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老烟台 查看内容

寻梦百年丹桂街

2017-9-20 08:48| 发布者: WANGSZEYEUNG| 查看: 986| 评论: 0|原作者: 汪道霞

摘要: 芝罘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烟台的中心区和老城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文化、蓝色文化、开埠文化、民俗文化等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共同组成我们的文化基因。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也是这基因链条的一个重要组 ...


芝罘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烟台的中心区和老城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文化、蓝色文化、开埠文化、民俗文化等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共同组成我们的文化基因。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也是这基因链条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最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繁荣的经贸、丰富的物产、富庶的民生和民众孜孜不倦的追求,共同造就了熠熠生辉的烟台美食。

提起传统美食,往往勾起老烟台对丹桂历史的追思回忆。朝阳街是烟台开埠文化的见证,带有浓重的“西洋”色彩,而丹桂街则是烟台本土文化的中心,繁华一时,是老烟台的骄傲。沉蕴在历史记忆中的丹桂街小吃,正是一个可以品尝的烟台之大美的标志性符号。

老丹桂街,宛如一个绚烂繁华的梦影,镌刻在老烟台人对盛年往事的回眸与眷恋中。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今天的丹桂街繁华不再,但文化的基因仍在岁月流转中传承着一缕丰饶别致的芳香。“烟台丹桂小吃”这遗忘太久的记忆,正在唤醒、萌发,也将演绎发展蓬勃壮大,成为促进民生幸福、推进旅游服务、打造城市品牌的崭新亮点。


说起“丹桂街”,许多年轻人可能会想到紧邻芝罘区政府的一条小巷,年纪大点的老人则会忆起天天渔港旁边的丹桂街旧址,位于现胜利路北段以东,西起胜利路,东至原向善街,与原通惠街相通,全长180米,就是天天渔港北面的小胡同。破损的水泥路面,陈旧的楼房,难以想像这里曾是人声鼎沸,繁华兴隆的百年老街,然而这就是老丹桂街的现状。

老丹桂街北面是一排低层小楼房,门面是一些小店,有理发店,有东北餐馆,也有小杂货店,饭馆的炊烟把墙面熏成了焦黑色,道南是天天渔港的大楼。巷子往里走不到50米,就是烟台的老小区。路边新种不久的树苗,还没长到能够给人遮荫的高度。夜幕降临后,这条小巷子由于没有路灯,漆黑一片,人烟稀少,夏日里有一两个烧烤摊,通红的炭火成了这里唯一的亮光。

巷子不宽,只有住在市府小区的市民每天从这里穿过。丹桂街繁华褪尽,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在这里找不到丝毫历史痕迹。然而在老烟台的回忆里,这里仍然是烟台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一代人引以为豪的集体记忆。

丹桂街始建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前后,始称一面子街。1916年街西口德桂茶园改名丹桂戏院,该街道遂更名为丹桂街,1930年修建水泥路面。1983年起,该街由西向东先后被拆除重建,改名午台街。为了纪念百年老丹桂街,在今东方电子集团东侧建成南北走向新丹桂街。

百年丹桂街 图/王诗扬

东到现在的午台街煤场,西至博物馆花坛,南到新世界商场,北至胜利路北端,是当时烟台市最繁华的地段。这里有丹桂戏院(现为胜利剧场),西北不远就是光陆戏院,向南是华安电影院。在这狭小的区域内,有四家小戏园,分别是筱舞台、会友轩(演出柳腔、茂腔等地方戏)、青莲阁(以演评剧、杂耍为主,有时演无声电影),还有进德会的席棚,以演京剧为主,票价便宜。

