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老烟台 查看内容

古时,胶东人这样推介烟台古迹

2017-7-31 09:19| 发布者: WANGSZEYEUNG| 查看: 987| 评论: 0|原作者: 文/殷成明

摘要: 当今国内外各地为了推介自己的名胜古迹,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可谓无不穷尽其招。但是千招万招,归纳起来,主要就是这样几个特点:品牌效应、名人效应、广告效应。翻阅胶东地区数百年来的方志,可以发现,古时登莱人 ...
当今国内外各地为了推介自己的名胜古迹,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可谓无不穷尽其招。但是千招万招,归纳起来,主要就是这样几个特点:品牌效应、名人效应、广告效应。翻阅胶东地区数百年来的方志,可以发现,古时登莱人推介名胜古迹时,在打造品牌、借用名人和广告宣传方面已经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



胶东人早在明朝时期就懂得了打造名胜古迹品牌的道理。典型案例就是从那时起,各县、州就都陆续将本地的名胜古迹高度概括总结为“八景”、“十景”,并多以诗、图、文的形式进行传播。例如:蓬莱十景、宁海(今牟平)十景、福山八景、黄县八景、栖霞八景、招远八景、海阳十景、莱阳八景、文登八景、荣成八景、威城(威海卫)八景、掖县(今莱州)八景、平度八景、胶州八景、昌邑八景、潍县八景、高密八景、即墨十景等。在明、清时期登莱地区各县、州的地方志中,除了黄县、招远等极少数几个县没有“八景诗”、“十景诗”记载外,其余要么有“八景诗”、“十景诗”,要么既有“八景诗”、“十景诗”又有“八景图”、“十景图”。

海阳千里岩仙岛 图/烟海宣

而且,有“八景图”、“十景图”的县、州,都将其刊于县、州志之卷首。清光绪《增修登州府志》还将所辖各县、州的“八景”、“十景”刊载于书中。看得出来,各地官府都将本地最具标志性的名胜古迹品牌的宣传摆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打造品牌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吸引人们前来游览,正如清康熙《福山县志》所说:“图八景,标名胜,以广游览也。”这些“八景”、“十景”,有些至今仍然是当地的著名景观,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赏。如蓬莱的“仙阁凌空”和“神山现市”、牟平的“昆嵛迭翠”、福山的“峆山卢烟云”等。几百年来流传下来,“八景”、“十景”不仅仅是名胜古迹的记载,更多的是它已经积淀成为一种景观文化。

蓝色翱翔 图/烟芝宣

名人效应,自古以来,不可小视。远的不说,就以登莱地区为例,某些地方本来名不见经传,而一旦与名人挂联在一起,则顿时名声大振。比如芝罘(古作之罘)山,本来是一座僻于一隅的并不知名的小石头山,但是秦始皇东巡“三登之罘”和汉武帝登临之后,这座小山便从朝廷到民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如清康熙间官至河南遂平知县的福山人萧程俨《之罘石刻记》所言:“之罘之境,倘非祖龙一游,亦就淹没;倘非有石刻一碣,此地仅如汉武之祠八神、唐宗之征高丽,后之人不过云某某曾经此地,安能使学士、大夫欷歔感慨神往于其际哉。”清乾隆十七年(1752)举人、福山名士于橿在《磁山庵记》中也说:“夫之罘何奇而光于史册,此山(指磁山)何逊而仅志邑乘?盖秦皇之马迹不至,汉武之车辙不及,所以虽多奇胜亦埋没于荒烟蔓草中耳。”再比如登州海市,自从北宋年间登州太首苏轼一首著名的《登州海市》诗开始,登州就成为海内外官宦、文人趋之若鹜的地方,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睹苏轼笔下的“登州海市奇观”。登州海市,可以说因苏轼而名扬天下。

天崮山日出 图/李玉光

与芝罘山和登州海市不同命运的是,有些本来非常壮美俊秀的大山等,因与名人失之交臂,而长期不为人所知。比如莱州府即墨县的崂山,东晋晏谟《齐记》曰:“泰山虽云高,不及东海崂。”说明崂山比泰山还要高。崂山尽管比泰山还高,但由于秦始皇东巡时并未登临,故其名声竟无法与其小许多许多的琅邪、之罘相比。明嘉靖二年(1535)癸未科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的即墨人蓝田因此在《巨峰白云洞记》写到:“劳山之高,高于泰岳矣。然劳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而朐山、琅邪、之罘,以秦皇之游览也,人人知之。呜呼!山之见知与不见知,而亦有幸不幸存焉”。

