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大飘山脚下小山村烽火连天,敌寇凶凶而来,狼狈逃窜;忠厚勤劳的山里人,誓死守着这片革命热土,守护美丽的家园。大半个世纪匆匆逝去,山没变,人情依旧;革命的精神火种还照耀着小山村的天空…… 龙口市庵夼村是抗战时期胶东地区贡献卓著的革命老区,有着悠久的红色文化底蕴,不仅被称为"山水风光赛江南",又被称为"革命圣地小延安"。从抗战初期到1942年,胶东第二行政公署秘密驻扎在庵夼村指挥胶东地区的抗日斗争。据记载,从上世纪1939年腊月到抗战胜利,村子先后遭受日伪军53次血腥扫荡,除军民团结,奋力抗敌外,村里还有56人先后参军参战,其中有8人牺牲。目前,行署办公室、行署法院、北海银行等10处办公遗址、20多个掩藏北海钱币和军火军粮的山洞已经得到保护并向游人开放。 日本侵华,抗日救国部队赶到大飘山山势险要,怪石嶙峋,涧深岩洞多,泉水潺潺,坡上水果、野果、野菜遍地,宜躲藏,能持久,特别是山谷中的庵夼村,家家会打铁,户户有党员,人人心向党,个人能抗战。在战火纷飞的紧急时刻,上级果断地把根据地战略要地"二行署"总部设在这个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不足百户的小山村。在日伪军连续扫荡的艰苦岁月里,在面临村毁人亡的残酷斗争形势下,党群军民空前团结,浴血抗敌的决心没有变,藏在山洞里的八路军军粮等抗日物资没有丢,英勇的村民在大飘山下写下一段鲜为人知而又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庵夼人爱党爱国的政治信仰没有改变,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传统美德没有改变,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纯朴民风没有改变。 永不倒的消息树 消息树和岗哨遗址,位于村南南坡半山腰高处。始建于抗战时期,原址有一岗哨小屋,从门窗、屋顶可望见四面八方,小屋旁边放一棵高大的树,名叫消息树,岗哨上观察到敌情,有日伪军向村子方向移动,立即放到消息树,发出有敌情的信号,村中的部队一边做好战斗准备,一边组织群众转移,敌人即使进了村子,也找不到人和粮食物资,只好空手而回。在战争年代,村南的岗哨和消息树起到保护群众,开展游击战的巨大作用。
摧不垮的防线 敌人来了,战士和群众转移上山。山上设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南坡,设有掩体,有重兵把守。第二道防线设在大飘山前,也有重兵守护,可进攻可后撤。有时,八路军为了诱敌深入,节省子弹,会自动放弃第一道防线,退居第二道防线,依靠有利的地形伏击敌人。这两道抗日战争山区作战防线,目前已按原貌修复,让青少年、党团员、干部群众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百年英雄花 村里王恒常房外有一棵近百年的绣球花,据村中老人讲:抗战时期,日伪军进村大扫荡,二行署、警卫连带领群众撤退到山里,日伪军进村见到村中无人,就点火烧了二行署办公室,连胡同内这棵绣球花也不放过,他们在花上浇汽油,点上火。这些匪徒见到美丽的花朵葬身火海,还拍手大笑,个个感到内心胜利,真是无耻!第二年春天,这棵被日寇火烧的绣球花又萌发了新芽,并长出比以前还多还壮的枝叶,开出了又大又香的绣球花。干部和群众都说:"这棵百年绣球花是英雄花,她像笑看庵夼的革命群众,抗日杀敌,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有朝一日赶跑日本帝国主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