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情满万家·派出所好民警"评选活动揭晓,32岁的烟台市公安局芝罘分局民警李津锐被评为全国50名基层派出所好民警之一,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民警。社区十年风雨路,李津锐用实际行动证明,基层有广阔的天地,社区警务大有可为。 社区十年,他把细节默化真爱 做为一名刑侦专业毕业的80后民警,参加工作后,他被分配到社区民警岗位工作。短暂的彷徨后,李津锐很快认准了角色定位。10年来,他牢牢扎根在基层社区这块肥沃的土壤,吸收养分,茁壮成长,让青春在社区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成为社区群众眼中口中亲切的“小李警官”。他说,只要将“爱民”二字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就会在社区这个大舞台上“立”得住、“吃”得开、“干”得好、有作为。“爱岗、用情、安民”,就是李津锐对社区警务工作概括。“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社区警务工作的繁杂。 李津锐获奖 如果说派出所是承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最基础、最前沿、综合性的战斗实体,那么社区民警就是实现派出所职能的“细胞”。社区警务,说白了就是为社区群众服务,想不想扑下身子干,自己知道,群众也能看得出来;你尽到了多少心,群众就会给你多少理解与支持。不在于你身在何处,关键是如何行动。所以,当群众有急事、难事时,他客串专车司机;当群众有解不开的心结、迈不过去的坎儿时,他化身心理医生,点燃群众生活的希望;当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他变身调解员,让纠纷“熄火”、让群众心服气顺;日常工作中,他当好安全员,把平安送到群众身边。 社区十年,他把小事带有温度 选择一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人生。 李津锐在当年考入山东警察学院刑侦专业时,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警察生涯的第一个10年竟是在处理社区居民的大事小情中倏忽而过了。 2007年,22岁的李津锐迈出大学校门就跨进了警营。青涩的年龄、满怀的壮志,期待着投身警队大展拳脚。不曾想,他的第一个工作岗位竟然在兴隆街社区,他成了芝罘分局兴隆街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 社区民警是啥?往大处说,社区民警处在社会管理的最前沿,是派出所开展治安管理和群众工作的主要力量。通俗点讲,社区民警就是“片警”,不像刑警那样会经常与犯罪分子短兵相接,整天面对的是社区居民间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 在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李津锐忐忑地接过了上一任管片民警留给他的“看家宝”:一张手绘的辖区地图,一份手写的辖区人口名单,开始自己学着"管片儿"了。 他没想到,进社区的第一天就迎来了当头一棒。要熟悉社区情况,首先要走访住户。“不就是多动嘴、勤动腿吗,有什么难的?这可比侦查办案简单多了。”进社区走访时遇到的第一件事儿,就让他明白了这种想法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李津锐赶上的是邻里纠纷。因楼道里排放油烟的问题,两家人吵得不可开交,李津锐调解半天,双方都不满意,他还落了一身埋怨。忙而不得其法的李津锐这才渐渐明白:要说好话,让群众听进去你的话,真不是简单的事! 李津锐带领巡逻 当天回到所里,李津锐就想,怎样的交流才是居民更能接受的,怎样的谈话才是居民能听进心里去的?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得交心。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这个“管片儿”的社区民警经常出现在居民们面前,甚至有点儿“厚脸皮”地一次次登临个别对民警怀有成见的居民家门口,李津锐上门拜访、巷口谈心、走街串巷,正儿八经地和社区居民们交起了朋友。 从刚敲开门时有些群众对他的冷嘲热讽,到现在社区居民见他时笑眯眯称呼一声“小李警官来啦”,这样的变化是李津锐用努力付出换来的,其中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促成这种转变的,不只是李津锐会说话,更得益于他的会办事、办实事。李津锐工作伊始就经常进行一个人的角色互换,将自己放在辖区居民的位置去想问题、看事情。