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老烟台 查看内容

百年蚕校见证中国柞蚕起源

2017-9-15 14:25| 发布者: WANGSZEYEUNG| 查看: 1288| 评论: 0|原作者: 邵壮

摘要: 在芝罘区环山路中端,有条南北方向的小路叫做“桑园路”。沿着小路上山,犹如进入一条时空隧道,刚刚还是车水马龙的都市喧嚣景象,突然一下子静了下来,路边斑驳、绵长的矮石头墙上,几片绿油油的桑叶随风摆动,闭上 ...

在芝罘区环山路中端,有条南北方向的小路叫做“桑园路”。沿着小路上山,犹如进入一条时空隧道,刚刚还是车水马龙的都市喧嚣景象,突然一下子静了下来,路边斑驳、绵长的矮石头墙上,几片绿油油的桑叶随风摆动,闭上眼睛,空气中酸甜的桑葚味儿沁人心脾。走到半山腰,就到了一个浓缩烟台千年养蚕技艺、拥有百年丝绸故事的都市“桃源”。


烟台蚕丝专科学校旧址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桑园路47号,主体建筑是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建筑平面近似方形,对角线两端(东南与西北),各矗立三层方尖顶角楼。墙角及门窗边框均是清水砖饰墙装饰,外廊是木制构架,四面铁皮坡形屋顶,屋脊与角楼竖一长方抢刺,现仅存教学楼、食堂、缫丝车间三座建筑,保存较好。该旧址建筑建于1904年,由法国天主教神父设计。

图/王遥驰

烟台是中国柞蚕发源地,蚕丝绸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柞蚕也被称为“野蚕”,是为了与家庭饲养的桑蚕加以区别,后者要将桑叶采到家里喂养,前者则就在柞树枝条上生长,并直接在树上孵化、产卵。烟台地区早在西晋崔豹所着的《古今注》中,就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东莱郡东牟山,有野蚕为茧”、“收得万余石,民以为蚕絮”的记载,到东汉时期,柞蚕的养殖已经由国家统一调配优良“蚕种”到逐渐形成规模。到了唐朝,登、莱两州已经成为中国“水上丝绸之路”的北方起点。鸦片战争后,烟台开埠,丝绸的出口量随之增多,柞蚕养殖、生产和织绸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曾兴盛一时。烟台作为柞蚕丝绸生产的中心,被称为“山东府绸”或“宁海府绸”。烟台开埠以后,西方商人纷纷来到烟台创办洋行,他们一边开拓柞丝在欧美的市场,一边在烟台及胶东一带提倡柞丝的生产。二十世纪初,有几百家缫丝厂在烟台建立,丝绸成为烟台港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烟台也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真丝生产中心。

烟台是中国柞蚕发源地(资料图)

1920年华洋丝业联合会在烟台成立,由英商仁德洋行与敦和洋行参与成立,自1862年3月烟台开为商埠后,西方商人纷至沓来到烟台创办洋行,他们重视开拓柞丝在欧美的市场,并在烟台及胶东一带提倡柞丝的生产。根据英国人阿美德在《图说烟台(1935-1936)》中记载,“1920年,东海关的一位高级职员苏丹向政府提出,应该成立一个专业机构,来管理日渐繁荣的丝业协会。在很多年前,烟台南部地区就以所产蚕茧质量优良而远近闻名。但由于蚕农的保守和观念落后,蚕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得病死亡,桑蚕产量一年低于一年。最后,烟台当地的缫丝企业不得不从东北南部地区收购蚕茧。”

蚕校现状 图/王诗扬

1922年烟台蚕丝改良会挂牌成立,由东海关监督任会长,东海关税务司苏古敦任副会长,后改名为华洋丝业联合会。委员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聘请专家来实地进行科研工作,并购买了法国在芝罘区东南的养老山教堂以及全部房地产,创建了烟台蚕丝专科学校。学校的建立,使学员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养蚕。经过这里培训的学员的广泛宣传,许多内陆地区的蚕农也逐渐掌握了这些科学技术。当时的蚕丝专科学校位于南山的北山坡,占地约200平方米。学校内部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在其所拥有的一大片土地上,长满了美丽的桑树和柞树。改良会还从浙江省买了53000株柞树苗,免费发放给当地蚕农。先后有上万公顷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种上了这些柞树苗。

蚕校旧貌

当时有5个这样的机构散布在牟平、栖霞、文登的广大农村。东海关总监王嘉猷是烟台丝业改良会的第一任主席,并担任了学校的教务主任。聘请专家7人为教师,多为高薪聘请的旅欧、旅日的归国留学生。1924年开课,学制三年,学生不足20名,全为女生。1925年开始招收男生,每年需经费7万余元。校中设备完善,并在牟平、文登、栖霞等地设有试验场6处,设蚕丝及织染两个系,课程除了植桑、栎等树苗,育蚕种及虫病害的防治外,纩丝、织绸、漂染整理,皆属学习研究及实习的范围。蚕丝专科学校鼓励民间育蚕,生产蚕丝,每届春天,免费赠送蚕子。共结业了十期学员。烟台蚕丝学校“所养之柞蚕,并其所成之茧及机纩之丝”,曾在美国世界蚕丝会上博有盛誉。根据东海关的数据记载,到了1930年前后,每年从烟台港出口的柞蚕丝绸产品,达到了50多万磅。

图/王诗扬

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造丝工业蓬勃兴起,中国的丝业衰落,再上化学纤维制品的出现,烟台蚕丝专科学生因毕业后无出路而逐年减少。1938年2月3日,日军侵占烟台后,校长由留学日本的朱福祥担任,学生寥寥无几,学校的设备,仅有养蚕的架、台、盘、箩等器物,机器与化验室已空无一物,后来,学校于1940年正式结束了历史使命,桑园也开辟为操场。此后,这里几经战争蹂躏,昌盛一时的桑园破败不堪,该校于1940年结束。后烟台师范学校设此,直至1945年。直到1948年烟台第二次解放,土地才重新得以垦种。1951年,烟台蚕场正式成立,重新种桑、养蚕。到1954年2月正式成立烟台桑蚕原种场,烟台蚕丝业走上了复兴之路。经过几起几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烟台市的桑蚕质量领跑全国,丝绸工业年产值达到了上亿元。直到今天,烟台蚕场的蚕丝制品,依旧走在全国的前列。他们利用百年蚕场基地优势,进行了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生产出一系列环保、时尚的新产品,努力重塑一个世纪前的辉煌。

上一篇:七月七下一篇:寻梦百年丹桂街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5-4-30 18:16 , Processed in 0.031357 second(s), 1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