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烟台故事 查看内容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2021-1-6 10: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60| 评论: 0

摘要: 王懿荣纪念馆。 图 / 烟福宣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烟台福山人王懿荣以甲骨文的发现者、著名的金石学家、伟大的爱国者而为世人所知。王懿荣投井殉国后,清政府赠其“文敏”谥号,是以后人皆尊称其为“王文敏公 ...

王懿荣纪念馆。 图 / 烟福宣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烟台福山人王懿荣以甲骨文的发现者、著名的金石学家、伟大的爱国者而为世人所知。
王懿荣投井殉国后,清政府赠其“文敏”谥号,是以后人皆尊称其为“王文敏公”。时人为王懿荣临危受命、杀身成仁的忠烈气节所感慨,而众多笔记杂记中有关他的轶闻韵事,则为今人了解这位历史名人提供了别样的视角。

上疏清查孔府地
曲阜孔氏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最为长久、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家族。自汉而后,儒学独尊,孔子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尊崇。宋至和二年(1055),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被授为衍圣公。从此以后,“衍圣公”这一封号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先后延续800多年。
清同治二年(1863),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祥珂承袭了衍圣公爵位。孔祥珂幼年多病,不善管理,导致“家用不康,折毁墙屋,遭罹火灾,书籍图录,散亡殆尽”,孔家迅速走向下坡路。孔祥珂去世后,五岁的儿子孔令贻接任衍圣公。当时的孔府,有地亩将近万顷,其规制与帝王家相当。这些土地都由佃户耕种,以供孔府使用。由于管理混乱,大量土地被大户把持,“任意出纳,锢弊日深”。原本做惯了手脚的佃户,更是有恃无恐百般低报田产,“隐没自肥”。孔令贻年长后,力图改变孔府佃户尾大不掉的局面,但几次努力,都没有结果。
王懿荣在光绪二十年(1894)后,曾先后三次任国子监祭酒,其学问与人品受各方仰慕。孔令贻知道王懿荣注重教化,于是在光绪十五年(1889),专程进京拜访并请求王懿荣为自己出谋划策。
不久,王懿荣奏上《训饬衍圣公向学并饬整理衍圣公府地产疏》,云:“(孔府)田产租粮,经管侵吞,朦混多弊,积重难返,非官为清理,不足以顶出入”,建议由官方出面清理孔府田地,确定章程,责任管理,防止隐占私卖。
很快,光绪帝下旨山东巡抚,拣选官员前往曲阜会同地方官详加确查。经查,共计三百余顷土地被私吞瞒报。就这样,在王懿荣努力之下,孔府的田地获得了有效的清理。

清流干将号“东怪”
经过太平天国、第二鸦片战争的磨难,清政府休养生息、振兴民族工业,日趋衰落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史称这段时期为“同光中兴”。
在这时期,有识之士畅所欲言,以李鸿藻、张之洞、潘祖荫等为代表的“清流党”遂应运而生。当时朝廷内外的南方官员讥笑“清流党”为“青牛党”,并给“清流党”各要员起了对应牛身上的各部位的绰号。如牛头是掌门人,当仁不让属李鸿藻;牛角是斗士,分别是张之洞、张佩纶;王懿荣因学识渊博,功底最为扎实,被喻为“牛腹”。这些清流党名噪一时,成为影响晚清政坛的重要力量。
此外,王懿荣还有“东怪”的美誉。《清稗类钞》记载,王懿荣因性格耿介,幽默诙谐,为人不拘一格,有时高兴了,“动辄玩世,使酒骂座”,“同官均侧目”,是以有“东怪”的称号。

