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 “爬虾”其貌不扬,体形也不硕大,但个性十足,全身盔甲包裹,腹部腿足众多,且生性凶猛。 被烟台人称作“爬虾”的这种海鲜,学名“虾蛄”,虾蛄科目虾蛄属,生活在沿海近岸浅水泥沙或礁石裂缝内,分布范围极广,从俄罗斯的大彼得海湾到日本和中国沿海及马来半岛、夏威夷群岛均有分布。 “爬虾”还有许多别称。英文译名叫“螳螂虾”。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许多不同的叫法,诸如“虾爬子”“琵琶虾”“蝼蛄虾”“皮皮虾”“皮带虾”“蚕虾”“虾虎”“水蝎子”等不下20种。与这些略带鄙视或揶揄的别称不同,在蓬莱的大季家一带,“爬虾”还有一个颇为好听、大器的名称——官帽虾,因其尾部倒过来颇像古代的乌纱帽。 别看“爬虾”其貌不扬,体形也不硕大,但个性十足,全身盔甲包裹,腹部腿足众多,且生性凶猛。一双突出的眼睛可多角度转动,视力极好,能够及时发现目标。“爬虾”还十分善于游泳,它口中的猎物多为底栖性不善游泳的生物,如各种贝类、海胆,甚至螃蟹,也会成为它的口中之物。因为它能够轻易破坏掉猎物的外壳,享用壳里的肉。“爬虾”浑身刺,还是个坏脾气的“虾兵”,这一点从它出水后的表现可见一斑。在早市上,倘若购买者想亲手挑拣一些活蹦乱跳、个大生猛的“爬虾”,那可要当心了,它会手脚并用、前后夹击,扎破你的手指,轻则疼痛不已,重则皮破血流。 据老烟台人回忆,“爬虾”这东西早些年是上不得席面的,有那么多比它味道更美、颜值更高的海鲜,人们对它几乎不屑一顾。有时打得太多,又卖不掉,只好挖个坑,沤肥料。但近些年,行市变了,过去海边的人们不屑一顾的“爬虾”也变成了好东西,且价格不菲,刚上市时每斤甚至上百元,几十元更是常有的事。尽管价格不菲,但还是有人抵不住美食的诱惑,买上几斤,一饱口福。 春天,是“爬虾”产卵的季节,此时的“爬虾”最肥,口味最美。到海鲜市场选一份新鲜的“爬虾”并不难,那些活蹦乱跳、拼命挣扎、不甘心命运摆布的,一定是新鲜的。“爬虾”这东西与别的海鲜有所不同,就是雌、雄的体形、口味差异较大。雄的个头稍大,体形肥硕,第三对足旁各有一条细细的小腿。雌的体形较小,脖子较细,最为突出的特征是脖子上有三道白色的横纹,像个“王”字。雄的肉多、厚实、汁水鲜美。雌的个头儿虽小,但一肚子的子儿,吃到嘴里,满口鲜香。 春天的“爬虾”,个个鲜美,似乎用不着太多的烹调手段。最为常见的就是清蒸,将“爬虾”冲洗干净,只用筷子搅动即可,洗净后控去水,装盘放进锅里,开锅后蒸个十几分钟,刚才还活蹦乱跳的“爬虾”,此刻已经变成淡淡的紫红色,透出浓浓的鲜香。再用姜末和陈醋加香油调一小碗姜汁,将剥出来的“爬虾”肉蘸上姜汁填到嘴里,用甄嬛体的话来说,那真真的是美不可言了。因为“爬虾”这家伙长得有些各色,桀骜不驯,吃起来还是要讲究一些手段和方法的。一般的做法是先将头部揪去,再小心地从一侧剥去硬壳,那鲜嫩可口的肉就附在腹部,再剥离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将腹部剥离后,捏住尾巴,蘸上姜汁,就可大快朵颐了。 除了这种最快捷、最原汁原味的吃法之外,还有诸如椒盐“爬虾”、香辣“爬虾”、“爬虾”肉炒鸡蛋等,全看吃货的要求和厨师手艺了。 在烟台,还有几种吃“爬虾”的方法,也很有特色。就是将“爬虾”肉挤出来,再加工成各种美食,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步骤是将生“爬虾”去头,然后将“爬虾”放在案板上,用小擀杖从尾部往上挤,那“爬虾”肉和汁水便从“爬虾”中被挤出来。挤出来的“爬虾”肉,可以炒鸡蛋,也可以做成“爬虾”丸子,还可以包“爬虾”水饺。将“爬虾”肉剁碎,拌上春天的头刀韭菜,那叫一个鲜,那叫一个美,那可是只有海边人才有的口福。 过了春天的这个季节,市面上还会有“爬虾”,甚至不乏在充氧的水箱里游走的活“爬虾”,但鲜美肥硕的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