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特别策划 查看内容

云端之上筑家园

2017-10-19 12:20| 发布者: WANGSZEYEUNG| 查看: 775| 评论: 0|原作者: 文/侯召溪

摘要: 跨越4300公里,置身3900米海拔。8月27日,当我们从黄渤海之滨来到祖国西南边陲的聂拉木县城时,没有看到高原小城的藏区风情,而是恍若进入一个大工地,道路上工程车来来往往,山腰间塔吊林立,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 ...

跨越4300公里,置身3900米海拔。8月27日,当我们从黄渤海之滨来到祖国西南边陲的聂拉木县城时,没有看到高原小城的藏区风情,而是恍若进入一个大工地,道路上工程车来来往往,山腰间塔吊林立,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
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是烟台对口援建县,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震波及聂拉木,全县受到严重摧毁。

“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状况,他们没有皱眉头,没有多说一句话,克服高原反应、余震、生活办公条件紧张等困难,立即展开工作,有咱们烟台援藏干部和身后700万父老乡亲无私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信心百倍!”聂拉木县委书记顿珠的一席话,让我们对脚下这方高寒土地,顿觉似曾相识,内心温暖了许多。烟台市第八批援藏干部领队、聂拉木县委常务副书记田长青迎接采访团,一张口就用“我们聂拉木”来介绍情况。自去年6月份进藏以来,9名烟台援藏干部早已融入雪域高原,正扑下身子耕耘在第二故乡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的重大工作中,扎实推进烟台援藏项目,为聂拉木各族儿女带来吉祥。

拥抱高山草甸牧场和青稞地的江岗村,正在建设美丽乡村 图/侯召溪

说话间,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飘来,被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很快把整个县城包围。这是雾还是云?当沿着盘山路行至山脚,雾气却又升至头顶。参访团成员感慨,这像云像雾又像风,这分明是在云端之上重建一个美丽新家园。

繁忙工地上的温暖期许

八月的西藏,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格桑花开,青稞满穗,牛羊满山坡。
在聂拉木县充堆路民房工程前,60岁的藏族老阿爸吉次仁,默默伫立。转经筒里有对灾后新生活的祈祷,还有对烟台援藏干部的祝福。地震毁掉了全村的房屋,而今每户300平方米的新楼房即将主体完工,镇驻地外围还为牛羊新建了暖圈。他常念叨,“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烟台人民的无私帮助”。

聂拉木镇充堆村灾后重建,涉及197户居民。在民房重建中,烟台援藏给予每户5万元的补助。同时,帮助建设1742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实施边坡加固37000平方米,共计投资5145万元,是西藏自治区村庄灾后重建投资最大的项目。“来之前对震情有所了解,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田长青说,灾后重建任务成为摆在烟台市第八批援藏干部面前的首要课题。

进藏第一个月,他们翻过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走过犬牙交错的拉轨岗日山脉,在实地走访和座谈讨论后,充分了解了各乡镇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掌握了基层一线实际需求和前期援建项目的进展情况,援藏资金投向和项目安排也越发清晰:当地急需的又没有政策支持的。

烟台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抓住“十三五”规划调整的机遇,顺利地完成了规划调整。“十三五”期间,聂拉木县援藏总资金安排27674万元,其中,民生类项目投入比例达到85.7%,向基层和农牧区投入达到90%以上,实现了西藏自治区提出的两个“不低于80%”的目标。


当地农牧民对未来新生活充满畅想 图/侯召溪

在田长青办公室外的墙壁上,一副红框镶嵌的“十三五”援藏项目列表格外醒目:新建13所中小学、幼儿园校舍6000平方米,44个行政村党员群众服务和活动场所购置电脑、图书、纺织机等配套设备物资……援建项目内容、建设年限、投资计划等一一列出。

这是一个温暖的期许,它承载着烟台人民对藏区百姓的深情厚谊;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它正指引9名援藏干部奔波在重建一线。“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加快18个项目前期手续的办理,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尽早开工、尽早实施。”谈起项目进展,田长青格外兴奋。

