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烟台累计完成城建重点项目 507 个、投资超 1200 亿元。 图 / 杨建民 “十三五”时期,烟台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村振兴快速推进、宜居水平持续提高—— 507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 五年来,烟台累计完成城建重点项目507个、投资超1200亿元。滨海西路及夹河桥、胜利南路南延、塔山南路等主干道相继完工通车,建成29条红线外配套道路、打通13条断头路;其中,胜利南路南延隧道成为全省最长的市政隧道,夹河桥工程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和住建部“市政公用科技示范工程”。在不断完善交通路网及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拉开城市新一轮发展框架,启动芝罘仙境、海上世界、幸福新城、金山湾区、八角湾中央创新区、高铁新区、夹河新城、牟平新城、空港新区等9大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其中,芝罘仙境项目进展顺利,南山嘉园安置房已完成19栋住宅楼竣工验收工作,预计2021年3月份交房;峰山怡景安置房已完成27栋住宅楼二次结构施工,预计2021年12月份交房;所城里39家非遗、文创、餐饮等商户签订入驻意向书,朝阳街主街和所城里十字大街计划2021年春节前开街运营。 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42% 截至2019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42%,较2015年增长超5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57万余户,并实施“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监督”的“五有”后续管护长效机制;累计完成2658户农村建档立卡和即时帮扶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全力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累计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建设约8.1万户。同时,全面加强特色镇村建设,先后创建2个国家级、16个省级特色小(城)镇,创建数量全省第1;16个建制镇入选全国千强镇、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累计获批22个省级美丽村居建设试点。 两大产业稳中有升,建设经济持续壮大 “十三五”期间,烟台市房地产业、建筑业两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经济不断壮大,全市预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96亿元,同比“十二五”时期增长12.6%,年均增长2.5%;预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94亿元,同比“十二五”时期增长34.9%,年均增长6.9%。 房地产业方面,严格落实各项调控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筑业方面,新增一级企业73家,特、一级企业达到140家;新增二级企业283家、达到569家,二级以上企业占比达到52.32%;宁波万华MDI扩建工程、烟台万华PO/AE一体化项目丙烯酸及酯工程荣获鲁班奖,创建国家优质工程奖11项,省泰山杯工程奖61项,市优质工程奖281项。 烟台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这五年,烟台着力办好“住”这件民生实事,切实做到让广大群众既要“住得上”,又要“住得好”,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2016-2019年,全市改造老旧小区469个、210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26.5万户。2020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203个、86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0万户,改造规模占全省1/5、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128个小区、5万余户,完成投资约15亿元。 过去五年,烟台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10.8万套,完成投资319.59亿元,基本完成全市现有棚户区改造。 “十三五”期间,累计筹集租赁型保障房3118套,发放租赁补贴60211户,发放租赁补贴金额19788万元。其中,2016-2019年,租赁补贴总户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2020年,实施租赁补贴保障“提标扩面”,受益家庭6200余户,月增发补贴约41万元;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群体首次纳入租赁补贴政策覆盖范围。 同时,在全省率先实行物业项目星级评定,600余个项目参与星级创建,137个项目获评“三星级”以上称号。大力实施“红心物业”党建领航工程,在全省率先发布《烟台市红心物业建设规范》地方标准,成立市级物业行业党委,13个区市建立物业行业党组织,58家物业企业建立基层党组织。 绿色建筑能力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烟台累计新开工装配式建筑600余万平方米,获得山东省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120余个、约15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1个、13.2万平方米。 烟台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全省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重点推广地区,蓬莱区获批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8家企业获评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2个项目获评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43个项目获批省级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烟台北航科技园28号楼顺利通过了德国能源署和住建部专家的综合验收,气密性检测结果在全国首批9个中德合作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中排名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