罗峰十里醉人间 图/宫晓琛

与崂山有相似遭遇的,再如宁海州海市和掖县芙蓉岛。明嘉靖《宁海州志》记载:宁海州北沿海一带,“每春夏之交,海气变幻,为城郭、人物、舟楫、旌旗,谓之海市者,与蓬莱阁所见者同。”“海市云收”早在清初即被确认为“宁海十景”之一,但在宁海之外似乎一直默默无闻。为什么?清同治《重修宁海州志》云:“沙门(今称庙岛,属长岛县)市见称于坡仙,之罘市见称于秋谷。宁海无市非无市也,无名人歌咏之以显也。”意思是说,蓬莱海市因苏轼(号东坡居士,人称坡仙,有《登州海市》诗)而出了名,之罘海市因赵执信(号秋谷,清康熙年间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雪晴过海上适海市见之罘下》诗)而出了名。说“宁海无市”,其实并不是宁海州没有海市,而是因为没有名人前来歌咏之,所以未能扬名。

龙池喷雪 图/烟外宣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官至颍州知府的掖县人毛贡游览芙蓉岛后,深为芙蓉岛的美景所震撼。然而,如此美景,“有明自张书绅梦游而外,惟天启癸亥张北海、黄志宇雨中一泛,余竟无问津者。”毛贡因此在《游芙蓉岛记》中感叹:“嗟乎!……宇宙间名山佳水,其湮没于人迹之所不至者,可胜道哉!兰亭不遇右军,则清流修竹,芜没空山;石钟不遇坡仙,噌吰镗鞳,谁与审听!”右军,即王羲之;坡仙,即苏轼。意思是说,浙江绍兴兰渚山下的兰亭,如果没有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可能永远掩没于荒草间;江西湖口县的石钟山,如果没有苏轼的《石钟山记》,其“噌吰如钟鼓不绝”的美妙声音,谁会来细听!看得出来,当时人们对名人效应已经认识得非常深刻了。


登莱人深刻认识到了名人效应,而且千方百计借用名人提高本地名胜古迹的知名度。据明万历《福山县志》记载,福山县治东南二里而近有山曰“祝圣山”,过去有道院,不过很久以前就废弃了。元至治二年(1322)春,道士林德荣来到这里,拾瓦砾、刬荆棘,恳请诸方资助,经过11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元统元年(1333)将祝圣道院重新建成。祝圣道院建成后,林德荣并没有请当地人题写碑文,而是不远千里去京城找曾任福山县教谕、元朝第一位状元、时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的张起岩。元统二年(1334)秋八月,林德荣走京师慕名拜访张起岩,告诉他祝圣道院重建落成,求请张起岩为文以纪。已经离开福山将近三十年、且身为朝廷高官的张起岩,听完林德荣讲述重建祝圣道院的经过后非常感动,很快便为林德荣写好《祝圣道院记》。当地人听说张起岩亲笔为祝圣道院题记,都纷纷前往祝圣道院祭拜,祝圣道院也由此很快成为方圆百里知名的道院。

蓬莱三仙山 图/高远

今天的“软广告”宣传形式,在古代登州也已经有了,而且登州人用得相当巧妙、高明。

据清光绪《海阳县续志》记载,海阳县城北二十里有个小村叫步鹤村,清顺治年间兵部右侍郎李赞元的亲兄弟曾在这里读过书。这个小村虽然地处偏僻,但是风景很美,“北岭松皆合抱,风雨江海之声飒沓不绝”;“东偏独无山,而嘉树茂密,枝交叶接;自树隙视远,天若翠荇文藻荡漾清池”;“南山不甚高,而委屈盘耸,有万仞势”;“登其西山,沧海当胸,天风浩浩,巨浪汹汹;远艘近凫,跌荡相同;万块千垒,一洗而空”。清乾隆年间,李赞元的曾孙李承均也曾经常在这里住。由于他的从祖父曾在这里读过书,这里景色又非常优美,因此他非常希望有很多人来这里看看,于是就写下一篇《步鹤村山水记》。他在详细描述了这里美丽的风光之后,发出感慨:“嗟乎!名山大川,千里万里。目前景胜,人又忽之。步鹤村去人非遥,而山水深处经年或无至者。即至之,亦草草游,不知其美也。夫人寿百年,役役疲惫。天之生此山水,盖有意娱人,何人不稍自宽也。”李承均先生这篇文章可以称得上是一篇写得挺美的散文,但也是一件很高明的“软广告”。因为他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读完这篇文章后“到此一游”。正如他在文章最后写的一样:“爰为文,以颂其山水之美、临观之乐,望同人时一来游焉。”后来到底有多少人来此游览观光,无法考究,但李承均先生以此为步鹤村作广告的方式,很值得称道。
上一篇:六月六吃兔肉下一篇:七月七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5-14 05:05 , Processed in 0.028805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