目前,干部职工中转房项目即将主体封顶,江岗村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启动,医疗组团援藏项目进入实施阶段,阿桑村扶贫水利设施、亚来乡暖圈等2个投资类项目已招投标完毕,边坡加固亚来和波绒乡卫生院、充堆村群众活动中心3个项目已进入招投标程序。11个费用类项目全部完成审批。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西藏是全国唯一的集中连片的贫困区,聂拉木的贫困比例占到13%,今年要把贫困率降到3%以下,争取尽快地和全国人民一道,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烟台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聂拉木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杰告诉记者,脱贫攻坚成为和灾后重建同样紧迫的任务。实现脱贫攻坚,还要从重新认识聂拉木开始。地震之前,聂拉木的产业以三产服务业为主。辖区内樟木口岸是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西藏自治区90%以上的边境贸易和全国90%以上的对尼泊尔贸易都是在此进行的。地震之后,樟木口岸关闭,当地居民后撤到日喀则市区。聂拉木的边贸功能丧失,产业发展的半壁江山没了。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2016年下降了30%之多,财政收入下降了50%之多。

援藏干部到福利院巡诊

震后的聂拉木产业,从哪里破题?烟台第八批援藏干部在继续经营好前七批援藏干部精心培育的藏药生产、风干牛肉加工等特色产业的同时,将更多目光投了天地广阔的北部五乡农牧区。一方面,增加资金投向,改扩建农牧区水塘、棚圈、牧道等生产设施,提升传统农牧业,使农牧民有稳定收入;另一方面,与大后方山东、烟台增加互联互通密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挖当地资源,发展藏鸡养殖、人参果栽培、乡村旅游、大棚种植等特色产业,带动形成新的增长点。在琐作乡,查益村农户南久格桑每天最期盼的是合作社来收鸡蛋和成年藏鸡。这是他家第一年养藏鸡,共有14只大鸡和29只小鸡,鸡蛋3元一枚,成年公鸡100至150元一只,母鸡200元一只,今年他家可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同样,让琐作乡党委书记普琼最欣喜的是,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已与当地签订了总投资1000万元的藏鸡繁育项目协议,益生种禽依托科研优势培养纯种藏鸡,提供内地广阔的销售渠道,琐作乡的藏鸡养殖产业正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在聂拉木镇,江岗村藏戏传承人洛桑的唱腔越发高亢雄浑了。投资300万元的江岗村美丽乡村项目正式启动了,项目主要建设藏戏文化活动室,修缮改造藏戏文化广场,以藏戏文化、米拉日巴修行洞遗址和江岗村的青山绿水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从江岗村返回县城,刚从高原大棚里钻出来的烟台援藏干部刘少青又带来一个好消息:由烟台农科院培育的脱毒烟薯-25地瓜苗在西藏高原结出地瓜了,烟台苹果、大樱桃、葡萄等苗木在樟木镇也培植成功了。身为聂拉木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的他,为当地果蔬产业引入了一批新品种,下步将向当地农牧民持续推广,让烟台果蔬深深根植雪域高原。


这里是可爱的家乡

见了老家亲人,报喜不报忧,是援藏干部留给我们的印象。但随着采访的深入,他们在推进援藏项目中的非常人付出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令大家肃然起敬。进藏一年多来,他们的脸颊大都变成了古铜色,有的头发掉了不少,高原反应就像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稍不注意仍会让他们尝尽苦头。受气压偏低的影响,两三人在烟台血压正常,到了聂拉木低压130毫米汞柱、高压180毫米汞柱,幸好处理及时没有发生意外。失眠也是冷人挠头的高原反应,有的援藏干部一晚上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在烟台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中,盛吉勇和王浩的烟瘾最大。两人分别任职聂拉木县发改委副主任和县住建局副局长,平日奔波在聂拉木、日喀则和拉萨三地,主要负责为援藏项目跑手续。由于大部分事项审批在日喀则市,他俩往返一趟就是近1000公里的山路,沿途要跨过三个过5000米海拔的山口。

