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烟台网 首页 文化 查看内容

寻找古老生命记忆 传承活态文化基因

2019-7-26 11:22| 发布者: sun| 查看: 852| 评论: 0

摘要: 栖霞柳氏制陶及陶刻文技艺传承至今,仍在发展。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陶器和制陶技术很早就活跃在民生中,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岁月的流逝,制陶技术在不同时期都呈现出了其独特的风味和魅力。柳氏制陶及陶刻文技艺就是 ...

                                          

                                           栖霞柳氏制陶及陶刻文技艺传承至今,仍在发展。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陶器和制陶技术很早就活跃在民生中,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岁月的流逝,制陶技术在不同时期都呈现出了其独特的风味和魅力。柳氏制陶及陶刻文技艺就是继承了栖霞市臧家庄镇东林村的黑陶制造及陶刻而创新发展的一种技艺,现主要分布在栖霞和莱阳一带。2017年这项历经300余年数代人的传承的黑陶制造及陶刻文技艺,入选了栖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少逸对民族文化及古文字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




笔墨春秋,代代相传

栖霞自古就有村村烧窑、家家做盆盆罐罐的传统。臧家庄镇东林村地处丘陵,盛产陶土,为柳氏制陶及陶刻文技艺的产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据《胶东柳氏族谱》记载,栖霞市大庄头村为胶东柳氏故里。春秋末年,柳姓寄籍于此,历经2000多年的繁衍生息,由此生出众多支派居于胶东各地,臧家庄东林村即是其中的一支。柳氏制陶,即源于栖霞东林柳姓民间制陶。

康熙年间,胶东柳氏东林西北哨支脉有一处士,名柳彦,酷爱陶艺,学制黑陶,主要是文房四宝之砚台、笔筒、笔架等,多为自用自赏,至今有自制陶砚一方留世。柳氏自古重视教育,柳彦之子柳文礼,为“清例赠修职佐郎”。修职佐郎是从八品文官的散阶,因柳氏家族素有重文轻仕的家风,后代屡因学识之渊博,得朝廷器重。柳文礼承传了其父柳彦制陶技术。柳文礼之子柳任,柳任之子柳风翥,均为处士;自柳彦—柳文礼—柳任—柳风翥,均为文人雅士,且家境殷实,不用为生计而忙,柳氏制陶多以砚台、笔筒、帽筒等文人用品为主,自用并鉴赏。制陶技术在柳氏家族代代相传,柳氏先祖柳彦尚有一陶制墨盘,其后经柳风翥又传给其子柳崇德、其孙柳恒宝。

柳少逸的父亲早年入行伍对陶艺制作没能接续,上世纪60年代,第五代传人把黑陶制造和陶刻文技艺传给柳少逸。

柳少逸,是栖霞市当地名中医,文史哲基础雄厚,兼通律吕,酷爱书法艺术,对民族文化及古文字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上世纪60年代,柳少逸在栖霞人民医院工作,出于对民族文化的兴趣,闲暇时研究祖上留下来的制陶技艺,并向乡贤孙经堂拜师学习,请教陶艺制作技术和陶刻文字技艺。上世纪70~90年代,柳少逸与学兄王树春经常在栖霞臧家庄一带考察陶文化,借用莱阳市柏林庄乡杨家疃土窑与刘振起师傅合作烧制自己制作的陶器,王树春教授在陶器上作画,柳少逸在陶器上刻字,制作了大批的陶刻艺术作品,如青铜器百铭,及数百件陶刻文器物。

                                        

                                          制陶工人对陶泥进行拉坯造型




重塑一块“泥”生命

柳氏制陶其原始的黑陶制作和陶刻过程十分精细,主要制作流程有:选土、配比、炼泥、睡泥与醒泥、拉坯造型、陶刻、烧制等。

                                   

