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特别策划 查看内容

烟台婚嫁习俗(上)

2017-8-1 10:43| 发布者: WANGSZEYEUNG| 查看: 831| 评论: 0|原作者: 文/兰玲

摘要: 传统婚礼形式(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为人生之大事,自古便形成了一套复杂繁琐的婚嫁礼仪制度,即“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又称纳币)、请期、亲迎。烟台的结婚,俗称“成家”,或称“办喜事” ...
传统婚礼形式

(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婚姻为人生之大事,自古便形成了一套复杂繁琐的婚嫁礼仪制度,即“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又称纳币)、请期、亲迎。烟台的结婚,俗称“成家”,或称“办喜事”,男方为“将媳妇”,女方为“发送闺女”或“闺女出门子”。主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牟平喜饽饽,为婚嫁喜事增添了喜庆。

议婚。青年人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就有人来撮合婚姻了,旧称"提亲"、"提媒",中间撮合者为"媒人"、"大媒",建国后称为"介绍对象",媒人称"介绍人"。媒人来往于双方家长之间商量缔结婚姻关系的过程,叫"做媒"。媒人首先口头探询双方的意图,如果双方认为可以轧亲,由男方出面托媒人正式商量订婚事宜。俗谚"一家女,百家求",也经常有男方看好了谁家的闺女,托一个合适的人"保媒",从中加以说合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不一定要请职业媒婆,而要看这个人能不能说得上话。招远一带,媒婆只起先期联络的作用,女方应允结亲之后,再请亲友二至四人作正式的媒人,叫"大媒人"、"大媒"。这些人择日到女方家议婚,女家设酒席招待,俗称"吃喜面"。

订婚。即定亲,民间称为"传启",其中又有"传小启"和"传大启"的分别。"传小启"也叫做"换柬"、"换帖"、"下通书"、"过小帖"、"吃小面"等,是双方初步落实婚姻关系的书面形式。男方家请人写帖,帖上写男方的生辰八字,并"敬求金诺"等语。女方家接到帖子后,请人写允帖,帖上写女方的生辰八字,及"谨遵台命"等语。双方的柬贴都以家长的名义落款,并不出现男女双方的名字。传小启之日,男方送女方一点衣物,俗称为"红定"。交换双方的生辰八字主要是看双方是否相配。在岁数上,一般习惯男比女大,但也有"女大三,抱金砖"之说。在属相上,有"鸡狗不到头"、"家鸡外狗"、"龙虎斗"等说法。传小启之后,男方一般不可再悔婚,女方却可以进一步考察,如不中意,允许悔婚,俗称为"羞男不羞女。"

欢欢喜喜娶媳妇

"传大启",也称作"传柬"、"过大帖"、"换大帖"、"吃大面"、"下媒启"、"洒八字",是旧时正式签订婚约的一种形式。大启印有龙凤图案,因此又叫"龙凤帖"。帖长一尺,宽约五寸,分龙帖和凤帖两种,龙帖供男方家使用,凤帖供女方家使用。传大启比较隆重,莱阳、牟平等地,男家择日设筵会亲族,书全帖,备首饰、果酒等礼送女家。女家纳礼,也会亲族,书全帖、备冠履笔墨作答,谓之"定亲"。男方率女婿到女家赴筵,谓之"会亲酒"。传大启之后,婚约达成,可以互通庆吊,互送节礼。如招远等地的"送端午"、"送巧"等。即在端午、七夕等节,男方要给女方送礼,或衣服或酒及应节食品,女方也以礼相还。

后来又增加了相亲这一环节,俗称"过目"、"看家"、"盼家"、"认亲"。栖霞等地方叫"看场儿"、"上门儿",或者更通俗叫"媳妇来第一趟儿"。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看人,一是看家。相亲实际上就是女方到男方家去见家里人,同时最主要也是去看男方家的经济情况,包括房子、男方及其家里人待人接物等许多方面,也就是实地考察,依此来判断未来婆家的一切是否合自己的心意,因为"看家"而吹了亲事的也并不少见。女方第一次上门儿男方一般还要给"见面礼"。

订了婚,男方要给女方送聘礼,俗称"下彩礼"。彩礼的多少没有定数,随时而定,一般以时尚标准为基数,上下略有浮动。同时也要视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而定,遇上女方不要彩礼,真是"祖辈烧高香了"。在农村,老家儿要给儿子准备新房子,这是最基本的结婚条件,老百姓说"总不能睡在露天地里"。除了礼金,还要准备相应的家具和东西,过去,结婚时的家具主要是大板柜、橱桌,彩礼也就是几件新衣服、几块新衣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标准是"三转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礼金要1000元,叫"千金小姐"。八十年代后,彩礼的档次大大提高,流行"三金一木",即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一辆"木兰"牌摩托车,电视机要彩色的,家具要组合的,衣物要毛料的。九十年代后,就又是新的"三大件"了,即彩电、冰箱、洗衣机,礼金也到了10001,称之为"万里挑一"。而21世纪的今天,汽车也纳入到了彩礼的行列里。男女双方一旦订婚,婚姻关系就得到了社会和双方家庭的承认,如果再有什么变化,会被人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如果是女方提出退婚,除了遭到众人的谴责外,还要把彩礼如数退还;如果是男方反悔,彩礼则一律不能再要。