援藏干部下乡义诊

夏季不时还遇到封道修路,又要绕上百余公里的颠簸土路,单程用时少则7个小时,多则10余小时。今年,项目审批多环节又发生了较大改革,更增加了两人出差的频率,平均每月要跑上三到四次。漫长的高原山路,再加上一个人在外的寂寞,香烟便成了最好的伙伴。每当提及这些,田长青都说,作为领队,他有时觉得对不住兄弟们,但让他欣慰的是,经过一年多的磨练和摔打,一支高原铁军已淬炼成型:忠诚、担当、奉献、无畏。铁军队伍的打造,离不开烟台援藏党支部基层堡垒作用的发挥。进藏伊始,援藏党支部便开展了三个“比一比”大讨论,即难不难,比一比前三批,电话不通书信三个月;险不险,比一比第七批,顶着余震塌方往上冲;苦不苦,比一比当地干部,腾出房屋给群众,自己睡操场。大讨论活动让大家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为聂拉木灾后重建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眼下,心怀“快乐援藏”的理念,援藏干部们正分工协作推进项目建设,在全县援藏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小组的统领下拧成一股绳,各项目全部按计划进度实施,部分项目超前实施。

进藏采访,寻找最美的格桑花是我们埋在心底的小愿望。当地藏民说,路边美丽漂亮的花朵,都可以叫格桑花。

原来,在藏语中,“格桑”是“美好时光”或“幸福”的意思,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长期以来一直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在聂拉木镇农牧民久美眼里,今年的格桑花格外好看,烟台市首批组团式医疗援藏专家来了,困扰他多年的胃病和呼吸道疾病终于看好了;在波绒乡小学学生南达心里,援藏干部就是美丽的格桑花,同学们从海拔4600米的小学搬到3900米的聂拉木,学习生活舒适了很多;在聂拉木中学英语老师德吉央宗看来,烟台组团式援藏老师像格桑花一样绽放在雪域高原,为他们送来先进教学教研理念。

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烟台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把医疗、教育援藏作为民生工作重点,改变过去医疗教育人才援藏“单打独斗”的模式,而是改为组团式援藏,整体带动提升当地医疗教育水平。今年5月份,由莱州市8名医疗专家组成的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在聂拉木县卫生服务中心正式上岗,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家整建制医疗援藏团队。教育援藏,推动烟台学校和聂拉木学校结对帮扶,主动借助烟台“组团式”教育人才在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援教的机会,传帮带聂拉木中学的教学和管理。今年以来,这两项工作实现了齐头并进,走在了西藏自治区前列,谱写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赞歌。

你们就是“活菩萨”

沿着半山腰的一排老楼房走过,坡下建有两排板房,便是几处简单的治疗室、输液室和建设中的手术室。来到聂拉木卫生服务中心临时医院,当地的医疗卫生现状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烟台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聂拉木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基彦,正在清点无影机、呼吸机、监护仪等一批刚到的手术室设备。震后临时医院的选址建设、规划布局到设备购置,主要由他一手操办。就这几样常见的设备,是他一个月跑两趟拉萨招投标引进的。在整个西藏自治区,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只有拉萨有。从今年2月份以来,谢基彦一直靠在新建手术室的建设上,没有回过一趟龙口老家。他欣慰地说,现在整个医院运行良好。

当地小学生展示书写的汉字 图/侯召溪

刚到时,他们了解到聂拉木卫生服务中心有10多年没开展过任何手术了,只能做普通的清创缝合。烟台市第八批援藏组决定投资400万建立临时手术室,一个是用于普外科,开展像阑尾炎、疝气之类的手术;另一个是用于妇产科,做剖腹产、宫外孕手术,设备正陆续运达,预计9月上旬投入使用。

在建设震后临时医院的同时,田长青和李杰带队到当地两个县级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和30个村级卫生所调研发现,地震给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楼房和设备严重受损,医护人员流失,使得原本落后的医疗卫生事业雪上加霜。援藏干部们下定决心,坚决把县级组团式医疗援藏率先在西藏自治区搞起来,彻底改善这里的医疗现状,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

5月底,西藏高原冬雪初融,烟台市首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在队长孙立国的带领下上岗了。同时,加上烟台市第八批2名医疗援藏干部的力量,一个涵盖神经外科、ICU、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检验、放射、麻醉、手术室护士等多科室的医疗援藏队伍组建起来,使聂拉木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了相对较为完整的专家框架,能完成日常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实现了小病不出县的目标。

