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老烟台 查看内容

百年蝶变“炸里脊”

2020-7-7 16:44| 发布者: duoduo| 查看: 734| 评论: 0|原作者: 文、图/郝祖涛

摘要: 2019年“鲁菜之都·食美烟台”专家论坛发布的烟台十大特色菜肴,“炸里脊”位列其中。与以往专业书籍表述不同的是,“炸里脊”的前缀加有“老黄县”三个字,全称为“老黄县炸里脊”。“老”,意味着年久,彰显的是历 ...

2019年“鲁菜之都·食美烟台”专家论坛发布的烟台十大特色菜肴,“炸里脊”位列其中。与以往专业书籍表述不同的是,“炸里脊”的前缀加有“老黄县”三个字,全称为“老黄县炸里脊”。“老”,意味着年久,彰显的是历史;“黄县”,代表的是地域,带有“专属”指向的意味。
“炸里脊”属于胶东鲁菜的传统佳肴,在半岛的烟台、威海、青岛等地,此菜以其经济实惠、特色鲜明、老少咸宜的特点,成为民间频频露脸的待客美食。这款菜肴与胶东顶级名菜葱烧海参、煎㸆大虾、油爆海螺、清蒸加吉鱼、海鲜全家福之类相比,似乎知名度不高,充其量就是一道家常风味,但细究一番,还是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

传统“炸里脊”,源自“酥肉”法
旧时胶东民间准备正月的吃食,重头戏之一是大年三十炸制酥肉。这是春节期间备餐飨客的主材,掺和其它菜蔬烹制后,用以款待走亲的客人。
所谓“酥肉”,说白了就是“炸肉”。是将猪肉切片后,用精盐、酱油、味精调调味,蘸匀用面粉、鸡蛋调和的面糊,放热油中炸熟。面糊在牟平、芝罘、福山、乳山等地,民间又叫面芡。炸好的肉刚出锅时,是既香又嫩,嚼到肥肉还满口流油,妙不可言。尤其是外裹的那层糊衣,经油炸后,像是用“油酥面”加工而成的点心,一咬就掉渣渣,酥脆香口,故有“酥肉”之称。
居家初始制作的“酥肉”,肉片改刀的形片、大小、厚薄,面糊调和的用料和稀稠浓度,并没有固定标准。在那个有荤菜就满足的年代,也不大讲究猪肉的选料部位和肥瘦状况。尽管如此,“酥肉”还是以其独特的风味,通过食客的口口相传,被引入市肆餐馆。出于卖相效果,厨师将“酥肉”加以改良规范,最终被市场消费者认可,成为餐企的常行菜肴。

一肴三做工,特色各不同
多数人似乎只知晓由“酥肉”演变而成的“炸里脊”,殊不知这只是个统称,细分则有酥炸里脊、干炸里脊、软炸里脊三个品种,从做工到风味可谓各有千秋。
酥炸里脊,是最常见的一款制式,通常所说的“炸里脊”即指此。因成品外层酥脆,故称酥炸里脊。一般采用猪的通脊肉,切成厚约0.3厘米的长方大片,加调料腌渍喂口。改刀的肉片要完整,厚薄均匀。再用面粉、水淀粉加鸡蛋黄调成面糊(酒店后来也用发酵糊),倒入肉片拌匀。调制的面糊要稀厚合适,以能挂住肉片为宜。然后散放在五六成热油中炸嫩熟捞出,待锅内油温升至八成热时,再倒入冲炸一下即好。菜肴色呈金黄,口感外酥内嫩。
干炸里脊,这是一款外表不裹面糊,而是选择纯肉直接炸制的菜肴。由于干炸里脊的色泽、质感类似风干的大枣,故又有“枣肉”的雅称。制作此菜基本选择条状里脊肉,切成长约3.5厘米的滚刀块,倒入酱油抓匀上浆,令其充分入味,然后散放入六七成热油中炸嫩熟捞出,至锅内油温九成热时复倒入冲炸上色即好。成品呈枣红色,焦酥干香,很有嚼头,是旧时富裕家庭孩童期盼向小伙伴炫耀的零食。
软炸里脊,是采用滑炸技法制作的一款菜肴。主料多用通脊肉,先片成厚约0.5厘米的大片,厚薄要一致,然后剞上均匀的多十字花刀,再切成长约4厘米、宽约2.5厘米的菱形片,加酱油、味精、鸡蛋清和水淀粉抓匀上浆,散放入四五成热油中滑至嫩熟捞出,至锅内油温达到约六成热时复倒入迅速触炸一下即可。此法炸制的里脊,色泽深红,滑软鲜嫩,尤适合老年人和孩童食用。
这三种菜肴的共同点是,均采用猪的通脊或里脊肉为主料,一般需要两遍油炸,就餐时配带椒盐蘸食。不同点是,在刀工处理、原料成型、糊浆选择、成品特点诸方面,各自体现了酥炸、干炸、软炸的风味特色。

