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烟台有座许麟庐艺术馆

2016-11-25 10:10| 发布者: WANGSZEYEUNG| 查看: 1481| 评论: 0|原作者: 董艺

摘要: 许麟庐是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书画鉴赏家。早年曾师从著名画家溥心畬,是齐白石老人的嫡传弟子。许麟庐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大家风采。他师从齐白石先生,牢记恩师"学 ...

许麟庐是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书画鉴赏家。早年曾师从著名画家溥心畬,是齐白石老人的嫡传弟子。许麟庐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大家风采。他师从齐白石先生,牢记恩师"学我者生,似我者亡"的教诲,又博学明代徐渭,清代石涛、赵之谦、吴昌硕、朱聋,以及"扬州八家"的神韵技法,广学兼纳,巧妙地"破门而入,破门而出"。

师古人"六法""四格""五等"之旨要,融当代画法之精华。其大写意作品,构图夸张而准确,运笔激烈而隽永,题跋挥洒而文采飞扬,形成"气势雄浑潇洒,构图简约精当,用彩鲜亮雅韵,兼蓄严谨激扬"的独特风采。其作品被国内外众多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图书馆收藏,并多次作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和领导人。在烟台博物馆专门有一座《许麟庐艺术馆》。

晚期作品《芙蓉菊雀图》

许麟庐,又名德麟,1916年10月19日生于山东烟台蓬莱,自幼秉承家学,酷爱习书作画。1934年在天津商业学校毕业,23岁与著名画师溥心畲先生结为忘年交,经溥先生数年指点,才情尽露。1945年拜齐白石为师,伴随左右13年得其真谛。许麟庐德艺双馨,在书画界享有盛誉。他深悟"人生与艺术",主张"先做人再作画",提倡"人品至上",曾说"人无浩气,画气亦然"。生活中,他豪爽慷慨,助人为乐。在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里,他曾救济过国内许多当时生活艰难而后来成为著名画家的同道,有"画界柴进"之美誉。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大爱之心行善积德。只要是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他必定尽心竭力,义不容辞。他掖励人才,善于助人的义举,在京城留下许多佳话。烟台也有多位书画家曾有幸得到他的教诲和扶持。

许麟庐生于蓬莱,长于津沽,游于京华。多年来,他始终满含对家乡的无尽思恋与眷念,一直想为家乡有所贡献。为家乡捐赠书画作品并在家乡建馆,是许麟庐多年的夙愿。在他的许多书画杰作中,题记常作"渤海许郎"、"渤海许生"、"渤海麟庐"。早在20年前的1995年秋,许麟庐先生与夫人王龄文女士回到故乡蓬莱,就曾提出要捐赠作品建馆,以此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情意,足见他桑梓乡情,殷殷悠长!

中期作品《煮茶图》

遗憾的是,在2011年"许麟庐艺术馆"落成之时,先生突然仙逝,未能实现他回家乡烟台剪彩开馆的允诺与愿望。

许麟庐仙逝后,为完成老先生生前的意愿,其四子许化迟于2012年和2015年前后三次向烟台市博物馆无偿捐赠了许麟庐先生的书画作品、文房用具、铜像以及图书影音资料等206件/套,用于筹建许麟庐艺术馆。  其中既有难得一见的许麟庐的书法作品,又有他生平擅长绘画的花果鸟兽的花鸟题材作品,还有部分山水和民间玩具类的题材作品。其作品的创作年代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至2011年,较完整地反映了许麟庐先生几十年艺术生涯的发展轨迹和累累硕果,彰显了他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这三次捐赠是自1958年市博物馆建馆以来,接收当代书画艺术大师个人作品最为全面系统的捐赠。2015年10月29日,《许麟庐艺术馆》在烟台市博物馆举行了开馆仪式。


许麟庐绘画作品根据他的创作风格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时期。

早期风格:许麟庐早年师从齐白石大师,又博学明代徐渭,清代石涛、八大山人以及"扬州八怪"等人的神韵技法,广学兼纳,巧妙地"破门而入,破门而出"。接受捐赠的绘画作品中有少量的早期作品,如《葫芦图》中葫芦的造型生动传神,藤蔓线条缠绵、运用书法的笔法写出,叶子用墨饱和温润且纯厚,带有明显的齐白石绘画风格。而《石头八哥图》图中巨石危立,一只八哥站在石头尖上,显得摇摇欲坠,兰草的形态也随着这种不安定的气氛摇摆,八哥的造型采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整个画面构图疏朗空灵,这些都是八大山人作画的典型手法。

前坐者齐白石先生 后排左起:许麟庐先生,李苦禅先生

中期风格:许麟庐先生从60岁以后不断创造着艺术奇迹,自身寻求突破,找到一条与齐白石先生不同画风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一直延续至他80岁左右,是许麟庐绘画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其作品笔力遒劲奔放,酣畅淋漓,神形兼备。无论大幅小品、花鸟鱼虫,貌似随意挥就,却又不失法度,处处见浓淡兼施之精,干湿互济之妙,疏密穿插之巧,令人赞叹。《煮茶图》是一幅最能体现许麟庐先生这一时期风格的作品之一,是他的代表作。画面展现的是农家厨房的一角,生活气息浓郁。画面下方的芋头用笔干净利落,墨色较干且厚重;画面上方的火炉墨色温润且淡,火炉上方的茶壶用笔干涩劲爽,两处形成了干湿浓淡的强烈对比;画面中间的扇子线条简洁明快,将上下两个孤立且对比强烈的两个主体巧妙地衔接起来,使整个画面构图富有艺术创造性。此幅作品是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一个集中体现,可谓"窥一斑而见全豹"。

早期作品《葫芦图》

晚期风格:许麟庐先生80岁之后在不断摸索研究下,原本"奔放"的画面逐渐变得"含蓄"起来,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一时期的画风朝着童心、童趣的方向发展,给人以返璞归真的感觉。接受捐赠的绘画作品中也有大量的这一时期的作品,《芙蓉菊雀图》为许麟庐先生91岁高龄时创作的,具有他晚年典型的风格。画面下部的菊花娇艳欲滴,叶子翠色欲流,用笔稚拙,颜色搭配显得天真浪漫、充满稚趣;上部的芙蓉花颜色淡雅,叶子墨色柔和,用笔饱满含蓄,与下部的菊花形成了浓烈的色彩对比而又和谐统一;画面左下方的两只麻雀活跃了气氛,使画面生机盎然。纵观整幅画作,闲雅含蓄且富有童趣。
(本文图片由烟台市博物馆提供)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5-4-30 15:51 , Processed in 0.035352 second(s), 1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