此外,还有南、北说书场,南、北盂兰会,有落子(即评剧)、驴皮影、卖艺、戏法、相声和山东快书等各种演出。这一带不仅是市区的文艺中心,也是商业闹市,店铺一个挨着一个,行人络绎不绝。这里以丹桂街为中轴,又形成了一条名吃荟萃的饮食街,有饭馆、酒楼、卖吃食的小摊,还有肩挑手提沿街叫卖的小贩,都各献烹调技艺,争相招揽顾客。各种小吃,品类繁多,特色各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丹桂街西首及中段各建有一道辕门,自中辕门以西主要经营最受老烟台民众欢迎的各种著名地方小吃,品种丰富,味道独特。在这里,仅包子就有10余种,有山东包子、福山包子、烟台灌浆包、牟平发面包、油煎包等。胶东特色风味,令人垂涎欲滴,今天恐怕在有名的大饭店,也难吃到如此多品种的胶东包子。

胶东人爱吃面,丹桂街面食种类也是应有尽有,福山拉面、打卤面、炸酱面、三鲜面、清汤面。烟台著名小吃有酥软烤饼、砍边火烧(俗称杠子头)、硬面窝饼、硬面馒头、各式花卷、油饼、酥饼、千层饼、片片、脑饭、鸡丝馄饨等等,成为胶东小吃一条街,盛况与当年济南的芙蓉街不相上下。

丹桂街附近卖吃食的小摊点,约有五六十个,令人眼花缭乱。一把龙头大茶壶,碗里放上两个掰碎的桃酥,或放炒熟的小米面加芝麻,或用油炒面加白糖或红糖,用开水一冲就开始卖茶汤。在午台街东端有个卖牛杂碎的,用个大笸箩箱盛着,堆得像小山似的,两个铜元就可买一包,摊主还贴心地撒上点盐末,有时也卖驴杂碎及碎骨肉。在午台街东端,有一家卖汤锅的小摊点,一口大锅中煮着牛肉、牛下水,顾客随意挑拣,摊主给切碎,放在碗中,撒上葱花,舀上几勺热腾腾的老汤。花五个小铜元,买一个火烧,喝一碗汤,就能吃饱肚子。

守着一片广袤无垠的大海,各种珍贵的海产品,对烟台人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家常菜,海鲜成为烟台饮食文化的一种重要素材。祖辈对海鲜的烹饪手法,流传至今,成为烟台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小的丹桂街,曾经是烟台饮食的一幅壮丽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展现了芝罘人对生活品位的追求。

丹桂街承载了烟台人的美食记忆 图/王诗扬

当时在丹桂戏院附近近一半的摊点都卖熟海鲜。从春天开始卖桃花虾、大对虾、爬虾、鹰眼虾、海红、毛蛤等各种应时海鲜,附带卖零酒。其中以银楼门口“盛月田海味”最出名,其煮的海味火候恰到好处,技术高人一筹,为了掌握好海鲜的火候,不厌其烦,别人煮笔管蛸,总是一锅煮,“盛月田海味”却用筷子,把蛸一个一个地下锅。这样煮出的蛸不掉头,鲜嫩可口。服务更上乘,带壳的海味,老板总是预先给顾客剥开,并把酱油、姜、醋等佐料配齐备好。
在筱舞台辕门外,有个卖海蜇的,摊主是黄县人,个子不高。他的海蜇里加上芝麻盐、香菜、蒜泥、香油、醋等小料,特别是兑的醋不太酸,不太淡,别有风味。深秋隆冬,不少顾客在这里排着长队,为的就是喝碗热乎乎的海蜇。在卖海蜇的西首,是“李家片汤”,片汤的佐料有木耳、鸡蛋丝、蛏子、蛤,还有红娘鱼肉再加上猪肉丁、海米等,用蛤或蛏子的原汤加面片和粉团调制而成,称为三鲜片汤,味道鲜美。

据地方文史专家毛贤君先生讲述,丹桂街上的小吃也有“老字号”店铺,像“黄金龙驴肉”,卤的驴肉嫩、烂、香,是佐酒的上好菜肴,在烟台别无他家,摊主称故乡有锅从明朝开始延续了四百余年的老汤。