传承百多年,域外有声誉
猪肉是古代人们的主要祭祀用品和食用肉类,加工方法随着烹饪术的丰富而逐步增加。民国《莱阳县志》在“衣食住行”章节中就讲,民间节庆、喜庆、婚庆用餐“肴以海味、猪肉为多”。
清代中期以前,胶东各县每年都要由官方主办“乡饮”活动,也就是庆祝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活动。人们采办酒食,杀猪宰羊,少不得以猪肉为原料,或炸或炒或炖或煮,制作各类佳肴款待乡贤。不仅如此,有记载的明清年间,胶东的莱州、登州、黄县、招远等州府、县衙驻地,还设有官办的餐宿机构“宴宾馆”,专门用于接待各级公差人员,而厨役供餐猪肉菜品的烹制手段,也不外乎炸、炒、炖、煮等法,其中的炸肉之法,应是现代版“炸里脊”的雏形。
“炸里脊”由乡间步入市肆,由幕后亮相台前,食客经历了从认知、接受到赏识的过程,知名度也是逐步扩大的。清末民初福山鲁菜名店吉升馆,其常行菜品就有“干炸里脊”。而作为民国年间烟台街上的著名餐馆,大罗天饭庄当灶厨师擅长的烹制手段就有“炸”法,酥炸里脊、软炸里脊、香炸八块、香酥小鸡等,都是响当当的招牌菜,颇受社会各界名流显贵的青睐。其中“软炸里脊”菜肴一度跨海传入大连,成为当地流传至今的名菜。 
据原籍福山北于家村的大连餐饮名师于政礼介绍,100多年前,名厨吴语祥(福山古现人)在烟台大罗天饭庄学徒期间,掌握的胶东鲁菜中就有“软炸里脊”。后来吴语祥事厨于大连会英楼饭庄,1922年末出任大连泰华楼当灶厨师。当年该酒楼名震大连的两个菜肴,一是钟老四(福山钟家庄村人)的“红烧海参”,另一款就是吴语祥的“软炸里脊”。上世纪50年代,大连餐饮业组织名菜评选,“软炸里脊”被公认是最好的菜品之一。
胶东鲁菜文化“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例有很多,“软炸里脊”就是其中之一,这是胶东籍厨师传播的功劳。    

念活生意经,创新赢先机
自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相当长的时间内,胶东城镇餐馆和基层饭店供应的所谓“炸里脊”,其实就是猪肉不分档的“炸肉”。这类曾占据酒店主导位置的“炸里脊”,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餐饮业生猛海鲜、奇珍异品、饕餮大餐导向的影响和冲击,而逐渐远离食客视线。前些年面对遏制公款吃喝、抵制高档消费的政策转机,餐企业主审时度势,努力贴近大众食客,挖掘推出了很多接地气的家常菜点,这其中就包括有较高知名度的“老黄县炸里脊”。
“老黄县炸里脊”是将猪肉切成长条块,用各种调料淹制后,挂匀地瓜淀粉糊,经六七成热油浸炸、冲炸而成。菜品以色泽暗红,咸鲜略甜,外香里嫩见长。面市之后,依靠醇厚的口感,新颖的色形,实惠的容量和传统的印记,迅速传遍胶东城乡市场,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
客观地讲,“老黄县炸里脊”并非黄县一地独有,在黄县、蓬莱、栖霞相邻近的广大区域,民间至今盛行用瘦肉、肥肉制作“红炸”“白炸”菜肴的习惯,年代颇为久远。现今包装推出的这款菜肴,是传统技法的继承发展,有许多的创新点。比如,菜肴虽然冠名“炸里脊”,但选用的猪肉是嫩度仅次于里脊(通脊)的前槽肉;刀工成型改传统的厚片状为长条块,观感新颖;主料喂口由单调的酱油、精盐、味精增加到葱姜水、精盐、味精、白糖、五香粉、味极鲜等,复合口感浓郁;外裹的糊衣采用纯粹的地瓜淀粉,体现了厚重的农家风格。
从胶东传统的“炸里脊”到“老黄县炸里脊”,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而是集技术、工艺、理念、品牌于一体的综合性提升。这是黄县人悠久经商传统智慧的体现,也是念活生意经的必由之路。由是可见,餐饮业只有不断的创新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这或许就是“老黄县炸里脊”带给我们的启迪。

酥炸里脊,是最常见的一款制式,通常所说的“炸里脊”即指此。

上一篇:海神娘娘庙下一篇:春虾四吃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4-29 11:43 , Processed in 0.030792 second(s), 1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