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老烟台 查看内容

招远巧饼

2023-9-25 10: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41| 评论: 0

摘要: 炎炎夏日,在满树知了的纵情歌唱中,七夕节到了。七夕节起源于汉代,又称“乞巧节”“七巧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对恋爱中的青年人来说,这是中国的情人节;对农村孩子而言,那是一个可以光着屁股满街跑的季节 ...
炎炎夏日,在满树知了的纵情歌唱中,七夕节到了。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又称“乞巧节”“七巧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对恋爱中的青年人来说,这是中国的情人节;对农村孩子而言,那是一个可以光着屁股满街跑的季节,是一个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美食的节日。这种美食就是“巧饼”(也称“巧果”)。
史料记载,七夕节有诸多习俗,但流传至今,只有吃巧饼的习俗还在流传。我想其中主要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七夕之日,心灵手巧的农家姑娘想展示自己的手艺;二是新麦上市,忙碌了大半年的农家大嫂总要想法犒劳全家老小,巧饼当然是不错的选择。本来,七夕的巧饼是为全家准备的美食,但这个习俗到后来似乎成了专为孩子准备的美食,大人们倒像是沾了孩子们的光。孩子的快乐是简单的,美食的诱惑难以抵御,得到美食,即得到快乐。所以,孩子们是巧饼最积极的拥戴者和享用者。
七夕节的准确日期是农历七月初七,但在我的家乡招远,妈妈们早在初六就会将巧饼穿成串儿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有句俗话:“招远大嫂性子急,错把初六当初七。”据我所知,“错把初六当初七”的不只是招远大嫂,莱州大嫂也是如此。据说这个习俗的更改源于明朝末年的一次兵变。明朝末年,登莱巡抚谢琏、莱州知府朱万年在莱州保卫战中壮烈牺牲。他们牺牲的日子就是七月初六。为纪念他们,莱州人将七夕提前了一天。招远北乡的一些习俗与莱州相近,这种“初六当初七”的事自然不足为奇。笔者还有一种想法:也许是妈妈们为了让孩子早日分享节日的快乐,也未可知。
巧饼的主要原料是刚刚收获的新麦,而且是头份面,大约相当于现代人所说的精粉,白生生的面粉透着新麦的清香。早些年,那些花花绿绿的袋装酵母粉还未问世,农家妇女发面全靠上次发面留下来的老面,俗称“面引子”(相当于现代的酵母)。做巧饼发的面不同于做馒头、包包子的面,要硬一些,揉面的时间更长一些,这样的面更筋道,麦香味更浓。
招远巧饼,最具代表性的是以辛庄为代表的北乡巧饼,那里的妇女们心灵手巧,巧饼花样多、色彩艳,特精致。
巧饼并非用手工一个个做出来的,那样效率太低,而是用一种专用模具——巧饼模子磕出来的。巧饼的式样多寡完全取决于模子。面揉好后,搓成长条,揪成一个个小剂子,然后将剂子摁进模子,摁紧、摁实,然后反转过来,将模子在面板上轻轻磕几下,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的巧饼就落在了面板上。巧饼的形状大致可分为植物类和动物类,完全取材于生活。有吉祥动物类,如小金鱼、小燕子、小老虎、小知了等;有植物类,如寿桃、树叶、花朵等,足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花果枝叶无不栩栩如生,小动物个个憨态可掬,令人爱不释手。
从模子里磕出来的巧饼是生的,要食用,还需做熟。让巧饼由生变熟,可烤、可烙、可炸。在锅上烙,需小火慢烙,这样才不致煳焦,一旦火急,极易烤煳,黑乎乎的,既不好看,也影响口感。还有一种方法是油炸。招远巧饼最为出彩的是北乡的油炸巧饼,红、黄、绿,青、蓝、紫,层层叠叠,色彩丰富,鲜艳夺目。但如此艳丽的色彩绝非来自工业色素,红色、黄色来自植物的花朵,黑色来自玉米秸上长出的黑色乌米,总之,全部来自纯天然无污染的植物。那时,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还未苏醒,做巧饼纯粹是为了自家品尝和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想法朴素,原料和手段也都朴素而自然。
烙好或炸好的巧饼,一部分放在盘里供家人享用,另一部分给孩子们的,则需要用红线穿成一串,顶端再拴上一根筷子或小木棍,方便孩子们携带。七夕之际,正是一种叫作海棠果(招远人称之为“花红果”)成熟的季节,白生生的巧饼每隔几个再穿上一个花红果,既好吃,又好看。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在顶端或末端系上象征吉祥的红布条,按现代人的欣赏标准,那简直就是工艺品了。
这些被穿成串儿的巧饼,成为孩子们相互炫耀的资本。他们举着手中的巧饼串儿,满大街地欢呼着、雀跃着、奔跑着,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尽管美食就在手中,但孩子们还是舍不得吃,有时馋虫上来了,实在忍不住,就轻轻地咬一小口。晚上睡觉,这串巧饼都要放在枕头底下才能入睡。
啊,儿时的巧饼,温馨的记忆。
上一篇:食鱼曲下一篇:福山大面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4-30 05:03 , Processed in 0.031519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