新世界商场楼下东端的“刘家焖子”,是烟台传统名吃焖子和凉粉的“鼻祖”,刘家焖子底面烙上黄澄澄的嘎渣儿,上面鲜嫩玉润,佐料十分考究,有上等虾油、蒜泥、芝麻酱等,刘家凉粉更是独树一帜,有手指头顶那么大,后面带个小尾巴,状如蝌蚪。调料十分丰富,有红萝卜丝、黄瓜丝、芝麻盐、麻汁、香油、榨菜末、小虾皮、醋。“周家早点”以卖牛奶、糕点为主,夏天卖冰激凌,盛在高脚杯里,上面嵌着两个从罐头中取出的红艳艳的大樱桃,分外醒目。“梅家糖球”挑选上好的山楂去核,内填豆沙,用竹签穿成串,滚上熬好的冰糖汁,再粘上瓜子仁、花生豆,在山楂上组成各种花色图案,或者在山楂中夹上桔子瓣。糖球外观晶莹鲜艳,味道酸甜爽口,很有特色。在丹桂戏院东侧斜对面有家“谦和涌”,每年四到十月卖粽子,粽子以糯米或大黄米为主料,馅子有豆沙、枣泥、大枣等三种,顾客在店内吃粽子,掌柜还给加几勺糖。其余时间则卖元宵,熟元宵有煮的、炸的,也卖生元宵。夏天还卖自制的汽水及冰激凌,冬天卖糖炒栗子。


在丹桂街中段路南的“天津豆汁房”,不仅卖豆汁、油条,还卖“锅鼻儿”(油炸的方形薄饼)和“糖皮儿”(圆形薄饼抹上糖炸熟),香酥可口。在丹桂街西首路南的“郭家油炸糕”制作工艺独特,用水磨粉碎的大黄米面做原料,再放入豆沙馅、枣泥馅或者玫瑰馅,炸得外焦里嫩,在烟台是独一份。此外,也卖用淡水鱼做成的酥鱼,鱼刺、鱼头都烹制得非常酥软,是佐酒上品。当时丹桂街一带卖炸鱼的摊贩不下十余家,但以“瘸子炸鱼”家的质量最好,谁也竞争不过他。

丹桂街上的包子铺更是应有尽有,在丹桂街筱舞台辕门里的东头有两家包子铺,到烟台送苹果、送花生的农民都愿到这里吃饭。包子肉多、油多、个大,鲜美可口,经济实惠。位于临衢街南首路东的“连合兴包子铺”专卖天津包,包子馅有肉、海米、木耳、大葱,鸡汤灌浆。在丹桂戏院西辕门外往北,路西的“瑞发东包子铺”,包子现蒸现卖,没有留屉的。有猪、牛、羊肉和素馅四种包子。特别是素馅包子,馅中有蔬菜、粉条、豆腐干、玉兰片,十分好吃。
在丹桂戏院东辕门外往南拐角处的“李家火烧铺”生意十分兴隆,他的杠子头火烧最好,外皮酥脆,内瓤松软。他烙的烤饼也是绝活,烤饼割开夹上馓子(一种油炸食物),吃起来别有风味,又很实惠。当时,从烟台乘船到东北的旅客都到此买一串杠子头火烧,用铁丝一穿套在脖子上。再买些咸菜如酱疙瘩头、酱萝卜等,以备途中食用。“‘周家杠子面’馆非常特别,在南盂兰会附近,靠面板的墙上嵌着铁环,把调好的面团放在板上后,用一个大杠子,一端插在铁环里,人执另一端,用力反复压面,直到把面团压成薄片,再切成细面条。”毛贤君说。顾客进店,现压现吃,口味独特,时为烟台有名小吃。

当时,丹桂戏院附近有许多饭馆在烟台虽属二流,但以特色见长,仅回民饭馆就有三家,“一分利”在丹桂街东端路北,所做的羊肉包很出名,也是回民独一家的包子铺。“源香春”在丹桂街东端路南,办回民酒席,也卖早点,比如果子煎饼,以及四股面炸成的小油条,又香又脆。“双合兴”羊肉馆在丹桂街西头,掌柜姓马,制做清真风味点心,味道好,也包办回民酒席。为了用现宰的新鲜羊肉做全羊大席,他还雇人在市郊养着一群羊。