他在工作日志上写过这样的话:“要缩短与群众的距离感,尽快融入到社区居民中间,不光要耐心,更要做出大家能看到的实事。”他将为群众悉心办事、贴心帮忙的作风坚持了下来。 李津锐有一辆红色电动车,这辆车现在已经成了兴隆街社区的独特风景,大家经常可以在车后座上看见街坊老人们的身影。在大家心里,有了急事儿找小李,肯定管用。李津锐就这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真正融进社区去“管事儿”。说百姓的话,做亲民的事儿,通过自己的工作力所能及地为辖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用真心换来了大家的真情。 社区十年,他身心承接地气 向阳街道兴隆街社区位于芝罘区中心,总面积仅有0.3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144户,是一个全开放的老旧社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拆迁改造工地多,治安情况复杂,管理难度较大。虽然安防、技防水平远低于封闭式小区,兴隆街社区却有着两届走到哪儿都叫得响的称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李津锐参加送法进校园活动 这样的成绩自然不是凭空而来的。社区警务作为打造平安社区的重要一环,李津锐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笈,那就是动脑筋不断创新社会治理。 今年3月3日,在社区的大庙广场上,李津锐代表兴隆街派出所,与居委会一起举办了一次春季趣味运动会暨安全防范宣传活动。街坊邻居参加了多种运动项目的比拼,仔细参观了现场展示的各种新型物防产品,现场氛围热烈活泼。 在活动策划当初,李津锐就与居委会的大姐们说:“单纯围绕安全防范进行说教,效果一般,若在活动现场增加一些互动元素,大伙儿肯定更容易看进心里去。”于是,李津锐没有止步于活动现场发放安全防范知识宣传单,而是主动联系了烟台某科技公司,将公司的专业人员带到了活动现场,将对老旧小区的安防起重要作用的防盗窗栓、指纹锁、密码锁等产品实物摆放出来,由公司工作人员现场讲解。 李津锐还用心设计了一些与社区治安现状有关的安防问题,与活动现场居民进行有奖问答。“小李警官真是特别贴心,举办的宣传会我们也愿意去、愿意听,他说的话我们都能听进去,他真是大家的贴心'小棉袄'。” 小活动也要用心做,辖区居民的满意就是最好的赞赏。对每一次社区活动,李津锐只要参加就会用心准备,每次都力争将活动的效果发挥到最好。 李津锐在平时走访帮扶辖区困难群众时,不只是简单的送袋面、提桶油,而是把辖区居民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真心实意地帮他们解决关系长远的问题,于细微处见精神。 每当看到自己淘宝店铺喜人的销量,兴隆街社区的吴大姐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意,也更加感谢帮助自己创业的李津锐。 2014年,国家发布了大量关于互联网建设的政策,吴大姐便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在网上开一个店铺呢?随后,她确定要主推烟台的海产品,用吴大姐的话说,她想把烟台的海产品推向全国。之后,吴大姐找到了供货商,这些事情都完成后就差一件事了,那就是在网上操作开店。吴大姐对互联网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更别说开一家网店了。在一筹莫展之际,吴大姐想到了李津锐。果然,李津锐听了吴大姐的想法后爽快地说:"大姐你放心,这事儿交给我,我一定帮你把店开起来!"李津锐的话给吴大姐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她知道小李说能办到的事就一定办到,这是辖区里的人都知道的事儿。 群众送锦旗 几天后的周末傍晚,李津锐自学开店流程后找到吴大姐,见面就说:"大姐,我来帮你开网店了!"一直忙到晚上21时,他们才把网店开了起来。此后,遇到网店运营方面的难事,吴大姐总会找到李津锐帮忙,她总觉得这些事儿交给李津锐就一定能成,李津锐也确确实实完成了吴大姐交给他的每件事儿。 见过帮忙调解纠纷的民警,见过办案子的民警,哪见过连网店都能帮忙开的民警啊!大抵是小李把社区群众的每件事都放在了心上吧,才能把群众托付的大事、遇到的难事都尽心去做。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李津锐就在兴隆街社区,胸怀平安大志,用10年真诚付出,干着身边小事,重民本,守诚信,尊孝道,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尊重和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