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毓璜顶庙会: 民俗文化大舞台

2018-3-27 08:57| 发布者: quyixuan| 查看: 987| 评论: 0|原作者: 曲建鹏

摘要: 烟台毓璜顶庙会举办地——毓璜顶公园,占地9万平方米,海拔72米,位于烟台市芝罘区中心地带,此地行政独立很晚,历史上一直是福山县管辖的一个“社”,直到1934年才设市。明清时期,以毓璜顶为中心,周边分布着东门 ...
       
       烟台毓璜顶庙会举办地——毓璜顶公园,占地9万平方米,海拔72米,位于烟台市芝罘区中心地带,此地行政独立很晚,历史上一直是福山县管辖的一个“社”,直到1934年才设市。明清时期,以毓璜顶为中心,周边分布着东门村、西门村、南门村、北门村,西南关村、西南村、上夼村、西河村、仓浦村、所东庄村及大、中、小海洋(阳)村等十三个村庄,毓璜顶是当地宗教、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毓璜顶庙会也就成为这诸多文化的载体。
       烟台毓璜顶,因山顶有始建于元代的玉皇庙而得名“玉皇顶”。1890年,烟台雅士刘次垣游览毓璜顶时感叹到:“异哉!玉皇顶之命名也,其毋乃亵尊严乎?况此山脉出塔顶其势蜿蜒,气若争赴,遥而望之如渴骥之奔泉,至此而一束。而其东则群峰嵯峨,绵亘三五里。其西则林峦层叠,峥嵘而突兀。左环右抱,犁然在目。独西山之郁然中处,直超尘而绝俗,此固我村之巨镇,实为菁华之气所钟毓。今即以玉皇之名更其文曰毓璜可乎?”至此,“玉皇顶”改为“毓璜顶”,并沿用至今。
       玉皇庙,“创诸元季,整自前明”。据明清两朝的碑文记载,玉皇庙始建于元朝末年即1358年。相传,元末一位全真教道长偶经此山,发现顶上洞窟射出金光直插蓝天。为探其究,遂潜入洞窟,见一金蟾嘴巴张合,射出道道金光,道长大呼“真乃神奇之山也”。于是化缘集资,在山上修建三间庙堂,供奉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玉皇大帝,玉皇庙由此而始。明朝重修扩建,形成四合院式庙宇建筑,后在数百年间经不同时代多次重修增建而成。其中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官绅刘维立会攒资对玉皇庙进行兴建,并在原三间庙堂的旧址上新建玉皇殿,增钟鼓二楼、东西厢房。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均有增修扩建,1893年(清光绪一十九年)增修扩建规模较大,遂形成由戏楼、山门、钟鼓二楼、玉皇殿、后殿、东西两厢、后花园、吕祖庙、向若亭、石牌坊等组成的建筑群规模。
       毓璜顶庙会源自道教文化。庙会期间,道人们会做道场,举行宗教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老烟台十三村的会首们正月初九聚集于玉皇庙后殿,议决地方大事,交接账目,他们轮流“执政”,每村一年,被称为“值年”。

      早期的庙会是一种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动。历史上的“烟台毓璜顶庙会”每年正月初九在玉皇庙及周边举行。玉皇庙是道教庙宇,堪称烟台地域宗教文化的活化石,蕴含着烟台特有的仙道文化重要价值。庙内供奉的是玉皇大帝,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中神权最大。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神诞之日,每到这一天,玉皇庙内的道人都会做道场,举行宗教仪式,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周围百姓也会来此朝拜玉皇大帝,祈福求安,还愿谢神。据庙内碑文《史志·大明新建玉皇上帝庙辉煌记》记载:“每遇灾旱患,登顶祈祷,无不灵应,故雨调风顺,民安物阜”。自此毓璜顶之玉皇庙便成为胶东百姓进行神事活动的重要场所。道教认为,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神诞之日,自古以来每逢正月初九,烟台百姓便自发来到玉皇庙进行祭祀、朝拜等活动,随后逐渐增 加了商品买卖、戏剧表演、杂耍娱乐等活动,形成了毓璜顶庙会,成为当地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延续至今数百年仍盛极不衰。
       毓璜顶庙会中的娱乐活动也极为丰富。在玉皇庙前广场建有一座戏楼,原有戏楼建于1861年(咸丰一十一年),由社会工商界及百姓集资兴建,作为每年庙会演戏之用,是庙会的热闹中心。庙会这一天,戏台上的演出多为地方酬戏和义演,不需购票,来去随便,倍受百姓欢迎。现有戏楼是2002年在原址按原貌进行的复建,当代的庙会仍然保留了在戏楼上唱大戏的习俗,每届庙会都有京剧、吕剧等传统戏剧演出。正如著名侨胞曲拯民先生在《九四思忆童年》一文中写道:“玉皇庙既为十三村所支持,因此每届正月初九玉皇的生日戏台必有京戏演出至少到十五日的元宵节为止。此时庙门大敞,供善男信女们进香。每年初九日各村的代表所组成的锣鼓队,秧歌队等在旗罗伞扇下,一路燃放鞭炮声中前来膜拜。此际山下热闹非凡,摊贩,说书,武术,魔术等杂技和杂耍统统出现。玉皇诞辰的节日最是地方的盛事。”

