圈。围绕海上发射布局商业航天,海阳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低成本、高附加值、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 在此之前,海阳已成功组织保障海上发射任务10次,累计将57颗卫星送入太空,形成了“机动+半固定”的海上发射新能力。“未来将继续探索一次出海、多次发射等新型商业发射模式,进一步提升发射任务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力争年度保障海上发射任务10次以上,推动海上发射高频化、常态化、系统化。”东方航天港集团董事长高中前表示。 不止于火箭发射和研制,作为商业航天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海阳航天文旅产业也迅速发展。2023年7月,全国领先的沉浸式航天科普馆开馆运营,入馆人数超10万人次;举办火箭近岸海上发射活动3次,累计观礼超10万人。面向未来,依托东方航天港不断丰富的产业链条,科普馆有潜力成为别具一格的“航天科普平台”与“航天文旅商场”。 如今,占地34.19平方公里的航天产业新城雏形初现,已招引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约271亿元。一个集海上发射、星箭研制、配套集成、数据应用、航天文旅于一体的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