烟台大对虾 图/小草

丹桂戏院附近有几家酒馆也较出名,“文成居”专卖自酿黄酒。往北走,毓秀胡同里有家历史悠久的“三兴居”。他们卖酒全是用特制的锡壶烫好送上,一“单燎”为半斤酒,一锡壶为一斤。还可提前预约、送酒上门。虽地处陋巷,却日夜顾客盈门,真应了“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俗语了。

一些小店也非常有特色,“如意馆”专卖素菜,用面筋、豆腐做素鸡、素鱼、素鸭,用豆芽做汤,还卖炸豆腐。当时仅此一家素菜馆,生意十分兴隆。临衢街北头路东“丰源居”以坛子炖肉、米饭出名,坛子肉是肥肉到口就化,瘦肉到口就酥。“东发园”以面条见长,有温卤面、炸酱面、麻汁面,特别是干炸酱,把海米末、肉末用面酱炒出来,吃到嘴里口口见肉,咸鲜适宜,大开食欲。温卤面的卤也属上乘,一般用加吉鱼汤、加吉鱼肉加上海米、肉丁、鸡蛋,用粉团勾出来,风味独特,令人馋涎欲滴。“儒林春”的面条,面用鸡蛋调和,以紫菜、海米、香椿为面码,味道鲜美,尤其以鸡丝面出名。

光陆戏院北面路东的“马家馆”,经营炒菜、饺子等,自制的五香豆腐干,吃到口里咸中带甜,有一种特殊鲜味,堪称一绝。在厘局街(1933年更名为义聚街)东首的“太和馆”,经营炒面,也卖酒、菜,他家的炒面是用细面条过油,盛出备用,吃时用开水一过再炒。有虾仁炒面、鸡蛋炒面、肉丝炒面,在烟台也是独一无二,很有名气。

烟台人夜宵习俗由来已久,在丹桂街一带,夜宵成为盛宴。“当时丹桂戏院的演出一般要到半夜12点左右才结束,散戏后,观众多要买点夜宵吃,所以周围的饭馆差不多都是凌晨一两点钟关门。”毛贤君说,这一带卖吃食的流动摊贩也很多,从晚上9点开始一直卖到下半夜三四点钟。


小贩用篓子挎着卖“小豆腐包”,冬天怕凉,篓子上还盖着棉被。听说制作工艺有讲究,先把黄豆上水磨磨碎,加上蔬菜、调料煸炒为馅,包成薄皮的烫面包子,顾客愿吃辣,还给抹上辣椒酱,吃起来饶有风味。丹桂街上还有绿豆丸子,把绿豆上水磨磨碎加菜油炸。小贩肩挑一副担子,前端放一个燃着红火的炭炉,上架一口冒着热气的高汤小锅,现卖现煮,连汤盛在碗里,加上香菜末、紫菜屑、胡椒面,滴上几滴香油,清香可口,经济实惠。这种别致的小吃,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豆腐脑比较常见,当时的配料更丰富,用海米、木耳、肉丁、黄花菜、蛤肉或蛏做卤,浇在豆腐脑上。”顾客喜欢吃辣,还给浇点辣椒油。还有一家卖脑饭的摊点,生意特别好,用小米面做成粥,加油炸豆腐干、菠菜、细粉丝、花生仁,味香略咸。当时的八宝粥非常讲究,用糯米煮成粥,内有红枣、栗子、莲子、白果、青梅、玫瑰、青丝、红丝等八种配料,故称八宝粥,香色味俱佳,堪称一绝。

把糯米面和杏仁霜煮成粥即杏仁茶,是美味的夜点。还有用独轮车推着卖切糕的,有糯米糕、黄米糕,分别有豆沙、枣泥、玫瑰三种馅。顾客要买多少就切多少,插上竹棒,粘上白糖,经济实惠,老幼皆宜。丹桂街的小吃虽不能与大乐天、松竹楼等一流饭馆的正宗鲁菜相媲美,却以其品种繁多、风味独特、经济实惠而名扬四方。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5-14 14:33 , Processed in 0.031045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