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烟台故事 查看内容

王相俊: 笔墨淡淡,画不尽故乡

2018-2-28 10:16| 发布者: WANGSZEYEUNG| 查看: 1316| 评论: 0

摘要: 他开了家店。他在做明信片。他变成了一个城市名片一样的存在。他报了水彩课程,他给钢笔画上色。在庙会中,他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为市民们画生肖图,他签名。他带着他的画笔,向未被所有人所熟知的烟台美景进行 ...

他开了家店。他在做明信片。他变成了一个城市名片一样的存在。他报了水彩课程,他给钢笔画上色。在庙会中,他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为市民们画生肖图,他签名。他带着他的画笔,向未被所有人所熟知的烟台美景进行了一场场的冲锋。

他似乎正在进行从画家到商人的转变。然而在谈吐中,还是能轻而易举地觉察到身为艺术家的执拗。
在将蓬莱阁确立为《烟台十八景》明信片的封面前,王相俊是有其他选择的。他列了一个清单,写下很多烟台胜景的名字,放到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让人们投票。虽然每个人心中的烟台各不相同,烟台山在投票中还是压倒性地胜利。

然而,王相俊有着自己的想法。“烟台的地标肯定是烟台山,但名气最大的还是蓬莱,甚至很多人只知道蓬莱而不知道烟台。我想通过蓬莱阁的影响力,让更多人知道烟台其他的美景。”他顿了顿,挂上腼腆的笑容,“虽然我最喜欢的还是黄海,这儿是我家,特自由。”抛弃地标和心头好,选择更为知名的蓬莱,可以看作王相俊顺应时代洪流的一种转变。如果将时间倒退几年,他的选择只会有一个——所城。

跟很多老所城人一样,王相俊也是喝着铁桶牛奶、吃着大树下馄饨长大的。对他来说,所城不只是古老的胶东四合院,不只是老人口耳相传的张刘望族故事,更多的是一种根的情怀和童年记忆。也正因如此,他才选择了所城作为创作的起点。摄影师镜头中的所城固然真实,然而在王相俊心中,自己钢笔尖下的所城是美丽而生动的。

“绘画是情感的艺术表达,而非记录和照搬。照片太真实了,而真实有时候也是一种弊端。”所以王相俊作画从不拍照临摹,而是要切切实实地走过街道的每一处角落。斑驳的老墙,散乱的小院,饱满的老树,老屋子记得在它里面生活过的每一个人。记得早点铺前睡意惺忪的食客;记得深夜疲惫不堪的晚归人;记得在小巷里乱窜的孩子;记得四处寻找他们回家的老人;记得白天行走在巷里的吆喝声;记得傍晚万家灯火中飘出的饭菜香味……王相俊创作的所城总有一种“似是而非”感,他一如相机般精准地记录下每一处细节,却不全部还原到作品之中。而是只取所城最美的建筑布局,选择性地将不美的元素剔除,同时相应地加入那些深迈入自己脑海中的、如今已无法得见的记忆,甚至老宅被拆除的大椽,也被他通过资料和记忆还原。

王相俊将自己的这种创作方式称为“加减法”,而老烟台人将他的画称为“消失的记忆”。这不是简单的加减,而是情感的宣泄,其他画家的作品会让人笑,而他的老城画作却会让人哭。那些哭泣的人,无论来自何方,是否见过所城,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

一直以来,王相俊都认为自己是一名画家,而非商人。与大多数艺术家类似,他也有自己的执拗。他将全部时间都用来绘画创作,却始终不公开发表任何作品,更不愿将它们放入拍卖行中,以期获以身价。相反,他为报纸创作了不少老城插画,让不少读者津津乐道。他的邻居,一名生于所城的老人,就是他的铁粉。老人将每张报纸上王相俊的作品都剪下来,粘贴成册,跟老伙伴们一边欣赏一边回忆。终于有一天,她找到了王相俊,请他能出些作品,给身在外地的故人们看看家乡。

看着老人手中黏贴工整的剪报册,王相俊被触动了,他感到“好像抓到了什么”,那是他在艺术路上一直探寻的东西。他用钢笔画去表达、去抒发、去宣泄,却始终找不到这一切的意义,他不热衷物质,可以雪藏作品,他不驱逐名望,甚至作者名都不具。那一刻,他明白了他所创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家乡留下些“存得住”的东西。
很快,他的第一套以所城为主题的明信片问世。为了推广,他把摊子支到了毓璜顶庙会的现场。虽然很多城市都出过自己的手绘明信片,烟台也有不少属于自己的名家画作,但像王相俊创作的超精细钢笔画明信片,无疑是凤毛麟角。游人们无不为他精湛的画工所折服,很快摊位前便排起了长龙,更有人拿着明信片要他亲笔签名。这种在从前的王相俊看来无异于炒作的行为,突然变得甘之如饴,他明白,有越多人看到他的作品,就有越多的人能沉醉于烟台的美景。

之后的几年里,王相俊又先后推出了以胜利街区、朝阳街区、黄海街区、芝罘岛、长岛等一系列钢笔画明信片。一时间,王相俊钢笔画之名如日中天,与荣宝斋、朵云轩等老字号并驾齐驱的国内顶尖艺术机构云峰画苑都对王相俊伸出了橄榄枝,地方政府、景点的邀请也是纷至沓来。但鲜为人知的是,王相俊的钢笔画是典型的慢工出细活,一张中等篇幅的画作至少得画两个月,要经历30多张草稿的锤炼,才最终成型,而他创作那幅10米长芝罘岛海岸线长卷的时间,竟高达两年。

“对不起,我家还没画完。”他用一个理由,回绝了所有邀请。然后,便琢磨起了将整个烟台美景汇集到一套明信片中的念头,然后,他一头扎进了《烟台十八景》的创作中。2018年2月5日下午,印刷厂内,王相俊看着他创作的《烟台十八景》明信片从印刷机内喷涌而出,心中喜不自胜,全然忘记了之前确定封面时的纠结。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又为这个城市,他的家,留下了些“留得住”的东西。
(本文图片由王相俊提供)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5-3-22 20:11 , Processed in 0.031384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