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小学三、四年级设有常识课,1978年之后先后改为自然常识课和自然课,以后又改革延伸为科学课。记得五十多年前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常识课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位八十岁的老爷爷,只过了六个生日,为什么?”全班同学只有我举手回答:“因为老爷爷是闰月出生的。”老师听后很惊讶,问我是咋知道的,我低下头小声回答:“因为我是闰六月出生的,今年十岁了,还没过一个农历生日。”回答完了,憋得满脸通红。十岁了还没过一个生日,一时间成为同学们的笑柄。 闰月,是我国历法调整的一种方式,主要用于解决阴历与阳历之间的时间差异,一般每2至3年置闰一次。通过增设闰月,使农历年份与四季变化保持同步。闰六月是农历中较为罕见的闰月现象,出现频率较低,从1960年至今一共出现过四次,即1960年、1979年、1987年、2017年,今年又是闰六月年。 闰六月年份,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气象现象。民间有很多顺口溜,体现了气象规律和先农的智慧,如“三年两头闰,难得闰六月”、“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闰六月,收成厚,玉米棒子能打斗”、“双春闰六月,伏天蒸桑拿”,等等。今年的三伏天与闰六月重叠,延长了夏季时长。 我出生于1960年农历闰六月六日,俗称阴历后六月六。从农历的角度讲,六十六岁的我迄今只过了三个生日,今年是第四个生日。自嘲难怪我智商不高,原来是停留在娃娃的水平上。再一想,如果现在只有四、五岁,那该有多幸福。胶东地区民间一般习惯过农历生日,我是没办法,不是闰六月的年份只能过阳历生日。 老家的农历六月六,通常被说成是“兔儿爷”的生日,俗称“兔子生日”。“六月六,吃兔子肉”,这句谚语流传很久很广,也因此把这一天变成了农家一个节日。刘甲凡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六月六为啥要吃肉包子,还要蒸面兔》,详细介绍了家乡牟平一带六月六的习俗。六十年代父母在乡镇工作,自我出生起,姥姥就常住我们家,帮助带孩子料理家务。每年六月六这天,姥姥一大早就开始忙活,用刚收获的新小麦磨成的面粉,蒸一锅发面大包子和一锅大馒头。包子一般是芸豆馅的,有时会加上土豆丁和地瓜粉条,外加一丁点猪肉。包子很大,饭量小的一个吃不了。馒头是发面的,不同于春节时的大饽饽,一般揉成圆形或长方形,有时也用模具卡成面鱼或莲子状,但必须做一个兔子状的馒头放在锅中间。面兔子镶上两粒红小豆当眼睛,安上用面捏成的耳朵和尾巴,用剪刀在面部下方剪出三瓣嘴,再用刀在身体部位切出四只脚,活灵活现。馒头蒸好掀锅后,姥姥会先从面兔子身上揪下一大块,让我先吃。姥姥是小脚妇女,一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她记不住我阳历生日是哪天,但六月六这个日子她不会忘记。名义上是借着节日改善生活,实际上是在默默地在给我过生日。这美好的景象,已成为永久的记忆。每思念至此,我都会双目润湿。 实际上,我是很喜欢六月六这个日子的,六六大顺,多吉祥,管他是前六月还是后六月。学生时代,忌于六月六是兔子生日的民间传说,我很少向同学们提及自己的生日。初一时,班里从外地转学来一位马同学,与我同桌。闲聊得知我俩都是60年出生,谈及生日时,他自报是六月初五,我自报是六月初七,直到过了好长时间才得知俩人生日都是六月六,他是前六月,我是后六月。同窗同桌同年同月同日生,世界上竟有这样的巧事,只是实际生日时间相差一个月,他是哥,我是弟。兄弟俩友好相处几十年,每到六月六这天都会相互祝生日快乐,如今都成了白发老头。我还有两位朋友是农历六月六的生日,一位61年出生,另一位是70后,六月六这天,都会发短信现在变成微信贺岁,我还把刘甲凡先生的文章推荐给他们,有几年我们几位还偶尔在六月六这天小聚,可谓是“兔子聚会”。 1979年闰六月,迎来了我出生后的第一个农历生日,且这一年阳历和农历的日期与我出生时的1960年完全契合。二十岁的大青年过人生的第一个生日,听起来好笑,但我却非常兴奋,特意请假从县城跑回家,姥姥和母亲除了像往年一样蒸包子做馒头外,还特意给我做了一碗长寿面。 父母在乡镇工作时,房东是位热心的老大姨,自我两岁时就住在她家,可以说她是看着我从小长到大直至参加工作娶媳妇,我弟弟妹妹们也是在她家那四间小房子里长大的。几十年来,我们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家长辈,她也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今年已经九十岁高龄的老阿姨,对我这个六月六的生日记得牢牢的,特意打电话嘱咐在市里当教授的小女儿,别忘了给你大宁哥买蛋糕,他和兔子一天生日。在阿姨的眼里,我始终是长不大的顽童。一句玩笑和嘱托,承载着父辈的友情,饱含着长辈的关爱。 今年又逢闰六月,我正好66岁,可以过第四个农历的生日了,闰六月六日66岁,数字是蛮好听的,只是人生不会一切都顺。与我出生时的1960年相比,阳历和阴历只差一天。 六月六日之前的周日,弟弟妹妹们相聚,自己动手做了一桌丰盛的生日宴,摆上蛋糕,点上蜡烛,为我庆祝66岁生日。父母在世时,每逢二老的生日,我们兄弟姊妹都会凑在一起,组织一次庆寿宴。父母去世后,我们家也再没组织过生日宴会。胶东人对66岁生日很重视,我在兄弟姊妹四人中排行老大,也是第一个过66岁生日的。难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难舍兄妹的手足之情。合上双掌,默默祈祷,愿全家幸福安康。 在我老家,有一句俗语说“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意思是当父母到了66岁时,女儿要割上一刀肉来孝敬。没有女儿的,可以是儿媳、侄女或家族晚辈中的女亲属来准备。旧时这一刀肉非常讲究,它需要是一整块的,且正好是六斤或八斤,六意味着顺利,八意味着财源滚滚。一刀肉,寓意着女儿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和祝愿父母在未来的日子里福䘵双全。我和爱人今年都要过66岁生日,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已经打算好了,在我俩生日时,她会给我们每人一个惊喜。一大早,女儿就给我发了个666元的大红包,既寓意着给我割上了一刀肉祝寿,又祝愿着一切六六大顺。 一碗长寿面,又长了一岁。 下一个闰六月的年份是2036年,再往后是2055年、2074年、2093年…… 岁月,在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