好古成瘾韵事多
王懿荣从小就喜爱旧版书、古铜器和碑刻字画,每天公事完毕,总要到琉璃厂淘宝。即便在那时,收藏精品文玩同样是需要下大本钱的活儿。单靠王懿荣的薪水,既要买古物,又要养活一家老小,难免捉襟见肘。
幸运的是,王懿荣得到了妻子黄兰的鼎力支持。每当王懿荣碰到好东西回来告诉妻子时,黄兰总说:“明珠白璧,异日有力时,皆可立致之。惟此种古物,往往如昙花一现,撒手便去,移时不可复得。后纵有奇遇,然未必即此也。”积极鼓动王懿荣购买收藏。
因为买古物,王家有时一贫如洗。为了得到心爱的古物,他们经常典当衣服首饰,当了赎,赎了当,当铺几乎成了他家的橱柜。
王懿荣的妻子黄兰还擅长拓印。凡是王懿荣买来的青铜器、古钱、古印章、铜镜、古剑、秦砖汉瓦等,她都亲自拓印,务必达到纸白如玉,墨光如漆,无丝毫墨点沁入字口。拓印完后,她在拓片上或盖上小印,题上器物名,或拓一佛像印,盖印时她先祈祷:“心心相印,此便作亿万化身”,然后再盖上小印:“王懿荣妇黄氏一心供养”。
自古以来,收藏古物,收藏者的眼力至关重要。即使王懿荣这样的收藏、鉴赏大家,也偶有失手的时候。
宗室盛伯熙和王懿荣是好友,也喜好收藏。两人每每收藏到精良古物,总是拿来一起赏鉴。有一次,盛伯熙购买了一幅著名书画家戴文节的画作,越看越喜欢,就邀请王懿荣过来欣赏。王懿荣捧着画作,也觉得实在太美,只顾得一个劲地表示祝贺。过了很久,有明眼人在鉴赏这一藏品时,仔细审视落款,才发现题写的时间有问题,这幅作品原来是赝品。王懿荣、盛伯熙听后,对视良久,感慨不已。
有一次,王懿荣与同好古物的两江总督端方、盛伯熙等一起饮酒。饮至酣处,端方见王懿荣满口不离古物,就嘲笑说:“君讲古,勿蹈翁氏覆辙。”身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常熟人翁同龢,同样嗜古如命。“戊戌变法”失败后,对维新派翁同龢余恨未消的慈禧太后下懿旨训饬翁同龢不好好传授光绪皇帝以经史,反而以古物文玩让光绪帝玩物丧志。端方嘲笑王懿荣,意思是提醒王懿荣,当朝太后不喜欢迷好古物的人,要注意克制。
王懿荣听罢,哈哈大笑,说:“翁相国身为朝廷宰辅,人家有国家大事要负责。我不过是个南书房侍从,任务就是陪着皇帝论论经史、谈谈诗文。古物文玩,也是我的职责啊,我还怕皇上不好古呢!”盛伯熙听了哈哈大笑。

嵇康遗风成雅谈
王懿荣早年受业于名师周梦白,“为文皆翔实典雅,坚重密栗,专家或有不逮”,在学术上有相当的造诣。王懿荣擅书法,工行、楷书,曾云:“作一字须含十二意”。慈禧太后非常欣赏王懿荣的书法,“尚方贴络所需,其章幅稍大者,孝钦后必降口敕曰:‘令王懿荣书’”。在他考入进士之前,年纪轻轻即负博雅盛名,深得当时学界的器重与推许。光绪六年(1880),王懿荣荣升进士后,京师名流和那些进京赶考的读书人,都以能见其一面为荣。
当时,社交场中已有名片,称为“名刺”、“帖子”。王懿荣在答拜客人时,常用三种不同的名片——对那些只能做八股文章的读书人,他用楷书写名片;对那些稍通古今,但学问不甚了了者,用隶书写名片;而对那些专精汉学、旁通金石的学问大家,则用小篆书写名片。当时黟县有位汪仲伊,跟王懿荣同一年考中进士。有一次拜访王懿荣后,朋友就问他王懿荣给的什么名片,汪仲伊大笑说:“给的隶书名片。这估计还是看在我们是同年的份上!”
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曾按客人的俗雅不同,分别待以青眼、白眼。王懿荣“三种名片”的做法,有嵇康之遗风,一时在京都传为雅谈。
上一篇:浪漫酒庄下一篇:童年的港湾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5-2 18:22 , Processed in 0.030083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