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聚焦 查看内容

平生二三事 孝闻传千古

2016-11-16 15:53| 发布者: WANGSZEYEUNG| 查看: 996| 评论: 0|原作者: 李建 尹晓文 张好林

摘要: 2007年,招远市玲珑镇官家河村的村民在劳作时,从田地里意外发现了一块墓碑,上书“表扬纯孝”四个大字,经考古人员研究观摩发现,此碑为一块旌表碑,为清末山东巡抚张曜为孝子官居正所拜提。官居正其人,在官家河村 ...
2007年,招远市玲珑镇官家河村的村民在劳作时,从田地里意外发现了一块墓碑,上书“表扬纯孝”四个大字,经考古人员研究观摩发现,此碑为一块旌表碑,为清末山东巡抚张曜为孝子官居正所拜提。




官居正其人,在官家河村是出了名的孝子,他生于清康熙末期(1700年前后),乾隆中期(1760年前后)去世。其父早年亡故,少时开始便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日子活清贫,但在生活中却不失帮助他人、亲邻友善的品格。

官居正经常在自己家的农活忙完之后,在乡村邻闾间做义务帮工,帮助别人家建新房修旧屋,料理红白喜事,播种收获庄稼。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心里感觉挺好的。”在和别人抬土粪的时候总是自己多担当一些,在收割庄稼的时候也会给别人带上一垅,自己多干一些,而在回家的路上,还要顺便挑上一担庄稼,回家后有点空闲时间,就帮助东家做点担水扫地之类的家务。

官居正的家离村东大河很近,每年夏季村东大河发洪水的时候他总是守候在大河边,随时准备帮助别人渡河,遇见了成年人就帮扶着一起过河,遇见了老人小孩就背负着过河,从不收取报酬,还救起了多名被洪水冲倒的冒险渡河者。当时有专门从事背人过河赚钱的人,对官居正主动帮人渡河的做法很有意见,但官居正却从不在意这些人的说法看法,依旧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帮助人们解除渡河之忧,受到当地民众好评和赞扬。



官居正家里有祖上留下的几亩耕地,日子过得清贫,但他从不占别人的便宜。当捡到东西,就千方百计地找到失主。有一次他捡到一挂耕地用的牛套,一时间没有找到失主,就把牛套挂在就近的树上,一直到等到失主回来,认领回了牛套之后,他才放心的回家去。

他在和邻居交往过程中友好谦让,为人处事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邻里乡间更是因为他对老母亲的孝敬而十分尊敬他。

因为经常在东家帮工,东家看他勤快主动,干活利索,不好意思让他义务帮工,照付工钱给他。初次帮工,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他看到东家为他准备的饭菜却一口没动,东家就问他为什么? 他说:“看到这些好饭好菜,就想到老母亲每天吃糠咽菜,午饭也不知吃了没有?心里老是挂念着她,就没有心思吃饭。”东家为之感动,就给他打点了两份饭,让他带回家去和老母亲一起享用。这件事很快在附近传开,大家便都爱找他帮工,工钱照样付,即使相隔十几里远的雇主,也愿意找他帮工,晚上都会让他带饭回家去和老母亲一起享用。由于能干勤快,比别人干的多干得好,并且对母亲很是孝顺,官居正很快在全乡出了名。     

官居正对母亲的孝顺在今日看来也是十分令人感动的。每当母亲生病时他总是形影不离精心照料,亲自给母亲做饭喂饭。在给母亲喂饭时他都要先尝一尝饭菜的咸淡,每天还要按时给母亲熬药喂药,在给母亲喂药时他也要先尝一尝汤药的凉热。平日照顾母亲更是无微不至,到了冬天怕母亲冻着,总是把炕烧得热乎乎的,到了夏天怕母亲热着,亲自给母亲打扇子,白天到山上拔回驱蚊草,晚上给母亲点上驱蚊绳赶蚊子。母亲也非常高兴地见人就夸奖儿子,如何如何孝敬关心自己,人们也都称赞她有个好儿子。


母亲去世后,居正心里甚是悲痛,思念母亲几天吃不下饭,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就在母坟旁边搭了一个棚子,日夜守护在坟旁,每天清晨必须用筐子背土为母坟加封土。到了热浪袭人的夏季,毒蛇叮咬鼠狼嚎叫,他无所畏惧,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季,寒风刺骨冰雪伤身,他的孝心倍增。在守坟的三年中,无论是暴风骤雨的三伏暑天,还是飘风扬雪的三九寒天,从未间断过一次。

官居正的故事,不仅在官家河村流传,连附近村镇的居民也都知晓。2009年玲珑镇小李家村李洪英(岭南金矿会计)到官家河村的姐姐家里探亲时,也讲述了官居正为人处世孝敬老母的好多故事。

