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老烟台 查看内容

轮船招商局烟台分局

2019-12-25 16: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88| 评论: 0

摘要: 烟台港是近代我国海上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且港湾沿岸滩浅沙平,沙船易于停靠。因此“南船北来,每因北洋风劲浪大,沙洲弯曲,时有搁浅触礁之患,非熟谙北路海线舵手不敢轻进,往往驶至烟台收口,另雇熟悉北洋小船, ...
烟台港是近代我国海上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且港湾沿岸滩浅沙平,沙船易于停靠。因此“南船北来,每因北洋风劲浪大,沙洲弯曲,时有搁浅触礁之患,非熟谙北路海线舵手不敢轻进,往往驶至烟台收口,另雇熟悉北洋小船,将货物分装搭载,拨至天津”。烟台港也因此成了海漕运输线上的重要中转港,且船主们多在此地将随船货物贩卖,港口贸易随之兴起。
1861年8月22日,根据不平等的中英《天津条约》,烟台港对外开放。同时开放的还有天津港和牛庄(营口)港,这是中国北方最早对外开放的三个港口。
烟台港是在西方列强的胁迫下对外开放的,因而它必定要被迫为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便利。在烟台港开放的最初几年里,外籍船舶陡然增多,其总吨位也连年增长,这一方面反映了港口贸易的情况,沙船沿海贸易遭到重创;另一方面则说明,烟台港的航运自开港伊始,便为外国航运商所垄断。

烟台港是近代我国海上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  (资料片)

烟台港开放后的短短5年里,港口航运主要为英、德、美三国船只所控制。其中,以英国势力为最大,德国次之,美国居第三。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全力攫取中国沿海航运权进行经济侵略的必然结果。在这一时期,烟台港口航运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不少华商租用外籍船舶从事沿海贸易。华商租用的外籍船在进出烟台港船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一方面是因为外国船吨位大、速度快,可相对降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则与实行子口税制度有密切联系。子口税制施行后,“乃洋商入内地,执半税之运照,边樯满载,卡闸悉予放行。而华商候关卡之稽查,倒箧翻箱,负累不堪言状”。华商为了获利,乃依附于享有特权的洋商,“每每串通洋人互相蒙蔽,有代华商领半税单而取费者,有代洋商用洋船装运洋药各货者,有代用护照包送无运照之土货者。涛张为幻,流弊滋多,洋税厘金交受其困,而华商之守分者不能获利,多依附洋人而变为奸商”。
外商船运势力对北方航运的垄断,使传统的沙船贸易遭受重创,以至逐渐凋零衰败,大批船民因此而流离失所。山东大豆向来是都从牛庄、登州两处口岸用北上漕船运往上海,转销东南各省,被称作“豆石运输”,是中国传统的沿海大宗转运贸易。1862年,外商轮船开始插手我国的豆石转口贸易。中国沙船商们联名禀告,请求清政府禁止外商承运烟台、牛庄豆石,上海一埠的豆石运输专归华商承办。这一建议得到通商大臣李鸿章的赞同,但遭到英国公使的无理反对。清政府在英国的压力之下,对外“许开豆禁”。中国沙船所承担的大宗豆石贸易被外商夺走,进出烟台、牛庄的外国商船数量随之激增。到达烟台的外国船只,1862年为348艘、10745吨,1866年则猛增加到493艘、173830吨。在这些外国船只中,有不少是专为运载大豆而来的。大量外籍商船涌进烟台、牛庄抢运豆货,中国沙船承运豆石货运量锐减,因“无力转运”而“停泊在(上海)港”的船只“不计其数”。
这种情况导致中国传统的沙船贸易大受摧残,大批沙船无货可运,停港停航,生计断绝;而外籍轮船、帆船则频繁往返于各港之间,获利优厚。
面对外国航运势力的肆意扩张和中国沙船业遭遇的困境,1872年12月26日,清廷批准李鸿章奏折,设立轮船招商局。招商局总部设在上海,同时在烟台、天津、牛庄等地设立分局。烟台分局成立之后,以北洋航线为主要航线,打破了由外国航运势力垄断港口航权的局面,并使中国航运势力逐步站稳中国航运市场。

烟台港是海漕运输线上的重要中转港,且船主们多在此地将随船货物贩卖,港口贸易随之兴起。(资料片)

烟台港是中国沿海南北大通道(同江至三亚)的重要枢纽和贯通日韩至欧洲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  图/小草

1872年11月,招商局开局之前已购置大英轮船公司的“伊敦”号,并派船从事运输活动。1873年初又购置“福星”、“永清”两条轮船。1873年,招商局的“伊敦”号首航烟台。这是烟台港自开放十余年来驶抵的第一艘华籍轮船。这一年,招商局的轮船抵烟台港30艘次,总吨位17858吨,占港口全年进出口总吨位数的4.8%。1876年,招商局轮船增至12艘,其航运吨位是1873年的10倍。1877年,招商局以商价收买了美国旗昌洋行的18艘轮船,航运艘次和吨位再次翻番,其中船舶吨位占烟台港中外轮船总吨位的61%。其后几年,随着招商局船舶的增多,其航运量逐渐扩大。但这仅仅是同外籍轮船相比,如果加上外籍帆船,招商局在烟台港的航运势力仅占1/4。这些帆船多为三四百吨,航海性能良好,其作用是不能忽略的。1877年,烟台港总运量中,“英国商船占了46%,中国轮船占25%,德国商船占19%,其余10%为其他国家所占”。
招商局的启航,虽不能在本国港口占据竞争优势,但由于打破了烟台港口航运中外国航商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客观上起到维护民族权益的作用,因而得到爱国华商的一致拥护。业界普遍认为,“轮船招商一局,实为中国振兴商务之权舆”。
从外商手中挽回部分利权,是招商局创办的根本动机之一,招商局因此决心同外国航运业一争雌雄。
针对外国航运势力的打压,招商局迅速采取对策进行反制。最先出台的反制对策是自设保险公司。1873年7月制定的《轮船招商局章程》指出“栈房轮船均宜保险”,规定栈房由招商局向保险行保火险,轮船则俟三年之后另筹保险公款以便自行保险。同时还作出具体筹划,在保险基金扩大之后,“不但可保自船,即他船亦可兼保”。1875年,招商局决定招集股份,设立保险招商局。创办保险招商局是中国人自办船舶保险的初步尝试,受到华商的热烈欢迎。1876年7月,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船舶保险公司——仁和保险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反制对策之二,是并购旗昌轮船公司产业,增加招商局轮船运力。1877年3月,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举行换旗过户。该公司7艘海轮、9艘江轮及各种趸船、驳船、码头、栈房等全部财产作价白银222万两,购归局有。这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也是招商局同西方入侵势力抗衡中取得的巨大胜利。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增强了轮船运输能力,增添了地势优越铁轮船码头,增强了同外商竞争的实力。
官督商办的招商局独自与各国航运势力展开激烈竞争,虽然还难于在竞争中稳操胜券,但“规模日见恢弘”。中国新式航运业在竞争中并没有被挤垮,反而更加显示出勃勃向上的生机;同时促进了烟台经济贸易的发展,也促使烟台港的码头及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在烟台航运史上留下一抹重彩。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5-4-30 15:36 , Processed in 0.051439 second(s), 1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