新人着传统服饰拍摄的婚纱照,透着一种时尚范儿。 图/刘志忠

送日子。又称"看日子"。就是男方选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和女方协商,达成共识。一般是男方先向女方要"庚贴",然后根据女方的年命查适于举行婚礼的日期,叫"择日子"。择日子包括择年、择月、择日、择时四项内容,择日的方式常用四种,一是翻阅历书,二是阴阳五行,三是打卦算命,四是占卜,总之要找一个"黄道吉日"。然后把择日的结果写成"要帖",送到女方家。婚期一旦选定,就不能改动,否则不吉利。结婚的日子多选在秋冬季节,尤其到了年关辞灶后,据说是诸神上天,百无禁忌,称为"乱岁日",民间贫困家庭多在此时嫁娶,谓之"赶乱岁"。古代又称大寒后十日为阳宅乱岁,嫁娶无禁。最后三天,更是称为"年娶日",现在农村也多在年底结婚。

(二)忙碌的婚前准备

办嫁妆。送日子后,确定了结婚日期,就开始操办结婚了,男方忙着置办家具收拾新房,女方也开始准备嫁妆,即办嫁妆。实际上,旧时在闺女十几岁时就开始准备了,一是父母主动操持备办,二是女孩自己有意识积攒。准备嫁妆的总原则是陪嫁不能少于彩礼,嫁妆的多少决定了姑娘出嫁后在婆家的地位,所以父母尽量多给女儿陪嫁,把嫁妆办得丰厚体面。民间的嫁妆以"抬"为单位,四六抬居多,二抬的较少,富户也有十余抬的,所以有"闺女是陪钱货"的说法。烟台地方的陪嫁一般没有定规,随各家的经济条件而定,可多可少。女方家一般不做家具,只带两个箱子、两把杌子。大件家具由男方承担,作为彩礼的一部分。在烟台,儿女结婚,双方都要缝制被褥,叫"几铺几盖",一般"两铺两盖"居多。过去的嫁妆还包括新娘结婚时和婚后用的衣物,包括各种棉衣、夹衣、单衣几件到十几件,各色的棉、单绣花鞋。给新郎做的衣服、鞋子,给公婆及新郎的婶子、大娘、叔叔、大爷等做的鞋子。一对"二人枕"、各色棉、绸被面褥面、床单、衣料等。林林总总,都要绣花描云,全用手工缝制,费时费力,但姑娘们做得很是甜蜜。除了这些,还有座钟、脸盆、茶具、镜子等日用小物件。无论贫富,一对"长明灯"必不可少。如今办嫁妆就省事多了,商场里要什么有什么,把女性从繁重的女红中解放出来。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女方多带陪嫁已蔚然成风,总价值同男方相当,如此才显示出平等。

秧歌队演出给婚礼增添了喜庆气氛。 图/刘志忠

搬箱。结婚前一天,男家会找近亲的壮劳力来女家"搬箱",莱州地方叫"抬柜桌"。一般在上午搬,并尽量赶早。女方的嫁妆里一定会有两只箱子,里边装着被褥衣服,箱子的四个角要放钱,富有的人家也可放金银,叫压箱。装完后锁好,外面用大红彩绸系成花儿。大镜子等所有结婚的物件也都要系上花儿。现在一般不再搬箱,许多陪嫁从商场里直接就送到了男方家里,一些小物件随新娘过门的时候一起带过去即可。

铺房。又称铺床,胶东地方主要的卧具是炕,又叫铺炕。迎亲前一天,男家开始铺设新房卧具,这是布置新房的最后一项工作。铺床时通常要请两位命相符合要求且儿女双全的婶子或嫂子来做。边铺边唱喜歌。铺好后还要让一对童男童女到床上蹦跳,叫"滚床"。俗信新房铺好的床不能空着,这天晚上还要请人压床,各地风俗不同,多是一个小男孩。 

绞面、上头。绞面又叫绞脸、开脸,是给新娘修面的习俗。开脸、上头的时间不尽相同,多是在临上轿前,一般开脸和上头同时进行。请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妇女(称"全和人")用两根红线互相绞合,把脸上的汗毛绞掉,修齐眉毛和鬓角,是梳妆待嫁的重要环节,一生只举行一次。上头是将做姑娘时的发辫拆开,绾成一个纂,成椭圆形,俗称"鸭蛋纂",纂上加网,最后用银簪固定住。绞面上头仪式,其实是一种同婚礼相结合的女子成年礼,标志着该女子从此结束了少女时代。

哭嫁。结婚本是喜事,但我国自古就有哭嫁的习俗,民间有"新娘哭,两家福"的说法。女子哭嫁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旧时婚姻的缔结,主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同未来的丈夫素不相识,对夫家的情形更是一无所知,所以女子出嫁后的前途未卜,心中的恐慌和无助可想而知。哭嫁习俗为女子们提供了一个宣泄不满和心中愁苦担忧的机会,这也是哭嫁习俗久传不衰的根本原因。现在,妇女地位得到了极大改善,婚姻自主,结婚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生一大喜事,哭嫁习俗已不多见,新娘子离家时落泪,多是出于对父母的不舍之情。毕竟由女儿而变为人妇,身份的转变还是让人有些不适应。无论怎样,结婚都是男方家里喜气洋洋、热热闹闹,而女方家里则冷冷清清,多少有些凄凉和空落。