                                   制陶工人对制品进行陶刻



一、选土

在春夏秋三季,收集平原地土层深的沉积土质。采集土时,分表面土和深层的富含有有机物沉积土。然后将土晒干,粉碎,分类,包装入库备用。

二、配比

选取表面层土和深层土,按1:2配比混合。使其吃水均匀,泥料的韧性和坚性达到最优。

三、炼泥

将选料按配比备好,放置第一层炼泥池中拌匀,泡2—3天。然后从第一层沉淀池到第五层沉淀池依次沉淀,直至池中泥料达半池以上,再将泥浆取出,放入干燥池干燥。

四、睡泥与醒泥

睡泥:待泥干燥到干湿适中后,以手工法将泥反复揉碾,直到均匀无硬块后,用塑料袋包裹,置于阴凉处。

醒泥:待泥存放满一年后,将睡泥从塑料袋中取出,放在案板上反复揉碾,直至硬度适中。再用塑料袋分装备用。

五、拉坯造型

根据设计的造型大小,选用大小适合的拉坯机。拉坯要一次成型。轮机的速度根据陶器的大小随时调整,太慢容易造成陶体不圆,速度太快容易造成陶体上下厚度不匀。

成坯后,将坯置于气流相对稳定的地方,静置。

六、陶刻

柳氏陶刻有阴刻和阳刻。

阴刻为凹字形体。用工具直接在陶坯表平雕,深度要视陶坯大小和厚度而定。分上行刀法、下行刀法、横穿刀法、圆点旋转刀法等。

阳刻是凸字形体。把要留在陶器上的文字与陶体表面保持为一个平面,将字体以外的部分进行破坏剔除。

写刻。柳氏称谓“铁笔书法”,用专制铁笔在布局好的陶器上直接书写文字。并根据陶器设计的字体要求,选择工具和手法。

图刻。就是把设计好的花草、鸟兽、人物等,用工具刻画在陶器上。

雕刻。将设计图案以“浮雕”的形式雕在各种陶器上。所用工具品种也是最多、手法也最复杂。

七、烧制

先用文火烧10-12小时,然后改用武火烧4-6小时,待陶器烧透,窑内温度达到870℃-950℃时停火即可。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2004年,柳少逸对原来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改进。在选土上,他到胶东周边十几个县市区采样对比,采用1亿年以上存集的近黑土做原料,在保持配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来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对烧制流程重新设置,对烧制闭窑关键环节进行革新,使生产过程更加标准规范。

                     

                      柳氏陶刻分为阴刻和阳刻



执着守护,融合创新 
为进一步传承家族制陶工艺,柳少逸经过对中国文字史进行研究,将单纯的民间制陶,提升到陶文化研究层次。2005年,他出资建窑,创建“制陶与陶刻文工作室”,对黑陶、红陶、灰陶、白陶、黄陶、彩陶等制作烧制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在柳氏祖传制陶工艺的基础上,从器型到种类都进行大的拓展,种类有陶砚、陶印、陶筒及各种写意器型等。
柳少逸一直对中国文字史感兴趣,他发现在中国文字进程中,有在殷商时期盛行的刻在贝壳甲骨上的甲骨文,有在战国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青铜铭文,有秦代石鼓文及魏晋时期的木简文字,还有流传最广的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甲骨文、青铜铭文、石鼓文、木简文字、岩石碑刻文字,都得以后世系统的研究。而惟独陶刻文字,因其地域局限,尚无直接证据表明陶文与甲骨文之间的必然联系,且甲骨文早已确定是中国古代最成熟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或书体之一,现在研究尚不能把陶刻文称为汉字的源头,所以并未引起文字学家的重视。2014年,柳少逸注册成立“圣惠陶文化研究所”,将柳氏家族最初单一的黑陶治砚工艺,拓展到制作、陶刻文研究、陶文拓片等系列工艺。
在六代柳氏子弟的传承下,柳氏制陶及陶刻文技艺已历经300多年风雨,虽遭受浩劫、战乱,这项祖传民间传统技艺却仍旧保存至今。经过柳少逸40多年的不断创新发展,柳氏制陶及陶刻文技艺具有多种技艺高度融合的特点:柳氏陶艺的器形匀称、规整,造型优美,做工精细,高温烧造,封窑处理;烧制出来的陶器黑里透亮,望之如金,坚实凝重,叩之如罄,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柳氏刻文的刀法讲究阴阳搭配得体、笔画错落有序,线条结合自然,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灵性和造型及其人文景观的自然美,极具艺术性、文化性、实用性和欣赏性。时代轮回变迁,正是传统手艺人们用自己的赤诚之心执着守护,才使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柳氏制陶及陶刻文技艺将艺术性、文化性、实用性、和欣赏新高度融合。


                                

QQ|仙境烟台网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仙境烟台网 X3.2
主管: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杂志社

QQ|仙境烟台网  

GMT+8, 2024-4-18 19:23 , Processed in 0.033466 second(s), 18 queries.