官居正有力气,能吃苦,不怕脏,活计好,很勤快,在全乡里也挺出名,别人帮工找不到雇主,没有活干,他的活计干不了,找他帮工要提前预约,连我村的雇主也叫他来帮工。有一次我村的雇主请了他和另一个帮工的,任务是到山上去砍松材,二人拿着扁担绳子和砍材工具一起向深山老林走去,到了目的地,二人砍了一会儿松材,另一个帮工突然感觉肚子疼痛不已,官居正就让他就地歇着,自己一个人经过一番努力苦干,完成了两个人的砍松材的任务,在回家的时候,他还肩挑着两个人的松材,松材过称后,雇主就夸他俩真能干,高兴地付给了两个人的工钱,那个人一定要把自己的工钱全部给官居正,官居正委婉地说:“你我都不易,我要是拿了你的钱,我心里会不好受的。”谢绝他的好意。



李洪英道:“官居正孝顺母亲挺出名,连那冷家庄子冷道台也称赞他说:官居正家境清贫事母至孝,堪称‘孝德楷模’也”。

“生不能封万户侯,但愿死得一旌表。”旌表作为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自古以来,受到大力推崇。历代义夫、节妇、孝子、贤人等经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据招远县志记载,清朝道光9年进士江光(1793–1833)于1831年–1833年任招远县令期间,无意间批阅了官居正家贫孝母事迹呈文,深受感动,提笔挥毫为其题写下“孝行可风”旌表词,在全县乡村邻闾间大力宣传表彰,号召全县民众学习他的家贫不忘孝母的美德行为。

第一次受旌表之后,官居正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光绪九年(1883年)山东学使张百熙亲自撰拟了官居正的追认和旌表,将折子亲递朝廷,追认官居正为孝子,旌表其事母至孝的美德和品质。张百熙奉旨督办立碑旌表事宜,引用《诗经•大雅•文王之什》中的《下武》诗歌中的经典名句“孝思维则”,采用小篆字体为孝子官居正墓碑题写旌表词等,又发动全县民众为之捐款叁拾仟,聘请能工巧匠加工墓碑铭刻旌表词文。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后,尊照张百熙的安排,于光绪拾年(1884年)叁月初捌日(清明节前夕),现政府官员在官家河村东南官家莹的孝子官居正墓前,主持了立碑旌表仪式。

第三次追立旌表发生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招远历史人物选录》记载:巡抚张曜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为孝子官居正拜题碑文“表扬纯孝”阖邑绅民为之捐款立碑。张曜是晚清时期的一名文武双全的爱国将领,对国有忠心,对父母有孝心,对民有爱心,到处为民做好事。在任职期间看到孝子官居正孝母事迹和颍考叔相似,庐墓三年和他补孝三年的经历相似,因此在张百熙的五年之后,为之题词“表扬纯孝”旌表官居正事母至孝的美德和品质,以此也表达了他孝敬父母之心声。

有关官居正的史料记载,最早见于《招远县志》(道光版)。1845年(道光25年)《招远县志》续修时,将官居正孝母事迹收录入编做了传记,其内容如下:官居正,世业农,孤贫不能娶,事母以孝闻,母卒,庐墓三年,每晨必负土封墓,虽疾风霪雨,苦寒溽署,未尝有间。邑令江公表其闾曰:“孝行可风”。

现代资料中,行文所见多为专家学者对官居正的评价。2010年杨金山先生在《招远明清历史人物》中提到:官居正之孝在封建时代可谓感天动地脍炙人口。道光时,县令江光题句彰表其闾曰“孝行可风”。光绪十年(1884年)山东学政张百熙闻其孝,又报朝廷追旌为孝子,并亲督地方官员为之树碑立传,且亲题碑文曰“孝思维则”。当年三月初八知县姚钊和教谕、训导及全县申耆捐款为之树碑墓前(此碑毁于上世纪“文革”时)。光绪十五年(1889年),山东巡抚张曜在全省倡扬孝风,他推崇官居正之孝行,提笔拜题墓碑曰“表扬纯孝”。此碑“文革”时做了建筑材料,至今尚存。2003年村民们又将碑树于原墓地处,以示永久张扬华夏民族孝文化。至今,村中长者每谈及官居正,犹叹而钦之,敬佩不已。呜呼,以孝事亲,亦百世流芳矣。

同年,招远市政协委员会编委将官居正的传记及其有关资料收录编入《招远历史人物选录》:官居正,康熙末期官家河村(今招远市玲珑镇官家河村)人,是该村官氏最后一代(时,其他官氏已徙)。世代务农,少年失父,贫不能娶妻,事母以孝,靠扛活养母,在外时每餐必思母在家有食否,就近时一定回家与母同吃。母卒,庐墓三年,每晨必以土封墓,不顾疾风淫雨冻寒酷暑,从未间断,以致墓冢极为硕大。其孝在封建时代可谓感天动地。

2015年,薄淇先生著《诗文》评价道:大孝行天下,布衣垂千古!居正其孝,堪比东汉毛义,光耀青史。

在招远市玲珑镇,官居正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邻里坊间口口相传,他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在他的影响下,爱老敬老,已成为官家河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共同认同并且努力践行的道德准则,并且这种“大孝”的精神必将长久流传下去。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5-5 04:12 , Processed in 0.031144 second(s), 1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