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纷繁嘈杂的人世间,我们生活在一片喧嚣之中,浮躁的心灵时刻不得安宁。在每天繁琐的工作之余,我喜欢在茫茫夜色中走走,去寻找片刻的休憩,让心灵得到短暂的宁静。我也曾用稚拙的笔写下心中的希冀,那是在《原野上的少年》中梦与现实的茫茫原野上不停奔跑追寻理想家园的少年,那是在《原野上一棵静默的树》中那棵目睹了生命大起大落的孤独的老槐树…… 在知天命之年,我找到了我心中的故园——作家张炜先生用他的艺术之笔为我们营造的一方心灵的家园。小说《橘颂》所营造的美好、空灵的生活场景,让我的心灵得到无限安慰。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一只乖巧懂事的叫橘颂的猫、一座充满神秘的石屋、一处只有两户人家的大山,还有静谧的夜晚、夜空里的星河……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理想中的充满诗意的生活场景,没有尘世的喧嚣和浮躁,只有宁静而恬淡的生活,时光像溪水一样静静地流淌着。 老文公与橘颂相依为命,他们每天的生活从早餐后的品茶开始。老文公背着橘猫在山中游走,在简单而朴素的晚餐后,他点上油灯,在石屋中为橘颂讲述着关于“冰娃”的故事。大多的时间,老文公和橘颂是透过窗户,望着窗外大山深处的茫茫夜色,还有夜空中辽阔的星河和石屋对面那个隐隐闪现透出黄色光晕的窗户。那个窗户里面住着善良的李转莲,她为老文公的生活提供了帮助和便利。 《橘颂》中多次写到山村的夜晚,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山中夜色图。曾几何时,为了寻找心灵的安详,我也曾一次次走进茫茫夜色。漆黑如墨的夜、月光如水的夜、春雨潇潇的夜、雪花飘舞的夜……夜色是大自然为人类安排的一种最隐秘、最美好的环境,夜色更是老文公和橘颂最惬意的生活场景。 “山地春夜,寒气很重,月亮在山洼上方,星星稀疏。一只鸟鸣叫着,飞过河岸。静夜,鸟鸣传得很远。” 这是《橘颂》中关于夜晚的一段描写,简洁的叙述,将山村春夜描绘得空灵高远。在这样的夜晚,心中放飞希望和梦想,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在无数个春雨潇潇的夜晚,我点上一支蜡烛,在桌前捧读一本自己心仪已久的好书,一边倾听窗外屋檐美妙的滴水声,一边品读着书中优美的文字,偶有一阵雨水被风吹来,扫过窗棂发出唰地一声声响,不禁让我的心为之一振。 《橘颂》中的小山村只有两户人家,李转莲和老棘拐,而且都是单身的老年人。他们之所以不愿像其他人搬离小山村去往城市生活,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里的生活,喜欢大山里的风景。用老棘拐的话说,就是这里的水很甜。李转莲的两任丈夫都离开了她,这是他们的不幸,因为他们再也喝不到这里的水了。朴素的话语和思维,却蕴含着无限的生活哲理。 老文公的到来,让小山村又多了一个人。热心肠的李转莲主动帮助老文公购置生活用品,从一块肉、一条鱼、一块豆腐到一瓶醋,都想得周到细致,账目用画图的形式记得一清二楚;她邀请老文公去她家吃荠菜水饺,老文公作为回报去帮她摘香椿卖,结果累坏了腰;老棘拐主动带老文公参观山中神秘的石屋,给他讲述古老的故事;当老文公不慎摔倒受伤后,李转莲和老棘拐轮流照顾他,老棘拐还两次用自配的药酒治好了老文公的伤痛;还有橘颂,这只乖巧可爱的橘猫,这个老文公生活中最重要的伙伴,它结识了新伙伴黄鼬,玩得开心快乐,后来黄鼬失踪,橘颂整天闷闷不乐。所有这一切,都呈现了一幅恬淡、自由、温馨的生活场景,展示了人类心灵最美好的一面。这是当下多么难能可贵、和谐温馨的生活场景啊。 小山村的石屋可以理解为一座人类精神的家园,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石屋是老文公的曾祖父建造的。用老棘拐的讲述就是:你老爷爷建造了石屋,你爷爷种树,你父亲修铁路。可以说老文公一家为营造这座精神的家园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老文公的回忆,还让我们知道年轻时的老文公也为社会做出过贡献,为此还受过重伤,至今还留下了后遗症。老年独居山村的时候,他还在为了实现自己终生的梦想继续努力着:他整理日积月累的资料,研究莱夷文化,想出版一本学术性的书……看似悠闲恬淡的生活,也蕴含着他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孜孜以求的精神追求。 小山村里三个人的生活是充满诗意的。老文公看到李转莲挂在墙上的胖娃娃抱大鱼年画感到很有意思,李转莲告诉他这画是自己画的,寓意“年年有余”。李转莲看到老文公书写的屈原《橘颂》中的诗句,看着字很好、很喜欢。老文公答应为李转莲写一幅字,李转莲计划为老文公画一幅橘树的画。在小说结尾处,在老文公举行的晚宴之夜,李转莲拿出来画好的橘树,这些都展现了普通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对诗意生活的无限向往。 在读完《橘颂》的那个夜晚,夜已经很深了,但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为小说所营造的那个美妙意境,为小山村的诗意生活,更为寻找到我理想中那方心灵的家园。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参加了老文公精心准备的晚宴,小说中的晚宴由三个人变成了四个人和橘颂。在烛光摇曳的石屋中,墙上挂着的那幅李转莲画的橘树,在烛光中闪闪发亮,枝叶摇动,金色的果实盈满枝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