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书香烟台 查看内容

漫游所城里

2025-9-1 14: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 评论: 0

摘要: 漫步烟台所城里老街,穿行在古老的建筑群中,仿佛一脚踏入了时光隧道。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古风犹存的建筑群宛如一幅泼墨山水,将岁月的静谧清幽晕染在每一道砖瓦纹路里。老街全长约400米,沿街建筑以汉唐风格为底 ...
漫步烟台所城里老街,穿行在古老的建筑群中,仿佛一脚踏入了时光隧道。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古风犹存的建筑群宛如一幅泼墨山水,将岁月的静谧清幽晕染在每一道砖瓦纹路里。
老街全长约400米,沿街建筑以汉唐风格为底韵,青砖黛瓦不仅是历史文明的见证,更藏着烟台人的精神密码,青灰色调自带的低调稳重,恰是烟台人实在厚道的性情写照,而“平步青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永葆青春”的吉祥寓意,更让每一砖每一瓦都浸透着生活的热望。
追溯根脉,所城里的故事始于600多年前的明朝。1398年,为抵御倭寇侵扰,朝廷在此修建奇山千户所,白日举火、夜间燃烟的预警机制,让“烟台”之名由此诞生。这座曾驻军设防的“城中城”设四门,东谓保德门,西称宣化门,南为福禄门,北叫朝崇门。城门之上设城楼,专作瞭望指挥。城门及城墙底部均用青石砌筑,上部用大青砖砌筑。城墙高7.33米,厚6.67米。城门之间均衡设“铺”、“铺”呈圆弧状,突出城墙外,可以三面御敌,形成四楼十六铺的防御格局。
时光流转,军事要塞渐成市井聚落。旧时这里聚居着烟台的显贵人家,随处可见的拴马桩便是明证。这些曾拴系车马的石桩,后来转变成了象征符号,被称为“望桩”“样桩”“看桩”,高度也越来越高,有的能高达2米以上。柱体上精雕瑞兽纹样,既彰显家族财力,又寄托护佑愿景。
修葺一新的刘子琇故居,圆拱形的窗户,朱红的漆色窗棂十分抢眼,窗台的錾斧花纹微微泛红,据说是大块的石岛红花岗岩用剁斧錾子手工凿出来的,而这种手艺现在基本失传。刘子琇,名麟瑞,烟台市奇山所人,曾在江苏等地为官,后在广东开设水泥厂。回溯百年前,一个烟台人辗转大半个中国为官从商,最后落叶归根,那些故事的传奇性多半胜过眼前的人来人往。
如今的所城里,是历史与当下的奇妙交织。17 个非遗工坊散落街巷:烟台剪纸的镂空光影、螳螂拳的刚劲招式、八仙葫芦的彩绘神韵、烟台绒绣的细腻针脚……不同门类、多姿多彩的非遗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市井烟火从未散去。饭馆里,鲜活的爬虾现点现捞,香气四溢的海肠捞饭、多汁嫩滑的鲅鱼水饺、爽口嫩滑的海参老虎菜……道道香气逼人,浓郁的味道令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蓬莱小面的卤汤里,海蛎子、扇贝、蛤蜊与虾仁正煮得滚烫,一口入喉,满是山海的馈赠。烟台苹果汁的清甜、莱阳梨汁的甘冽、胶东大饽饽的麦香,配上张裕葡萄酒的醇厚,构成舌尖上的胶东。走累了,在小院里点一壶胶东茶,看阳光透过黛瓦缝隙落在茶盏上,时光都慢了下来。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是城市的根脉。当12条古街小巷的古朴与南大街的繁华隔墙相望,当文创潮玩与拴马石古井共处一院,这座烟台最早的发祥地,已成为胶东一个文化符号,一种印记,一个旅游新标签,一张旅游新名片,散发着独特的诱人魅力。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5-9-14 01:59 , Processed in 0.033073 second(s), 1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