      庙会亦称“庙市”,是我国的市集形式之一。自古以来,每到“烟台毓璜顶庙会”,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商贩便聚集于此,进行各类商品买卖。赶庙会的百姓在朝拜许愿之后,既可观看演出,又可选购各种生活、劳作所需。据老人回忆,庙会时毓璜顶周边窄巷通道挤满了小商小贩,卖糖的、卖玻璃球的、卖针头线脑的,物细而摊密,烙饼菜汤朝天锅、福山大面三鲜汤,地方小吃展览成市。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每年的庙会上都必有几个卖蜡木杆子的地摊,几乎每个赶庙会的人,都要买上一根蜡木杆子。原本是为了登山作手杖,不知什么时候传说扶杖登高可以保生活平安,遂使平凡的蜡木杆子有了些神灵,提高了身价。明清时期,芝罘(老烟台)有十三个村(东门村、西门村、南门村、北门村、西南关村、西南村、上夼村、西河村、沧浦村、所东庄村和大、中、小海洋村),他们在福山县管辖下成立了自治会(亦称奇山社),十三村各举一名会首,轮流“执政”,每村一年,这就叫“值年”。值年的交接工作就是在毓璜顶庙会期间进行的,地点就设在玉皇庙内的后客厅(今王母殿)。他们除了讨论议定十三村的大事外,还要进行值年交接,即上一任会首把“权力”(账目)交给新任会首。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玉皇庙及其周边成为军队驻地,毓璜顶庙会一度停止,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恢复。但受限于当时的场地、经济和生活水平等条件,庙会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2006—2007年,烟台市政府对毓璜顶公园进行了全面规划设计,并据此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造建设,重点完成了公园西半部分的精品园林景观建筑建设和东半部分的梯式台地休闲活动区的改造,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下,毓璜顶庙会的规模开始扩大,文化内容开始增多,庙会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近几年来,烟台毓璜顶庙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由以往的一天逐步增加至六天,接待游客数量不断创出新高。庙会以“弘扬传统民俗文化,打造精神文明品牌”为主题,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展示,以胶东的民俗文化、传统的民间特色、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特色迥异的特色小吃等元素吸引游客,为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传承民俗文化,繁荣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平台。
       2008年庙会邀请了海阳大秧歌、吴桥杂技、胶东大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展示;组织了戏曲、舞狮、锣鼓、杂耍、武术、歌舞等文艺演出;开展了面塑、草编、剪纸、泥塑、年画等民间传统工艺品展销;安排了特色小吃现场经营等活动。
       2009年庙会推出了海阳大秧歌、只楚庙鼓、胶东大鼓、螳螂拳、大杆号、太极拳等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祈福迎祥,戴福还家”大型民俗活动;CCTV-2《鉴宝》栏目专家组走进烟台毓璜顶大型民间寻宝赛宝三大主题活动。
       2010年庙会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间老艺人绝活表演、市民才艺展示、戏剧票友交流汇演、群众文艺演出、特色手工艺品展销、传统地方小吃经营等活动。
2011年庙会,在保留往年庙会特色的基础上,着重推出了老烟台的“抬阁(周村芯子)、踩高跷、庙鼓”三大艺术表演形式,重现了五十多年前每届庙会上均会出现的“抬阁、踩高跷、庙鼓”同场演出的景象。

      玉皇庙古建筑群有650多年的历史,以此为依托积淀和发展了“毓璜顶文化”;“毓璜顶”作为烟台市区的制高点、居民活动中心,各种文化现象集中地,不只是孤立的某种文化现象的一般展示,而是独具特色的“庙会文化”,是烟台诸多“特色文化”的载体。“西学东渐”之后,西方传教士在芝罘(老烟台)、蓬莱“抢滩”,最初在芝罘开辟的根据地就是毓璜顶下的通伸,接着他们所办的教堂、学校、幼稚园、医院、护士学校,都建筑在毓璜顶上。还有名震遐迩的烟台苹果,最初的品种示范基地也是在毓璜顶上;烟台的花边、剪纸,同样是传教士在毓璜顶倡导和发展起来的。“开埠文化”集中在这里发出了历史的亮色。毓璜顶庙会上的民俗文化也独具特色。开埠之后,烟台成为南北水路的枢纽,涌动着巨大的移民潮,各地民俗,包括小吃在这里交融,所以地域色彩也有着特别的兼容性。
       毓璜顶庙会是承载各种文化的大舞台,他们在这里展示,在这里传承,在这里发扬光大。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3-29 00:06 , Processed in 0.031011 second(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