(三)欢欢喜喜娶媳妇

迎娶。迎娶的礼仪称为"办喜事"、"娶媳妇"、"将媳妇"等。这一天,男方家的门楼上要系挂红彩绸,沿途要在桥上、墙上、树上贴红喜字,叫"贴喜帖",从村外一直贴到新房,指示迎亲的路线。迎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亲迎、等亲和送亲。

亲迎就是新郎亲自去女家接新娘。等亲是指新郎不亲自去,而是派其兄弟或叔侄到女家接新娘。送亲是男家不派人去女家,而由女家把新娘送来。烟台主要是亲迎和送亲相结合。送亲的人一般是娘家叔叔或堂哥等,可以一人也可以两人。新娘上轿下轿脚不能沾地,起轿赶早不赶晚,如果一个村里有好几家成亲的,新人们都赶早,谚语说"来得早,过得好"。娶亲的队伍在路上不能落轿,路上碰到出殡的队伍认为吉利。遇到成亲的,两个新娘要交换礼物来破解。到了男家,接轿的姑娘拿着麦麸(福)撒向新娘,如今已演变为撒彩纸。栖霞等地,在新娘进入洞房之前,有一个挂门帘的仪式,由管家、轿夫或木匠,在门上钉钉子挂门帘,边挂边唱喜歌:"上八仙,下八仙,请下八仙挂门帘。上挂门帘生贵子,下挂门帘出状元。两手一齐挂,一个状元一个探花。"

新婚这天,新郎带伴郎和迎亲的车队来到女家迎候新娘。

坐帐。新媳妇进家门之后,要踩着一块方糕上炕,朝着喜神所在方位坐下,叫坐帐,也叫"坐福"、"坐富贵"。这时,有人端来一种宽面,让新郎新娘吃,叫"哺面"或"开口面",并将红枣、栗子、花生等撒在新郎新娘的身上,叫"撒帐",边撒边念诵一些祈子求福一类的祝辞,如"一把栗子一把枣儿,明年生个大胖小儿"等。新娘"坐帐"时,亲戚朋友和街坊四邻都来看媳妇,让新娘点烟,向新娘要喜糖、点心吃,有的还要闹腾一番。

合卺、闹房。新人的午饭和晚饭是送来在新房里吃的。晚上喝合卺酒,俗称"交杯酒"、"交心酒"等,用红绳拴两只酒杯,新人同举共饮。这时,亲友邻里都会来哄笑取闹,气氛相当活跃,有"结婚三天不分大小"的说法。喝酒之后,楦头枕也在唱喜歌与笑闹声中进行,由一个"全和人"将枕芯楦进枕套中,同时也要在两个枕头里面放上钱。这天晚上的种种取闹,俗谓之"闹洞房"、"闹房",虽难免有些粗俗之举,喜主却乐意如此,因为俗传"人不闹鬼闹"。闹房的人散尽之后,新人闭门就寝后,比较亲近的小姑、小叔等伏在窗前听室内的言语动静。称"听话",又称"听房"。

迎亲前一天,男家开始铺设新房卧具。

请媳妇。牟平、海阳、栖霞等地方,从第二天晚上起,与男家有礼节来往的邻家会"请媳妇",或称"搬二日"。依次邀新娘到家里,设酒食款待,为新娘梳洗,一般由婆婆陪同,叫"梳头"或"躲瞌睡"。

开箱。结婚第三天,新娘的娘家人备面食果品来到男家,谓之"开箱",也给新娘送鞋子,新娘穿上,换下结婚时穿的鞋子。婆婆、嫂子等人也过来开箱,新娘拿出事前给婆家一家人及主要亲戚做好的鞋子馈赠。给丈夫的不只鞋子,还有帽子、袜子、文房四宝等。婆家及亲戚也各有花簪、礼钱等回赠。现在还有"进鞋"这一习俗,但已不是手工制作,而是买来的成品鞋了。

回门。即婚后新娘第一次带新郎回娘家见岳父岳母。新人回门的时间各地不一,多为第二日,新郎、新娘同到女家认亲,第三日回男家,第六日由新娘的父兄或弟侄到男家探亲,第九日男方搬新娘回家,名曰"叫二、还三、住九"。栖霞、牟平在第三天,叫"搬三",并有"七不出,八不走"的说法,如初六这天结婚,则要到初九回门;莱阳在第四天,新婚夫妇同回女家,当日戴着日头回来,也就是天不黑就要再回来,谓之"回门"或"回四"。到第九天,夫妇再同到女家,新郎当日先归,新娘留在娘家,住四到六天,叫"站九"。至此,整个婚礼才算全部结束,新婚夫妇就开始在一起住家过日子了。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张春提供。)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5-2 17:54 , Processed in 0.031324 second(s), 1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