在内地工作习惯了装备齐全的医疗设备,医疗队刚到聂拉木干起活来有些力不从心,但大家尽可能克服困难,不影响给患者诊治。麻醉师綦升薇向我们讲了两个故事。6月份,一位患者前臂取异物,需要在放射机下手术,但放射室连最起码的照明灯都没有,大家打开手机当手电筒。虽然吃了很多射线,但能为团队出份力都很自豪。

这样起死回生的案例还有很多。采访当日,来医院复查的农牧民久美双手合拢放在胸前说:“感谢烟台援藏医生,你们就是活菩萨。”

留下“撤不走的医疗队”

三个月来,县医院来了烟台医疗专家团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农牧民跨雪山、趟河流赶来。截至7月底,援藏医疗队已接诊门诊患者1200余人次,住院患者40余人次,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74.7%和50%.一组诊疗数据,展现了组团式医疗的良好效果:科室内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会诊20余次,各科室参加危重病人抢救6人次,其中,内科成功抢救2例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1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妇科成功抢救产后出血及晚期产后出血病人2人,处理额先露、颅骨发育异常难产1例;外科抢救重度脑外伤1例;多学科合作成功抢救重度新生儿窒息1例。

援藏干部田长青、李杰、王诗龙在大雪后慰问的路上

这些成绩,在内地一所县级医院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对于当地连急性阑尾炎都难以救治的医疗水平来说,已是很大的改善和提升。医疗队的努力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极大认可,今年8月份,当地县委县政府授予医疗队“2017年聂拉木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在聂拉木县委和卫计局的牵头下,通过认真筛选,17名县乡卫生工作人员分别拜师组团式医疗队的8名专家,分学科进行系统学习。在医疗队专家的手把手带教下,他们正成长为当地“一专多能”的医疗人才。聂拉木镇卫生院大夫刘玉蓉,药剂专业毕业,从医5年了。平日主要是给患者治疗拉肚子、感冒之类的普通病症,遇到外伤不会缝合。现在师从援藏医生谢振堂,一个月下来,轻伤缝合会做了。

让大海与高原深情诵读

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震后的聂拉木教育,同医疗一样,迫切需要抓起。

在聂拉木镇中心小学维修加固现场,烟台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聂拉木县委常委、副县长王诗龙,正在调度工程进展。烟台援藏投资1100万元开展了聂拉木镇中心小学维修加固、中学新建和幼儿园建设工程。小学维修加固工程,年底将结束。


进藏前,王诗龙担任长岛县教育局局长,深谙教育之道。经过充分论证,第八批教育援藏从引导学生讲卫生和诵读经典入手,让每个孩子身体干净、心灵干净,为终生发展打下好的基础。他们积极争取资金,为各学校配备了洗衣机、图书柜等用品,为每位师生赠送一本《弟子规》,为每位老师赠送了《养生先养心》、《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等书籍。

推动结对共建,让大海与高原奏出最美的交响,是教育援藏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今年5月,在援藏干部的推动下,烟台市8个学校10名负责同志实地考察了聂拉木8所学校,两地校长相约:将校长结对延伸到副校长、各处室主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学生等各个层面,开展全面的结对共建。“9月份,我们计划带领聂拉木县8所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到烟台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管理理念,最终移植到聂拉木。”烟台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聂拉木县教育局副局长刘永涛告诉记者。聂拉木中学初三英语老师德吉央宗感慨道:“内地上课的方式跟我们差别很大,他们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多让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老师找不足,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德吉央宗说,她很期待组团式援藏教师本学期的示范课,会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听课。一年来,通过学校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教学质量管理和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提升,聂拉木县教育质量发生很大变化。小学升初中,内地西藏班的考试,由去年的零个到今年的7个,实现了突破发展。中考不仅完成了日喀则市对聂拉木分配的107名学生的计划,而且超额完成达到132名。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援藏干部提供)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5-2 12:59 , Processed in 0.033123 second(s), 1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